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周刊》昨日做了一篇首輪幼兒園關停潮已到來,幼兒園“一孩難求”,搶生源白熱化,說如今很多幼兒園已經是“一孩難求”,搶生源白熱化,而第一輪全國范圍內的幼兒園關停潮已經到來。據業內人士反映,幼兒園園長群里,從去年起就經??吹接杏變簣@在轉讓一批桌椅板凳。而未來幾年,將會越來越困難。
(相關資料圖)
肯定有人說,幼兒園關停潮不是理所應當發生的事嗎?看看逐年遞減的出生人口,一目了然。然而,大概很多人都想不到,就在這兩年,甚至現在,全國各地都還在大力興辦幼兒園?!兑拭赏韴蟆?020年7月報道,在山東臨沂的中心城區蘭山區,在收編了100多所民辦幼兒園的同時,“近兩年內還新建了38所公辦幼兒園,新增1.4萬多個公辦學位”。又比如2022年7月江蘇公布的“十四五”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將“新建改擴建約1000所幼兒園”。
明明出生人口從2016年的1786萬,下滑到了2022年的956萬人,為什么還發生了不斷新建幼兒園這樣看上去非常離譜的事情?這不顯然是一種資源錯配,甚至必然會造成資源浪費嗎?這不顯然會讓注定要來到的幼兒園關停潮變得更加慘烈嗎?
經濟學上,近年來流行一個詞叫“灰犀牛”,是指“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而人們往往抱有僥幸心理,對此應對不足乃至視而不見。但是,出生人口減少導致幼兒園會大面積關停,這已經不是“大概率”發生的事件了,而是百分百注定發生的事情,怎么還會出現到處擴建幼兒園這樣的怪事呢?
原來,出現這樣的事情,是有指揮棒的。2017年和2018年,為了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那會正值剛開放二胎出生人口有所提升,但相關部門提出,“到2020年,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要達到80%左右?!薄爸鸩教岣吖k園在園幼兒占比,到2020年全國原則上達到50%?!?/p>
據《中國新聞周刊》的報道,隨著“5080”目標的確立,各地開始大力新建公辦園。尤其是50%公辦園覆蓋率的指標“硬約束”下,一些原本以民辦園為主體的地區,往往要新建、改擴建一大批公辦園才可能完成任務。
提出這些政策的時候,就沒想到將來一定會迎來關停潮嗎?
哈佛商學院的巴澤曼教授,曾出過一本書,叫《可預見的意外:你應該遇見的災難及如何預防》,分析的就是為什么人們往往難以應對一些眼見會發生的災難。其中,很大的因素來自組織自身的一些問題。
比如,慣性太大,缺乏靈活性。開始為了“入園難、入園貴”提出解決政策,結果顧頭不顧腚,無法因應出生人口的快速變化調整政策,再加上中央與地方,上級與下級之間來回撕扯,“船大難掉頭”。曾有人質疑公辦幼兒園繼續擴容的規劃,結果當地教育部門明確回復“政策有慣性,調整需周期”。
又比如,責任歸屬過于模糊,沒有人有動力采取行動,直到為時已晚。這點應該很多人深有體會。對于具體的政策執行者來說,往往只要執行上級安排的政策就行了,上級現在需要新建公辦園,那就建,至于將來關停潮怎么辦,浪費資源這么辦,那是將來的事,甚至將來是別人的事,那又有什么關系呢?
再比如,未能收集足夠的反饋,或者對反饋視而不見。事實上,就算政策制定者一時未能意識到將來關停潮這個問題,只要有暢通的意見收集渠道,總是能夠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的。有行業專家就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我看到省里的‘十四五’計劃仍要繼續擴張幼兒園學位很震驚”,如果專家的意見能很好傳遞給政策制定者,政策是否或許就能改變?再往深一層,如果民辦幼兒園能聯合起來及早反映對政策的擔憂,是否就有可能避免一個接一個關停?這都是值得深思的。
更有甚者,是不是政策制定者過于傲慢,根本不實事求是?《中國新聞周刊》的報道里就提到,去年7月,深圳南山區多家幼兒園發出二次招生通告,有自媒體報道稱,南山區沒招滿的幼兒園超過了一半。結果當地主管官員表示,“目前不存在幼兒園學位過剩情況,供需間基本持平”,“政府預判南山區未來幾年的幼兒園學位需求仍會增加”。
“幼兒園關停潮”是一件早幾年就注定必然發生的事情,結果到真正出現的時候還有如此多亂象,這實在是令人擔憂。要知道,可不只是幼兒園注定會有關停潮,出生人口的下降,會導致小學、中學甚至大學都極可能在未來發生關停潮。相關部門,做好準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