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荒的背景下,觀望一陣后,大家還是覺得房地產企業比較安全。”一位房地產領域投行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與多位業內人士交流,“樓市小陽春”不僅僅體現在房產銷售環節,從融資、拿地到銷售等全過程都出現明顯回暖跡象。
多位投行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近期房企發債市場明顯回暖。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房地產企業發行人在國內公開市場發行的信用債規模為2029億,比去年同期的1521億高出33%。
進入4月份以來,房企的融資計劃更為活躍。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在一季度房企密集發布融資計劃后,4月首周以來,房企繼續密集融資。從總量看,4月融資計劃已接近千億。
從資金的角度來看,克而瑞證券首席執行官謝駿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目前房企發債的形勢確實在回暖。從市場的變化來看,去年下半年開始貨幣政策環境有所松動,市場資金寬裕,一度形成資產荒的局面,年初大家對于投什么還有一些觀望的心態,目前相對更加確定一些。相比于其他各類型的新興資產,房地產作為成熟的、傳統的資產,大家更熟悉其模式和投資回報,現在看來,也更愿意將資金投入進去。
在這種心態之下,各路資金涌向房地產的積極性均在提高,成本亦有所下降。記者從銀行、信托等人士處獲悉,目前房地產企業的貸款利率相較年初有明顯下降,降幅約50bp。
“去年我們貸款上浮20%,今年15%就可以繼續談;信托去年的成本10%左右,現在9.5%還可以繼續談。”一位房企融資部門人士向記者表示。
銀行資金充裕后,房地產領域也受益頗多。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多家此前并不開展房地產按揭業務的銀行,目前也陸陸續續主動找房地產企業尋求按揭業務合作。
不過,謝駿認為,對目前房企融資成本降低要區別看待。據其觀察,在債券發行市場,部分小型房企私募債的定價并未充分反映信用風險。小型房企真實的融資價格仍然很高,未來隨著債券融資更加市場化,房企發債成本可能會出現更加明顯的分化現象。
除此之外,房企通過海外發行美元債券,以及面向合格投資人發行私募債券的行為同樣積極。美國信貸市場研究公司CreditSights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稱,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房企在亞洲高收益美元債券的發行中獨占鰲頭。報告顯示,亞洲發行人在該季度共發行約200億美元高收益債券,同比增長超一倍,而其中80%來自中國房企。
房企美元債發行積極,一方面與房企本身的償債和融資需求有關,另一方面也與當前的海內外市場環境有關。從利率的角度看,美元加息周期較為穩定,市場預期中美利差有望進一步擴大,而且在中國新一輪金融對外開放之下,海外資金對進入中國市場有較高期待。
融資需求回升的背后是拿地市場的火熱。
相比于去年流拍不斷的消息,今年的土地市場儼然是另一番風景。上海地區一位房地產企業人士對記者表示,現在拿地太難了,很多房企手里都沒地,該企業近期拍地都未成功,一方面是價格太貴了,另一方面是目前房地產企業拿地的熱情都很高。
世聯行合肥地區一位人士也對記者透露,相比于年前開發商拿地的謹慎態度,現在明顯感覺大家積極了很多,一些熱點地區爭得比較激烈,溢價也較高。
根據中指院300城數據,土地市場在3 月份單月的(成交/供給)大幅回升,地價和溢價率也呈現底部抬升,3月300城市土地成交溢價率從前兩月的9.5%上升至20.8%,宅地溢價率從10%上升至23.7%,整體土地市場出現回暖跡象。
從一些拍地個案上來看,比如3月份長三角部分地區的土地拍賣,出現舉牌過程超過百輪,最終以溢價率接近50%以及相當比例的自持代價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