【資料圖】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牟方婷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結構生物學家、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來到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為中學生們開展以“生命之美、結構之絢”為主題的科普講座。施一公鼓勵同學們要獨立思考,勇于創新,“科學就是不斷求真的歷程”。
施一公院士在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開講。受訪者供圖
講座以一張寫著“生命之美,結構之絢”的幻燈片切入,施一公向同學們展現了宏觀的宇宙和天體層面結構的奧秘,以及分子和電子的微觀世界結構之美,帶領同學們感受宇宙運行規律和生命活動規律,體會結構決定功能的理念。
施一公精彩的演講博得了現場同學的熱烈掌聲。受訪者供圖
隨后,施一公深入到結構生物學的研究領域,從熒光蛋白的應用、X-射線衍射晶體學到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向同學們深入淺出地講述了科學探索之路,及技術發展推動科學進步的歷程。聚焦基礎科學研究,施一公與大家分享了他最新的科研進展。目前,施一公與他的團隊正致力于神經退行性疾病方面的研究,并已取得重要成果。
在人工智能時代,AI也給結構生物學研究領域帶來了變革。施一公認為,AI的出現也是基于神經網絡深度學習理論的創新實踐,這讓大家進一步認識到基礎研究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的深遠影響。
現場提問的同學。受訪者供圖
現場,施一公以現場問答等互動形式,與同學們進行了深入交流。施一公介紹了結構科學近期的一項重要成果AlphaFold,該項目通過人工智能神經網絡,實現對蛋白質的高效測序分析。“這個項目讓我感受到人工智能給科研工作帶來的革命性進展,以及未來人工智能在生命科學研究中應用的巨大潛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