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9日國航遠洋(833171)發布公告稱公司于2023年5月8日接受機構調研,申萬宏源(000166)證券有限公司交通運輸行業首席分析師 閆海、投資機構、投資者參與。
具體內容如下:
問:內貿煤炭保供運輸的重要意義、運輸歷史?
(資料圖)
答:動力下水煤運輸是內貿干散貨運輸的主要貨種,在90年代干散貨船舶運力主要集中在較少的幾家航運公司,2000年后隨著市場經濟逐漸發展成熟,動力煤需求迅速增加,為了保障電煤供應任務,貨主單位的航運公司開始涌現,包括上海時代航運航運有限公司、華遠星海運有限公司、天津國電海運有限公司、上海瑞寧航運有限公司、廣東粵電航運有限公司、浙能集團下屬的海運公司等,運力結構出現多元化,競爭格局也發生了變化,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運價高企問題,2010年后,各航運公司的運力和規模逐漸成型,整個市場處于完全競爭市場,同時期上海航運交易所推出沿海動力煤及干散貨運價指數,并被廣泛運用,新公司的涌現,進一步提高了運輸效率,保障電煤運輸,同時降低運輸成本,饋社會。
問:干散貨海運的未來預期需求量如何?
答: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海運量特別是煤炭生產量和下水煤也在不斷增加,,同時下水煤轉運量也在增加,傳統下水煤是從北方7大港口往南方沿海沿江港口運輸,隨著內陸經濟發展,還需要通過江運,甚至河運方式,將下水煤運到內陸電廠。內貿海運量的增加還體現在南方到北方的鐵礦轉運貨,這些都是隨著經濟發展不斷新增的海運需求。
問:朔黃、瓦日、大秦鐵路(601006)對內貿煤炭運輸影響如何?
答:朔黃、瓦日、大秦鐵路線路的目的是為了將坑口煤炭運到發運港口,主要是為了保障電煤運輸,同時也增加下水煤的海運需求。發運港口最早是秦皇島港,后續增加黃驊、曹妃甸、天津、日照,發展到現在有7大北方港口,鐵路線增加后實際上增加了各大港口的發運煤炭量,實現了鐵海聯運、相互配合,從而實現保供目的。
問:碳中和背景下,未來內貿煤炭運輸量的增速如何,對運價的影響如何?
答:2020年9月我國明確提出2030年“碳達峰”與2060年“碳中和”目標,但在新能源安全可靠地成為新型電力系統的主體電源之前,煤電仍將發揮能源電力安全“壓艙石”和“頂梁柱”作用。我國的電力來源主要是火力發電,火力發電裝機容量占比只有52%,但提供的電力占比卻接近70%。從歐洲去年發生能源危機重啟火力發電來看,火力發電的保障重要性不言而喻。2022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于印發《“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的通知,這部文件對煤電的態度發生了一定的改變,“發揮煤電支撐性調節性作用”一句話給煤電的地位定了調。2021-2022年期間全國各地陸續出現的“拉閘限電”事件,2022年出現新增煤電裝機規模的大量反彈,火電電源工程建設投資完成同比增長28.4%,新增火力機組均為大型環保型的機組,未來這些都將形成新的需求。
煤電裝機的增加也增加了煤炭的海運需求,近幾年煤炭價格高企不下,下水煤的貨運量也在同步不斷增加。同時,在“碳中和”的背景下,對運力供給也造成一定影響,部分老舊船不具有競爭優勢或是不符合環保要求,將逐步退出市場,供給端將有所改善。
問:內外貿干散貨運輸互相影響,請公司對外貿干散貨進行展望。
答:外貿干散貨運輸市場較內貿干散貨運輸市場更為復雜,它和整個世界經濟格局都相關,我們從需求和供應端進行簡單分析供給端而言,2022年全球干散貨船隊同比增長約350艘,增幅為2.8%,而2021年增長約3.1%,2020年增長3.0%,2019年增長3.1%。3%左右較低的運力擴張速度將為2023年的運價帶來積極影響。目前20年船齡以上的船舶占世界干散貨船隊的近12%。去年和前年這一比例分別為10%和9.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值為2.8%,中國和印度的發展將是亞太的引擎,中國的經濟增長預測值為5.2%,印度是5.9%,印度經濟發展對太平洋(601099)的煤炭運輸會產生較大貢獻,印度電力需求增長也對市場起到支撐。
國航遠洋(833171)主營業務:國際遠洋、國內沿海及長江中下游的干散貨運輸業務。
國航遠洋2023一季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1.92億元,同比下降33.9%;歸母凈利潤-1547.27萬元,同比下降122.5%;扣非凈利潤-1616.46萬元,同比下降123.72%;負債率42.85%,投資收益306.03萬元,財務費用592.0萬元,毛利率-1.06%。
該股最近90天內無機構評級。
以上內容由證券之星根據公開信息整理,與本站立場無關。證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的準確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等,如存在問題請聯系我們。本文為數據整理,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請謹慎決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