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李婷1月15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據我們團隊對大學生群體開展的調研來看,80%的大學生理想狀態是生育兩個孩子,極少數人希望生三個,一個都不想生的‘丁克’群體占比只有4%?!?/p>
“理想狀態”是生育兩個孩子,“現實狀態”呢?如果李教授的團隊對已經進入工作崗位的大學生進行一次調查,愿意生兩個孩子的比例是否還有這么高呢?因為,80%的比例是相當高的,如果真的有80%的大學生愿意生兩個孩子,人口增長就不會有任何問題。因為,不是大學生的年輕人,生二孩甚至三孩的比重明顯高于大學生。如果這樣,就不需要放開生三孩的政策了。
實際是,對大學生來說,在學校讀書時的“狀態”與畢業以后的“狀態”是完全不同的。在校讀書時,“理想”會豐滿得多,畢業以后,“理想”就會變得更骨干一些。特別是沒有一個收入較高工作的大學生,可能連生存都要很努力,哪來生二孩、三孩的勇氣和信心??v然有一些家庭的支持,生二孩和三孩的動力也不會太強,在校讀書時生兩個孩子的“理想狀態”會被現實生活擠得不敢再在大腦中逗留。更多的會先考慮把工作找好、有一份相對較高的收入,然后再考慮戀愛、結婚、生娃,自然,生兩個孩子就需要看工作后的“狀態”,而不是讀大學時的“狀態”了。
當然,會有一些工作以后的大學生會考慮生二孩的問題的,既是自身的需要,更是父母的需要。只是,他們的擔憂、擔心會很多,會時刻考慮生完二孩以后的教育、培養,以及孩子們的前途、結婚、買房等。即便讓他們不要考慮那么遠,中國人的特點會告訴你,他們做不到。做不到就得在是否生二孩、三孩方面考慮得很多很多。
包括李教授在內,提出的建議自然也都很好,無非是出臺更多鼓勵生育的政策等,這一切,聽起來都很美。特別是深圳等地,已經把生二孩、三孩的政策發布。深圳市的育兒補貼標準包括:生育第一個子女且辦理出生入戶后,發放一次性生育補貼3000元,另外每年發放1500元育兒補貼,直至該子女滿3周歲,累計7500元;生育第二個子女且辦理出生入戶后,發放一次性生育補貼5000元,另外每年發放2000元育兒補貼,直至該子女滿3周歲,累計11000元;生育第三個子女且辦理出生入戶后,發放一次性生育補貼10000元,另外每年發放3000元育兒補貼,直至該子女滿3周歲,累計19000元。也就是說,如果生三個孩子,累計育兒補貼可以拿到37500元。
從政府的角度來看,已經做了很大的努力了,給予的補貼金額也確實不少了??墒?,對生了三個孩子的家庭來說,其需要付出的代價,如果不是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根本不可能承受。因為,凡是在深圳這樣的城市工作者,是不可能讓孩子在教育、培養等方面比別的孩子差的,那么,沒有足夠強大的經濟實力,能夠滿足需要嗎?
也正因為如此,鼓勵生二孩、三孩政策也好、建議也罷,都很好,關鍵是,真正落到年輕人身上,就會壓力巨大,也就不可能那么信心滿滿,而會瞻前顧后,會考慮各方面的問題。因此,除了資金方面的補貼之外,教育、醫療、就業等方面的政策能否同步推進,特別是教育資源均等化、醫療資源公平化、就業資源平等化的問題,更是應當重點考慮的問題。否則,鼓勵生育的政策很難有效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