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 文/盧思葉 編輯/莊怡)4月初的上海進入了春暖花開的時節,而受疫情影響,城市一直在“慢行”狀態。過去一段時間,上海大部分市民居家配合防疫,維持居家生活背后,有一群普通人默默奮斗在一線:在封控小區冒險運維、在深夜寂靜的楊浦大橋、在空蕩蕩的外環路奔波……
不計利潤供應蔬菜的農場、連續十幾天沒回家睡在車里的配送員、日行五萬步的分揀員、主動上一線的社區志愿者、從天南地北乘包機支援的生鮮平臺員工……一個個普通人讓城市心臟得以持續跳動。
生鮮配送員:吃睡都在車上,“養”起一個小區
“你好,請問你們這里賣菜嗎?”在停車送貨的當口,短短5分鐘就有3位小區居民向孫建打聽買菜的事兒。疫情期間,孫建明顯感到了市民對于買菜的迫切感,也讓他多了一分“把菜送到”的使命感。
作為多多買菜的配送員,孫建日常的工作是負責把用戶訂單從奉賢的買菜倉送到閔行區的團長站點,在疫情發生之前,孫建每天配送的訂單量大約在15000份。疫情發生之后,訂單量激增了一倍,日均訂單量已經超過了30000份,與訂單一同增加還有他的工作量。
每天凌晨3點,孫建都要準時趕到倉庫,準備接貨、退貨、出庫、分揀、打包、裝車,然后把瓜果蔬菜、大米面條、雞蛋豬肉這些疫情期間最緊俏的物資,逐一配送到團長的站點。等到結束最后一單的配送,已經到了下午5點左右。
平均每天工作14個小時,是孫建和同事們這段時間的日常?!霸谝咔橛绊懴?,很多同事因小區封控不能到崗,人手不足,導致每個環節都很吃力,所有到崗同事只能連軸轉,甚至吃住全在倉庫?!睂O建說。
為了給市區送菜,孫建已經十幾天沒回家了,實在忙不過來的時候,就干脆送完菜和幾位司機師傅一起吃睡在車上。
31日,孫建在閔行某小區送貨,受訪者供圖
由于配送的站點大都是封閉小區,孫建的老婆還擔心每天在外面送菜不安全,多次勸他請假回家休息,但孫建想留下來,“現在市民買菜的需求非常大,每少一個人,其他的配送同事就要延長工作時間,要在這個關鍵時候頂上去,每一單可能就是一個家庭的生計?!?/p>
一種使命感支撐著孫建,每次在小區看到居民從等菜時的焦急,變成收菜時的滿足,孫建都覺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義。
“買菜的團長說,小區里的居民這些天都是靠我們的補給,我不僅能賺錢養家,還能‘養’一個小區,你說我‘使命’重不重?” 孫建為自己的工作感到驕傲。
疫情以來,生鮮零售平臺在保供的第一線,不僅有孫健一樣的配送員,生鮮站點分揀員、外賣騎手、貨車司機都是在一線崗位夜以繼日忙碌的一群人,他們的工作區域僅在站內,一天卻能走上四五萬步路之多,因小區封控,有些人無法回家……
在奉賢倉庫,分揀員郭憲玲經歷了入職一年多以來最忙碌的時刻。最近這一個月,奉賢買菜倉的訂單量翻了一倍,但因為疫情原因,分揀員到崗率不足30%,“每天都是晚上10點到倉庫分揀,早上8點下班,所有人連軸轉還是忙不過來”。
郭憲玲在閔行倉庫工作,受訪者供圖
凌晨2點,從各個原產地運送的新鮮蔬菜依次抵達倉庫,倉庫的進出貨達到最頂峰,這也是分揀員們最辛苦的時候,不僅進貨量大,還要趕在下一車來之前完成物資分揀。很多分揀員都是在倉庫里拉著小車跑,一個晚上就能跑出兩萬多步。
值得一提的是,還有來自武漢和廣州的志愿者組團支援上海保供工作。
武漢人李霞就是馳援團隊中的一員,聽到上海需要支援的時候,她第一時間報名參加,乘坐火車到達上海后,立馬投入到了站點保供工作中去。
一個上午不到的時間,她已經完成近百訂單的分揀工作?!袄凼怯悬c累的,當年上海人把我們武漢人當親人,現在也輪到我們來幫助上海親人了?!?李霞說。
此外, 來自北京、廣州的美團買菜支援力量也已經到達上海,投入到緊張的保供工作中,補充到貨源、騎手、分揀等崗位當中,將全力保障上海市民后續的生活消費需求。
120名深圳員工乘包機馳援上海,圖源春秋航空
輪班倒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蔬果負責人:不能袖手旁觀
“很多老顧客向我們尋求幫助,希望可以給他們配送蔬菜,我感覺疫情開始嚴重了?!毙炖蚱己袜嵔鹩澜洜I的上海金山德昕合作社以種植花果為主,原本要在3月為西瓜授粉忙活的他們,不得不臨時打亂節奏,優先為居民供給蔬菜。
接到附近小區需求的當天凌晨,徐莉萍和金地智慧服務集團就開始了第一次對接磨合。
德昕合作社的蔬菜到達社區,受訪者供圖
合作社有20多名工人,每個人都工作到滿負荷:每天凌晨五點開始采摘、打包;晚上七、八點將新鮮蔬菜從農場運出;凌晨剛過,新的需求單就會來到,徐莉萍整理安排后,在凌晨三點發給鄭金永;鄭金永又在凌晨五點帶領工人們再次下地采摘…...
“我們每天基本都是這樣,大家輪著睡兩三個小時,然后繼續干”,農場僅有的兩輛貨車也不停往返于農場和小區之間。
忙,是徐莉萍這段時間最直接的感受。
一天凌晨兩點,打電話給鄭金永溝通工作的徐莉萍發現,鄭金永還在尋找蔬菜供應商的路上,原來農場庫存告急,需要緊急尋找候補農場和協調車輛,以保障第二天的供應。
“我心里著急,睡不著,老鄭深夜還在找菜,我還能聽到工人們正在打包的嘩啦嘩啦塑料袋聲響?!毙炖蚱几锌?,這場抗疫真不容易,每個人都付出了很多。
農產品在分揀打包中,受訪者供圖
實際上,眼下種植工作正進入忙碌階段,如果要供應蔬菜,勢必影響到農場正常生產。要克服的問題不止于此,合作社以往都是批量供貨,從未做過零售,這意味著采摘、打包、配送等工作都需要農場自己完成,時間、人力成本巨大。
徐莉萍并不是很在意,她對觀察者網表示,雖然辛苦,但既然農場有菜,就不能袖手旁觀。
“就是這個很簡單的想法,我們就出發開始做了,沒想到疫情越來越嚴峻,有越來越多的人找到我們?!笔圪u鮮花的利潤比蔬菜好很多,徐莉萍認為,賣花是“錦上添花”,而供應蔬菜才是“雪中送炭。
疫情以來,德昕合作社每天能送出約3噸菜,需求量還持續旺盛。“目前需求量遠超我們的供應量,很多訂單因為人手和車輛不夠,都推掉了,如果放開接單,一天6噸菜都能出。”徐莉萍說。
到現在,合作社已經連續忙碌了半月有余,大家的聲聲感謝和好評支撐著合作社的所有人,繼續奮戰在保供一線。
關鍵詞: 抗疫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