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的深空探索公司SpaceX最近頻上熱點,剛發射完載人升空任務沒幾天,在美國當地時間6月3日,再次啟動獵鷹9號火箭,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的40號航天發射場起飛,把60顆衛星成功帶入地球軌道。
這已經是SpaceX發射的第八批星鏈(Starlink)衛星了,目前在軌運行的星鏈衛星總數已達到482顆,預計再過幾月就能在美國及加大拿開始內測服務。但這還遠遠沒完,按照馬斯克的計劃,他是要發射42000顆衛星到近地軌道,這么算進度現在才1.2%。
馬斯克是想依靠「星鏈計劃」打造高速互聯網,以覆蓋到人跡罕至的地區,使得地球上幾乎所有地區都可以使用廉價且穩定的高速寬帶,看起來是很美好的愿景,完全有實力同5G一戰。而說到5G,我們同樣沒有閑著,我們建造5G基站的速度比馬斯克發射衛星的頻率有過之而無無不及。
星鏈計劃顛覆5G了嗎,誰更牛逼
有人說,星鏈計劃是顛覆5G的存在,直接跳過5G進入6G時代。極客君認為,言過其實了,而且二者暫不存在直接競爭關系,相反,互補性非常強。
5G作為關鍵新型基礎設施,對經濟社會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起著支撐作用。其優點是"大帶寬、低時延、廣聯接",近期在助力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等方面作用突出,不過缺點也很明顯,基站覆蓋范圍小(只有300米)且耗電高,5G服務的提供依賴光纖基站建設。
而星鏈計劃,剛好其通信優點是,覆蓋面廣,不依賴光纖基建。不過缺點是其在通信設備高密度地區無法提供優質穩定通信服務。想要接收到星鏈的信號,可能需要使用一個披薩盒大小的接收器。
所以,5G和星鏈,在一些場景是互補的。5G適用于高密度環境,但不適用于農村及任何地廣人稀的環境。星鏈卻能適用于無法承擔光纖基站建設成本的人口低密度區 ,像山區、海島等5G沒有優勢的地方。但星鏈不適用的高密度地區,恰恰是5G覆蓋比較廣的,像人口高密度居住區,高密度辦公、工業、文娛區。
我國5G基站建設進度如何了?
根據工信部數據,截至3月底全國已經建成的5G基站19.8萬個。在全國兩會上,工信部部長苗圩回答記者提問時也表示,目前5G用戶累計已經超過3600萬,僅4月份一個月,就增加了700多萬。
而且今年以來5G加快了建設速度,現在每一周大概要增加1萬多個5G基站,預計今年建50萬個5G基站沒問題。據了解,目前5G基站已覆蓋一大批中國地標性建筑。八達嶺長城、故宮、曲阜"三孔"、蘇州園林等地,都已開通5G網絡,多個城市的地鐵也接入5G。
當前,全國各地5G基站建設如火如荼。近日,全球首個5G獨立組網共享基站開通,在廣東、福建等地實現業務首通;浙江推出全國首個"5G+智慧路燈充電樁",集智慧照明、5G通信、汽車充電、視頻監控、信息交互為一體,為城市精細化管理提供助力;在上海,中國移動上海公司在閔行區浦江鎮成功部署了全球首個采用32T高傳播速率設備的5G站點。
那5G和星鏈計劃,誰更能造福大眾?
雖然星鏈計劃猶如星河艦隊,在近地軌道排星布陣,非常壯觀。但目前看來,實際福利我們還沒享受到,倒是享受了一堆"光污染",最近一段時間,國內外都有人拍到了衛星過境時"星鏈凌月"的景象,但這些虛假星光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天文學災難,引起了天文學家和星空愛好者的不滿,阻礙了觀察宇宙的視野。
好在,今天發射的第八批衛星,其中一個是帶了遮陽板的,以降低衛星對太陽光的反射率。并且馬斯克會表示以后發射的衛星都會帶遮陽板,但也有人認為這個補救措施是治標不治本。在這希望SpaceX的星鏈計劃完成的時候,真的能給全球人民帶來廉價的高速網絡吧。
另一方面,星鏈計劃也被普遍認為有軍方背景,部分發射場租用的是美軍范登堡空軍基地,可以讓部分絕密計劃免于審查,軍事專家尹卓分析:一旦用于作戰,將對未來作戰形態造成重大影響。
而5G建設雖然也經常有致癌等陰謀論,但目前來并沒有證據影響到我們的生活,相反,5G應用已經為我們帶來極大的便利了。疫情期間,運營商聯系華為等設備供應商為全國各地的百余家重點醫院提供了5G網絡覆蓋,其中就包括了火神山雷神山。
據之前報道,遠在浙江的專家醫生就可以利用5G遠程療診技術,通過手柄遠程控制超聲機器人,為700公里外黃陂體育館方艙醫院的患者做超聲檢查。
在交通方面5G也大有作為,據南方網記者許萌萌的報道,全國首條5G快速公交智能調度試點線已經在廣州運行,作為試點的B27路公交行車沿線上,中國移動布了50個5G基站,與廣州市交通運輸局、廣州公交集團一起選定的了"5G+快速公交BRT+智能公交系統"的建設模式。
現在市民乘坐B27路,可以明顯發現它變得更智能,更聰明:擁有覆蓋全車的5G信號,配套有5G CPE設備、客流檢測、智能調度、輔助安全駕駛設備等高科技裝載,乘客通過廣州交通·行訊通APP 5G導乘專版可以查到車廂擁擠程度。公交車上的5G實際網速雖然受擁擠程度、周邊建筑物等因素影響,但基本能體驗到比4G快10倍的網速。
中國同樣重視衛星互聯網,太空競賽不可避免
5G已經是不可逆的大趨勢,但對于衛星互聯網,我國同樣在發力追趕,現已被納入“新基建”范疇,上升為國家戰略性工程。
極客君從《中國衛星互聯網產業發展白皮書》中了解到,隨著低軌道衛星空間軌位和頻譜資源日益緊張。各國都在部署星座計劃,一場圍繞衛星發射“通行證”的太空資源爭奪戰已經展開。
截至目前,中國星座計劃中組網數量在30顆以上的低軌衛星項目已達10個,項目規劃總衛星發射數量達到1900顆。推進5G建設,已經讓某些人著急了,與此同時也并不妨礙我們發展衛星互聯網,有點「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意味。
而美國方面,在特朗普的推動下甚至成立了第六軍種“太空軍”,其職責是為地面部隊提供衛星通信、導航和導彈襲擊預警、保護美國太空資產不受別國干擾或破壞。
不過有意思的是,在奈飛的新劇集《太空部隊》第一季第一集中,上演了戲劇性的一幕,中國衛星在面對一個美國的小衛星(估計星鏈衛星就是這么小吧)迎面擦過時,我們出其不意地剪掉了美國小衛星的兩塊太陽能電板,老美的自黑,耐人尋味。
極客君有話說
馬斯克做的很多事情都很有前瞻性,但"星鏈計劃"是否利大于弊還存在爭議,在可預見的未來,極客君還是更愿意相信實實在在的5G網絡,畢竟國內能不能用上"星鏈"的便宜寬帶還是未知數呢,你怎么看?
關鍵詞: 馬斯克新發射衛星星鏈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