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微信轉發了一篇帖子,我看完不由心頭一緊,這不就是千千萬萬寒門學子的真實處境嗎?
(資料圖)
一位名叫小代的女孩,考上了中國地質大學,畢業后進入一家世界500強公司工作,卻因不堪忍受工作壓力離職,轉身做了一名家政。
消息一出,迅速在網上引發了熱議,大家對此褒貶不一。有人認為女孩混日子不懂提前規劃,有了好工作又不愿意干,太過矯情。
有人認為,沒有躺在出租屋里玩游戲,沒有朝三暮四不停換工作,堅定走勤勞致富的路子,終有一日能靠積累的行業經驗,獲得發展!
大部分網友則表示,在小代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前半生就像摸著石頭過河,深一腳淺一腳,兜兜轉轉走了很多彎路。
作為一名村里出來的大學生,我表示深有同感。剛上大學時,感覺富裕家庭的孩子什么都懂,想要的東西都可以擁有,他們灑脫自信,給人感覺閃閃發光。
而自己總是感覺灰頭土臉,成績可以考第一,卻永遠無法自信地上臺發言,總是恨不能從人群中隱藏自己,害怕別人看到自己的窘迫。
畢業多年后,回首望去,那些發展不錯的人,要么就是有家庭托底,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要么就是個人戰斗力超強,經過一番努力,也有了一些成績。
但許許多多社會底層的孩子,即使上了大學,也是一路跌跌撞撞,在試錯中耗費了大量時光,至今依然在求生的困境中掙扎。
究竟是什么導致了這樣的結果,難道僅僅是因為物質的貧乏么?自己踩過的坑,孩子如何才能完美避開?
01
年少不識職場路,待到醒悟已中年
小代來自于吉林一個農村單親家庭,唯一的姐姐外出打工,而媽媽又忙于生計,沒有時間和精力與她溝通。漸漸地,她的性格越來越內向,也不喜歡與人過多交流。
按部就班讀完高中,高考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需要填報志愿時,她懵了,內心一片茫然。不知道喜歡什么,也不知道哪個更有前景,最后陰差陽錯進了中國地質大學。
大學期間,其他同學忙著考研、考證,小代卻并不了解做這些有什么用處。為了給家里減輕負擔,她一有時間就去勤工儉學,做兼職賺生活費。
幸運的是,小代畢業后,成功進入一家世界500強公司。然而,這份工作等待她的卻是24小時待機,每日接受訓話、時常上臺宣講,各種周報月報,原本內向的她焦慮到近乎窒息。最終,不得不選擇了離職。
后來誤打誤撞進了高端家政行業,雖然身體累一些,但是精神比較放松。現在她最擔心的是,萬一媽媽和村里人知道了,會有誤解,傳出閑話。
作為“家族第一代大學生”,小代發現此前對學業、職場的認知始終是一種迷茫狀態,多次重大選擇都像開盲盒。
很多人都有同樣的感受:人生的關鍵幾個節點,沒有人提供可參考的意見,也沒有可以效仿的榜樣。不懂社會運行規律,也不擅長人際交往,經常被排擠到職場的邊緣。世界如此之大,仿佛只能齟齬獨行。
有人說:“改變一個家族的命運至少要三代,第一代通過踩坑改變認知,踏出一條血路,第二代在第一代的認知的基礎上積累原始資本,第三代才有可能改變階層。”
年少時懵懂無知,年輕時不斷試錯,等到悟到一些道理,驀然回首,早已走過半生。
02
精英家庭的教育,普通人無法想象
網友分享過一個富二代的故事,一位男生學習不是特別好,通過高考很難進入名校。父母深知這一點,于是在他高中時,舉家移民海外,最后他以留學生身份輕松進入北大。
精英家庭的父母有清晰的目標,會動用一切資源,為孩子規劃一條最好走的路。而且因為資源多人脈廣,他們往往能夠第一時間獲取最新信息,占得先機。
如果孩子學習不行,可以幫助孩子走其他道路,比如學藝術。出什么作品,做什么展覽,申請什么樣的國外名校,一切皆在計劃之中。這樣的操作,普通家庭根本想象不到,更不要提財力物力的差距。
越有錢的家庭越是重視孩子的教育,他們會學習更科學的教育理念,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孩子不僅可以掌握大量知識儲備,而且還明白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擁有了可以治愈一生的童年。
樊登老師經常說起自己養育兒子的故事,在孩子出生前后,他閱讀了大量經典育兒書籍,并實際運用到了生活中。后來,兒子嘟嘟成長為一個學習優秀、能力突出、認知水平高且自控力超強的少年。
反觀底層家庭的孩子,情況則天差地別。有的孩子小時候,甚至沒有課外書籍可看,更沒有被人有意識地引導,伴隨自己的是干不完的農活,除了書本學到的知識以外,對于外面的世界幾乎一無所知。
他們長大后,沒有屬于自己的喜好,沒有清晰的目標和規劃,由于生活所迫,只得拼命追求一份看似安穩的工作,過著拮據的生活。
底層家庭的父母大多數相信命運,認同棍棒底下出孝子,常常用打罵吼催的方式解決問題,使得孩子的性格膽小又自卑。
當然這也是上一輩人的無奈,因為光是生計,就已經掏空了他們的精力,想要學會科學育兒,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如今我們早已為人父母,深知財富的積累并非易事,唯有努力學習,獲取更多信息量,陪伴孩子一起成長,或許才是最好的方式。
03
有了父母助力,孩子會走得更遠
雖說寒門再難出貴子,但事實上命運總有漏網之魚。無論哪一個時代,都會有社會底層家庭的孩子脫穎而出,活躍在各個領域。他們身上似乎有一個共性,都具有強烈的求知欲,與敢和命運叫板的勇氣。
家庭環境能決定一個人飛多高,可是性格能決定一個人走多遠。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躍,心靈的勤奮,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增長見聞,多與孩子溝通交流
很喜歡一位朋友的做法,他經常與人交流行業知識,回家后,又把自己的見聞分享給兒子。小的時候,兒子覺得爸爸什么都懂,非常崇拜。長大后,兩人更像是朋友,時不時一起聊天討論。
低齡的孩子,獲取見聞的渠道非常有限,父母有意識地與孩子交流,會為孩子打開另一個世界,幫助他了解更多的社會常識。
利用網絡資源,幫助孩子突破認知局限
現在網絡媒體資源特別發達,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搜不到的。大量國內外優質的紀錄片,文化益智類綜藝,有教育意義的電影都非常值得一看。
足不出戶就可以幫助孩子,了解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看盡歷朝歷代的興衰更迭,探索宇宙和自然的奧秘。
親子互動,處理好底層的情感和關系
一土教育李一諾曾分享過一個觀點:做好父母只有一個法寶,就是處理好與孩子之間底層的情感鏈接。
如果父母與孩子之間建立了親密、健康、正向的鏈接,孩子會更開朗,更有安全感,即使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也比較容易解決。
有位名人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傳授,而在鼓舞和喚醒。”
教育的成功并不僅僅在于培養最優秀的人,而在于培養能不斷進步的人。縱使我們不能為孩子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但請不要讓孩子的精神貧瘠。你的耐心和愛,或許會成為他/她將來用之不竭的動力。
點亮“在看”,愿我們至親的父母能夠健康長壽,愿我們至愛的孩子能夠逐光而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