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曾面向全國各大地區大學回收的調查問卷中顯示:20%左右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畢業后月薪可以過萬,67.65%大學生認為自己畢業10年內會年入百萬。可是根據《麥可思-中國2012-2021屆大學畢業生培養質量跟蹤評價》的報告指出,2021屆本科畢業生的平均薪資為5833元,為近10年中最高水平。 理想和現實的巨大差異, 是因為信息時代某些APP大量推送炫富信息給我們,不僅造成了一種虛假繁華的錯覺,也造成了“我工資低拖祖國后腿”的恐慌。
【資料圖】
從應屆生工資分布區間來看,38.4%的2021應屆生畢業起薪集中在4000~6000元之間,月薪6000~8000元的應屆畢業生占比23.7%。也就是說,絕大多數應屆畢業生的薪資水平是8000元以下,再考慮到這個月薪是扣除五險一金之前的數據,真實到手的工資超越5000元的人都不多。而近期在網上被頻繁討論的“月入過萬”群體,在應屆本科生里僅占6.1%,屬于極少數人群。
即便是一些被大眾普遍認為的“高薪行業”,應屆畢業生也很難做到“一步破萬”。2021屆本科生從業平均收入較高的行業,包括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6781元),電子電氣設備制造業(含計算機、通信、家電等,6508元),運輸業(6351元),金融業(6100元),平均月薪均在6000~7000元。
那些大廠程序員、頂級金融機構,永遠是就業的極少數。
麥可思就業藍皮書數據顯示,當代年輕職場人在注重薪資水平的同時,關注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更加看重工作的幸福感。2021屆大學畢業生中,擔任機關工作人員、法律專業人員、醫護人員、研究人員等職業的本科生,擁有較高的就業滿意度,分別為82%、78%、77%、77%,但月收入不及高收入行業,較之“月入過萬”存在差距。盡管在求職過程中,工資是應聘者最關注的部分,但 “工資不高但幸福度高的工作”在近年來受到歡迎。
這份報告可謂道盡了職場的真相
所謂工資不高,幸福度高的職業,基本上就是以醫師公國企為代表的體制工作,這些體制工作才是普通人最YYDS的選擇。
為何這些職業的幸福度這么高呢?
最通俗易懂的解釋是:月薪5000塊錢和月薪5000塊錢的差別也是非常大的!
什么意思?
在我們這個普通北方二線沿海城市里的公務員、事業單位在績效工資改革前,絕大多數公務員、教師、小護士一個月到手就是4000來塊錢,然后每年就盼著發大績效。可是,人家這4000塊錢到手工資是真的4000塊錢啊!
就拿教師舉例子吧?!
如果新入編的小老師是外地人沒有房子,教育口會調配一下宿舍給他們住,條件不咋地,但是福利性質的東西,你還想怎么樣?住的問題就解決了。吃飯學校有三餐可以搞定,也就是周末自己覓食,一個月工作日22天算,三餐都有食堂。有些條件好一點的單位還有澡堂。我們這福利最好的機關和國企單位,香樟哥所知道的是給提供宿舍、有食堂三餐、有澡堂、有理發師傅、食堂還提供包子、粘豆包等主食外賣,以及清洗好的配菜,便宜價格,晚上買回家直接下鍋炒,寒暑假還有請老師給孩子托管輔導。明眼人應該能知道我說的是什么機關和什么國企。別的單位雖然做不到這么好,食堂起碼能解決,別的幾項也能安排個一兩個。
這樣的保姆級呵護職工單位,一個月就開5000塊錢工資,你說一個月能攢下來多少錢呢?
那普通小私企呢?那是每個月除了5000塊錢工資,什么都不管,食宿自理。你說這5000塊錢要衣食住行,吃喝拉撒。
你說兩個5000塊錢能一樣嗎?生活質量可以比嗎?
絕對不能比啊!
醫師公這一類職業的5000塊錢一個月,是實打實的,再算上什么頂格繳納的公積金和社保,實際上約等于私企月薪8、9000一個月。這些收入都算上,豈不是就接近破萬了?
更不要說周末雙休,加班不多,沒有所謂的中年危機。
這就是體制內職工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