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封面新聞記者 歐陽宏宇
在手機上用rap背英語單詞,關懷食物過敏人群的智能點菜系統,鼓勵零碳出行的智能微助手……當人工智能與青少年的奇思妙想相遇,誕生了一批有創意又有實用性的小程序編程作品。
12月26日,全球青少年人工智能論壇暨首屆青少年人工智能與未來媒體全球創新挑戰賽落幕。賽事共有來自中國、加拿大、英國、西班牙、芬蘭等國家的630多名青少年參賽,最終有152個作品獲獎,其中《零碳計劃之澳門培正中學智能訂餐系統》、《京彩伴行 云上百廿附中》小程序摘得特等獎。
青少年作為數字時代的原住民,從小接觸電腦和編程。編寫代碼對有些孩子來說,就像用鉛筆寫字一樣便利。面對現實生活,他們也學會思考如何通過編寫微信小程序產品,為生活難題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
來自上海的兩位初一學生鞠文萱、王一涵合力開發了“智慧廚房小助手”, 自動提醒家中食物保質期時間。兩位開發者的媽媽成為了首批用戶,使用一段時間后,鞠文萱的媽媽稱;“家里食物浪費有明顯減少,也算是為低碳出了份力”。
據了解,在對本次參賽青少年中的約9成是首次接觸小程序編程。來自北京四年級選手范雋璇透露,他在和爸爸合作設計出“好好說話”小程序的同時,自己還教會了學文科的爸爸小程序編程,從一個編程的被普及者變成了普及者。
如今,人工智能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重要驅動力量,并早已在青少年群體中得到接納。向青少年開展編程等智能技術的科學普及,對于幫助年輕一代在人工智能時代更好地成長成才意義重大。
有專家表示,人工智能賦能基礎教育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重點,這不僅是對國家“十四五”規劃和《中國教育現代化 2035》的回應,也是時代發展下整合教育資源,健全協同育人機制的重要手段。
人工智能作為一個切入點,豐富了青少年的科學實踐,對于提高青少年的知識、探索未知的興趣將非常有益。在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黃鐵軍看來,未來30年人工智能發展中,深度學習、強化學習、類腦對人工智能的發展有重要關鍵作用。通過編程把的想象力轉換為現實、將思考變為行動力,不僅能培養中國青少年的創新思維,還能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目標,為實現夢想不懈努力的品質。
關鍵詞: 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