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
2023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158萬人,同比增加82萬人。春招即將來臨,如何保障高校畢業生就業?近日,教育部等七部門發布“國聘行動”相關通知,明確面向2023屆普通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集中發布優質就業崗位。不得將畢業院校、國外學習經歷、學習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本單位實習期限等作為限制性條件。
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在近期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透露,2023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總量壓力仍然存在,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但隨著經濟好轉,就業需求擴大,崗位會相應增加,就業形勢有望總體改善。
(資料圖)
一問:疫情防控調整后就業會好轉嗎?
下半年就業形勢有望改善
春季可能出現摩擦性失業
2023屆畢業生趙華在去年秋招中沒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學習金融專業的他在銀行招聘網申環節多次失利,他希望今年春招能找到滿意的工作。
中國就業研究所發布的《2022年四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景氣報告》顯示,去年在疫情沖擊、供給攀升等背景下,高校畢業生就業景氣指數持續處于低位。
分企業看,大型、中型企業招聘需求同比下降,小型、微型企業需求上升,外商獨資企業就業景氣下降,國有企業就業競爭較激烈。從供給端看,不同屆別高校畢業生求職人數變動具有周期性特征。去年1月以來,2022屆畢業生人數逐漸增多,3至6月處于高位,進入7月后人數逐漸下降。2023屆畢業生進入求職市場,人數在10月達到最高。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研究員毛宇飛表示,今年春季盡管經濟好轉釋放一定崗位,但工作搜尋需要一定周期、市場信息不對稱和政策效應滯后等,仍可能出現一定“摩擦性失業”。下半年,政策促進效應將更明顯,隨著消費規模、經濟增長趨勢進一步向好,會釋放較多崗位,促進就業形勢改善。
二問:哪些崗位易就業?
互聯網、金融等行業
有望釋放高質量崗位
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表示,隨著疫情防控優化措施逐步落實,將帶動用工需求逐步恢復擴大。毛宇飛認為,年初,隨著疫情防控調整、穩經濟系列政策持續發力,交通運輸、旅游、餐飲等生活服務業率先恢復,在擴大消費規模、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也提供了較多崗位。
“高校畢業生屬于就業市場中高人力資本群體,對現代服務業和新興制造業更青睞。”他指出,在政策利好、市場需求等作用下,這些行業也在逐漸復蘇。特別是互聯網、金融、房地產、通信電信、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行業提供了大量高質量崗位,是吸納畢業生就業主力。
在他看來,穩就業前提是穩經濟、促增長、強信心。為應對較大的畢業生供給規模,一是進一步擴大消費規模、促進實體經濟復蘇,激發中小企業活力,積極發掘新的就業增長點;二是充分發揮數字經濟、現代服務、先進制造等行業創造高質量崗位,吸納就業能力;三是鼓勵畢業生提高就業技能,轉變固有觀念,迎合國家戰略導向等,做好長期職業生涯規劃。
三問:“學的越多,就業率反而低”?
專家認為該說法相對片面
高學歷就業質量相對較高
教育部數據顯示,全國高職院校過去3年累計擴招413.3萬人,中職和高職就業率都在90%以上,高于普通高校平均值。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朱民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現在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低于大專畢業生就業率,大專畢業生就業率低于中專和高中生就業率,呈現出一種學得多,就業率反而低的態勢。”
毛宇飛認為,這種說法相對片面。當前中職、高職畢業生初次就業率較高,主要是這些院校以實踐能力、專業技能培養為導向,會與用人單位定向合作輸送畢業生,迎合了部分制造業和生活服務業對技能勞動者的用人需求。
此外,與本科院校學生相比,中職、高職畢業生的就業預期和保留工資均較低,畢業后更容易實現就業。“盡管較高學歷人群,工作搜尋周期相對較長,但收入水平、工作穩定性、社會保障、職業發展等就業質量相對較高。”
記者發現,即便中職、高職畢業生就業率較高,但對學生及家長的吸引力相對并不強。
“要解決結構性矛盾,要提高中職、高職等技能勞動者就業質量,鼓勵用人單位通過增加薪資待遇、改善工作環境、健全職業通道、完善社會保障等渠道,提高就業競爭力和吸引力”。毛宇飛還表示,要強化校企合作,為畢業生提供更多就業見習機會,以增加就業“硬技能”和“軟技能”。
四問:名校本科生升學率遠超簽約就業率?
畢業生規模較大導致
目前就業競爭較激烈
近期,部分雙一流高校發布2022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本科生升學占畢業去向落實率約七八成。比如,清華本科生畢業去向落實率96.9%,其中,深造79.6%,就業17.3%,未就業3.1%。中國政法大學本科畢業生2088人,簽約就業163人,繼續深造1547人,占畢業去向落實總數的82.64%。
“高校畢業生升學只能算作一種畢業落實去向,不屬于統計局就業率的計算范疇。”毛宇飛表示,雙一流等高校以研究型大學為主,學生在濃厚的學術氛圍下也產生了繼續深造的興趣。
他同時表示,當前畢業生規模較大導致就業競爭激烈,用人單位限定學歷要求并通過這種“信號”進行篩選,使得大學生更注重學歷而非就業技能提升。
“如果找不到工作,計劃再考一年研。”丁佳是在京高校本科應屆畢業生,在秋招面試中不盡人意。在她看來,許多應聘者都具有研究生學歷。如果就業不順利,她將考慮深造。
毛宇飛分析,當前畢業生就業仍面臨挑戰,比如供給側持續承壓,今年高校畢業生規模再創新高,加之往年未就業學生和留學歸國畢業生,與有限崗位需求形成矛盾。結構性矛盾明顯,普通工廠“招工難”和畢業生“就業難”并存,東部和中西部之間、新經濟行業與傳統行業之間、白領與藍領職業之間的結構矛盾仍明顯。
“就業壓力向高學歷傳遞。以往就業難主要集中在專科或本科階段,隨著擴招、考研規模增加,企業招聘門檻相應提高,就業壓力向上傳遞。”他還指出,畢業生求穩心態加劇,疫情發生以來,畢業生擇業普遍追求穩定工作,使得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等“體制內”工作競爭愈發激烈。
五問:應屆畢業生如何備戰春招?
強化自身就業技能
去年11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做好2023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千方百計促進市場化就業,深入開展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行動,全面推廣使用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
如何把握春招?毛宇飛認為,隨著實體經濟復蘇,企業崗位將增多。此次春招除網絡招聘外,有更多校園宣講會、線下招聘等活動,能提高匹配效率。但今年畢業生規模較大,預計畢業季前后將形成一定供給壓力,需精準發布求職信息、積極拓展多元就業渠道。
他認為,高校畢業生,一是要強化就業技能,精心打磨簡歷,積極準備各類企事業單位求職和面試;二是轉變就業觀念,不要只關注眼前利益得失,要做好長期職業生涯規劃,將就業與國家戰略、市場需求、行業前景、企業文化和價值觀等相結合;三是積極關注平臺經濟、新就業形態等領域,結合知識技能優勢,實現高質量就業。(文中趙華、丁佳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