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我們小時候,沒有什么家長群,沒有什么家委會,如果不是有家長會的話,一年到頭家長和老師可能見面都不會超過兩次。
【資料圖】
但是班級群和家委會的出現,將老師和家長之間的聯系,變得更加緊密,這種緊密有時候,可能會給老師和家長帶來一些方便,但有時候,也會帶來一個“社死現場”。
家長群里“烏龍事件”頻頻上演,老師無力吐槽,吃瓜群眾笑出鵝叫
家長:我但凡帶點腦子,都不至于……
據這位家長分享,這是在家學生剛開始上網課的時候,班級群里學習氛圍特別濃郁,其他家長特別配合老師,于是自己也不想給老師留下一個對學生不上心的印象。
于是隨便掃了一眼學生的作業,便有了家長群里的這段對話,本想著樹立一個“好家長人設”,不成想意外翻車,反倒給老師留下了一個“無腦人設”,這大概就是偷雞不成蝕把米的真實寫照吧。
對不起劉子涵,以這種方式認識你
新組建一個班級群時,家長把自己在群聊里面的昵稱修改好,這應該是每個班級群里的常規操作,但就是這么個常規操作,倒是有不少家長會一不小心就“翻車”。
比如這位家長就和老師上演了一場關于群聊“冠名權”的較量,顯然老師敗了,于是想著換個家長進去吧,結果沒想到果然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老師已經無力吐槽,吃瓜群眾已經笑出鵝叫了。
家長:不好意思,我攤牌了
幼兒園階段和小學階段不同,小朋友們不需要學習什么學科知識,但家長躲得開輔導作業,卻躲不開手工作業,家有幼兒園學生的家長,應該深有感觸。
偶爾一次,家長可能也會和學生一起完成,但做得多了,家長也會煩,畢竟不是所有家長都有時間,更不是所有家長都心靈手巧,但背后吐槽變當面硬剛,還是有些尷尬的。
吃了沒文化的虧
二元一次方程的知識點,應該尚在九年義務教學的范疇以內,結果沒想到卻在群里鬧了這么大的一個烏龍,這兩位家長估計不是是吃了沒文化的虧,就是吃了眼拙的虧。
等到有老師或者其他家長出面解釋的時候,估計這兩位當事人,應該直接剛到腳趾扣地了吧,不過雖然有些尷尬,但是也能看得出來,兩位家長對學生的學習問題還是很上心的。
學生:尷尬的是你們,挨揍的是我
這個烏龍雖然不是發生在家長群里的,但這個尷尬程度,感覺已經不輸班級群了,家長認真負責的過來詢問老師學生成績,結果學生卻考了這樣一個讓家長不敢相信的成績。
尷尬的雖然是家長,但是挨揍的肯定是學生了,既然老師分享的是7課成績,那學生至少應該也得是個初中生了,這個成績看下來,要是不努力,恐怕要來不及了哦。
不聲張的話,說不定老師看不出來
要說在班級群里最容易上演的尷尬時間,其實還是錯別字,尤其是隨大流發什么消息的時候,基本上就是隨便一打就趕緊發出去了,但往往尷尬就會發生在一不小心的時候。
不過遇到這種很多家長刷屏發同樣的消息時,保持好隊形,有個錯別字可能老師也不注意,夸且就算是錯別字有些錯得離譜,只要不是故意的,老師其實也沒精力放在心上。
家長的疑問:家長群到底是為了方便家長,還是為了給家長增加負擔?
家長群作為時代的產物,出現在學生和家長的視野里也有一段時間了,原本組建家長群的初心,應該是為了方便家長和老師彼此之間的溝通,齊心協力把學生的成績搞上去。
然而,隨著家長群成為必需品時,很多家長包括老師也反映,感覺家長群的出現,不僅沒有拉近而二者彼此之間的距離,反而因此產生了很多嫌隙。
以前老師布置作業都是寫在小黑板上,學生們自己準備記作業的小本子,如今有了家長群,老師布置作業直接發到群里,再由家長轉述給學生,這個過程難道不是繞了遠路?
還有家長群也常常會成為家長發飆,怒懟老師的場合,一言不合就可以直接在群里當著很多家長的面,指責老師的不是,讓彼此陷入都很尷尬的境地,所以關于家長群,反對的聲音似乎也在越來越多。
話題討論:你覺得家長群有存在的必要嗎?歡迎留言評論。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