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扎堆到期的美元債與房地產市場筑底徘徊,讓市場不斷發生“無差別”傷害,為此房企開始通過回購股票、自買債券等方式,自行護盤。7月31日,新城控股發布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股份的進展公告,7月已累計回購股份238萬股。不僅在股市,北京商報梳理發現,建業地產、金地集團等公司近期紛紛開始回購公司債券,金地等房企高管也選擇購買自家公司債券,以維護價格穩定。在整體行業流動性仍偏緊的情況下,上述房企的行為也被解讀為希望通過真金白銀展示自身實力、提振市場和投資者信心。
集體護盤
(資料圖片)
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7月28日以來,建業地產、德祥地產、金地集團等分別回購了公司股份或發布了擬購買公司債券的公告。?
不僅是公司層面的集體回購,部分房企的高管也參與到了“護盤”行動中。金地的董事長及部分核心管理人員便以市場化方式在二級市場購買公司債券,公告顯示,截至7月29日,累計購買金額達2000萬元。
新城控股公告顯示2022年7月,新城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回購股份238萬股,占本公告日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0.11%。對于回購的股份,新城控股表示,回購后的股份將予以注銷,減少公司的注冊資本。
就在7月初,房地產行業的“龍頭”企業萬科也發布了公司A股股份回購結果的相關公告。自5月10日首次通過回購專用證券賬戶以集中競價方式回購公司A股。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以集中競價方式累計回購了公司A股7295.6萬股,成交總金額達到了約12.92億元。
傳遞“積極”信號
“最重要的是對外顯示我們兜里還有錢,提振市場信心。”華東某啟動回購的房企品牌部負責人直言,雖然目前整體流動性依然偏緊,特別是資本層面對房企債券的不友好程度依然沒有減輕,越是這個時候,越要避免無差別的傷害。
萬科方面談到回購的目的也表示“擔心股價發生非理性下跌,通過回購更好地維護公司價值及股東權益,提振投資者信心”是主要目的。
房企對于“無差別傷害”的擔憂不無道理。就在7月12日,中資地產美元債市場出現“無差別拋售”,機構統計顯示,32只地產美元債每1美元跌幅超過5美分,包括多個此前被普遍認為信用資質更好、財務實力更強的民企主體;緊接著在次日,地產美元債又遭遇了一波公募基金拋售潮,可謂雪上加霜。
“回購公司債券是一個比較好的信號。”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也表示,積極回購公司債券,也表明了企業在重視債券的流動性,同時也展示出了企業有能力有資金去回購,是一個比較好的信號。
同策研究院資深分析師肖云祥也分析,回購的舉措,一般情況下就是向市場傳遞積極信號,展示公司管理層對公司基本面以及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也從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公司流動性尚可。主動市值管理主要還是向外界傳達公司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有利于維穩市場情緒。同時,通過購買公司債券,可以穩定債券價格、穩定預期。同時也是保護投資者利益。
長期改善還有待關注
盡管房企的初衷是好的,但經營端的數據卻并沒有根本改善,這也讓未來增添了些許不確定性。
據中指研究院發布的2022年1-7月中國房地產企業排行報告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1-7月,TOP100房企銷售額均值為418.9億元,同比下降47.3%。其中銷售額超千億房企10家,較去年同期減少11家;超百億房企91家,較去年同期減少45家。TOP100房企權益銷售額均值為301.5億元,權益銷售面積均值為198.9萬平方米,同比分別下降48.7%和52.2%。從銷售狀況上來看,房企整體表現并沒有完全達到預期,部分企業仍然存在困難。
中指研究院企業事業部研究負責人劉水分析道,在不同的市場和企業情況,企業回購的目的和效果也是不同的,當公司債券價格受板塊影響走低時,部分企業選擇回購公司債券,一方面可以向市場注入信心,另一方面也能夠以較低成本償還對應債務,有利于緩解長期債務壓力,降低財務成本。
而當市場負面信息擾動、公司債券價格跳水時,部分企業選擇回購公司債券,向市場注入信心,但成效往往取決于企業經營基本面是否能夠消除投資人疑慮。
在劉水看來,回購公司債券是向市場傳遞信心的一種有效手段,能夠展示公司具有較好的流動性和長期發展能力。但是從近期房地產板塊表現來看,市場回暖和政策支持還仍是提振板塊表現最有效的手段。
對于在當前這樣一個市場背景下的企業回購,肖云祥也表示,對于債務壓力小的房企而言,回購債券進一步彰顯公司現金流充裕,同時還可以降低負債水平。而對于債務壓力較大的房企而言,除了向外界傳遞積極信號外,有選擇性地贖回債券,避免一些債務集中到期,而迫使資金鏈承壓。
但是同時,嚴躍進對此也提醒,企業的基本面也會影響企業回購帶來的效果。對于基本面還相對較好的企業來說,這樣的做法更容易讓投資者去相信企業的能力;但是對于企業基本面相對較差的企業來說,這種回購并不能真正給企業帶來利好,投資者的態度更多是半信半疑。
最后,對于公司主動維護市值的做法是否能做到長期改善,肖云祥也分析,短期內或許會有提振作用,但能否長期改善,還是需要關注市場是否能從基本面上得到改善。
北京商報記者 王寅浩 孫永志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