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業收入大幅、穩步增長,凈利潤卻大幅下滑30%甚至40%;逾期90天以上的貸款全部計入不良貸款,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利潤增長的壓力,已從體量較小的農商行,向具有相當規模的城商行蔓延。
H股上市的中原銀行(01216.HK)近日披露,在營業收入、撥備前利潤同比增長30%以上的情況下,凈利潤卻同比大幅下降39%,原因是當年四季度,該行將逾期90天以上貸款,全部納入不良貸款。
無獨有偶,同在鄭州、已完成A、H股兩地上市的鄭州銀行(002936.SZ,06196.hk),因為相似的原因,2018年營業利潤、凈利潤同比分別下降32%、29%以上。
此外,非上市的福建海峽銀行,也因相似原因,同期營業利潤、凈利潤也同比下滑20%以上。
2017年以來,一些小型農商行出現的凈利潤虧損、資本充足率為負等情況,引起了市場高度關注。不同于這些農商行,鄭州銀行、中原銀行的體量已經接近或超過5000億元。
不良貸款上升、凈利潤下降,在城商行中并非個別現象。監管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全國城商行凈利潤規模逐季持續下降,分季度來看,四季度單季的利潤規模比一季度下降了40%左右;而不良貸款規模則比上年底增加了837億元,在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三類銀行中增長最快。相較于2017年一季末,城商行的不良貸款規模更是大增了65%左右,遠超同業平均水平,資產利潤率則下降0.2個百分點。
多家城商行凈利大降30%
中原銀行公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底,預計該行全年實現營業收入約168億元(人民幣,下同),實現撥備前利潤約98億元,但凈利潤預計同比大幅下降約39%。
在上述公告中,中原銀行沒有披露2018年凈利潤具體金額。年報數據顯示,2017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128.15億元,同比增加10.12億元,增幅8.6%;凈利潤39.06億元,同比增加5.46億元,增幅16.2%。據此計算,其2015年凈利潤將大幅下降15億元以上。
2018以來,各地農商行普遍出現的利潤大面積虧損,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嚴重低于監管要求的現象,引起了市場高度關注。以吉林蛟河農商行為例,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個季度,吉林蛟河農商行營業收入、利息凈收入分別虧損1233萬元、3573萬元,利潤總額、凈利潤則虧損1.04億元。
然而,中小銀行出現的這種入不敷出、利潤虧損的情況,并不只是農商行獨有。一些體量遠大于農商行的大型城商行,營業收入、凈利潤等指標,同樣也出現了大幅下降的情況。
同在河南省的鄭州銀行,2018年凈利潤就同比下降了30%左右。業績預報顯示,鄭州銀行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約110.9億元,營業利潤37.2億元,利潤總額37.46億元,凈利潤30.3億元,除了營業收入小幅增長外,其他三項利潤指標同比分別下降32.24%、32.47%、29.1%。
鄭州銀行2018年10月22日曾披露,預計全年凈利潤約為42.8億元至47.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0%至10%。
無論中原銀行,還是鄭州銀行,規模都已經不小。截至2018年6月底,中原銀行總資產5450.36億元,存、貸款余額分別為3388.59億元、2188.56億元;鄭州銀行截至2018年9月底的總資產為4577.57億元,存、貸款余額分別為2713億元、1531億元。
除了上市銀行,非上市城商行也出現類似情形。福建海峽銀行2018年四季度信息披露數據顯示,截至當年12月底,該行實現營業收入27.4億元,營業利潤5.8億元,凈利潤4.75億元。
相較于2017年,海峽銀行營業利潤、凈利潤下降明顯。年報數據顯示,2017年該行營業利潤、凈利潤分別為7.39億元、6.5億元。據此計算,該行2018年營業利潤、凈利潤同比降幅分別達到了21%、27%左右。
同2016年相比,該行利潤數據下降幅度更大。根據披露數據,2016年,海峽銀行營業利潤、凈利潤分別為9.19億元、7.89億元。由此可見,該行2017年上述兩項指標,同比下降了22%、17.57%左右。最近兩年的營業利潤、凈利潤下降規模已經分別達到了3.19億元、3.14億元,累計降幅約為55%、40%左右。
盈利能力的下滑也是城商行的整體表現。監管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城商行凈息差經歷了逐步下滑、回升的過剩,從2017年一季度的1.97%,逐步下降到2018年一季度底的1.9%,并在2018年四季度回升至2.01%,三個季度提升了0.11個百分點。
但在利潤規模方面,城商行卻呈現逐步下降的態勢。2018年一季度,城商行實現凈利潤712億元,上半年則為1403億元,二季度單季環比下降了21億元。而當年三季度、全年,則實現凈利潤2048億元、2461億元,三、四兩個季度單季凈利潤分別為645億元、413億元,環比減少46億元、232元,其中四季度環比降幅達到35%左右,比一季度更是下降了299億元,降幅也超過40%。
逾期貸款壓力大增
剔除凈利潤,中原銀行2018年的營業收入、撥備前利潤,都有不錯的增長,增幅均在30%以上。
鄭州銀行公告顯示,2018年,該行168億元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約31%;撥備前利潤約98億元,同比增長39%,經營情況較好。
而2018年上半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75.82億元,凈利潤18.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9%、8.1%。據此推算,鄭州銀行2018年下半年的營業收入超過92億元,明顯好于上半年。
中原銀行稱,凈利潤下降主要原因是2018年四季度,該行根據監管要求,將逾期90天以上貸款全部納入不良貸款,并足額計提撥備所致。
鄭州銀行亦稱,2018年第四季度,根據逾期90天以上貸款全部納入不良貸款并足額計提撥備、同時將撥備覆蓋率維持在150%以上的監管要求,當年撥備計提超出預期,預計2018年度全年業績同比下降。
不過,由于沒有披露具體數據,上述兩家銀行最新的逾期貸款情況目前還無法得知。
第一財經此前曾報道,2018年上半年,監管層將對逾期90天以上、但未列入不良貸款的監管口徑進一步收緊,要求屬于銀保監會直接監管的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在當年6月30日之前,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將全部逾期90天以上的貸款計入不良,地方銀行則視各地實際情況給予一定緩沖期。針對銀行資產質量真實性的監管正在進一步升級,重點檢查資產分類。
此前,逾期90天以上貸款全部計入不良,受影響最大的是一些中小農商行。根據大連農商行日前披露的同業存單發行計劃,該行目前已將逾期90天以上的貸款全部列為逾期貸款,截至2018年9月底,該行不良貸款率高達9.95%,比上年底上升了1倍以上。
而更早些時候,由于逾期90天以上貸款計入不良,貴陽農商行截至2017年底的不良貸款余額高達78.43億元,不良率達到19.54%,而在上年同期,這一數據僅為4.13%。
而山西的侯馬農商行2016年底的不良率,已上升到驚人的28.34%,2017年底的不良貸款率也高達26.28%,連續兩年不良貸款率高于26%。
根據公開披露數據,截至2018年6月底,中原銀行不良率為1.88%,比上年底上升0.05個百分點,不良貸款余額41.14億元,比上年底增加4.71億元,資產減值損失22.8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1億元,增幅79%。其中貸款減值損失19.33億元,同比上升77.6%。
同期,該行關注類貸款104.77億元,占比4.79%,比上年底增長13.86億元、上升0.22個百分點。逾期貸款121.53億元,占比5.55%,比上年底增長約15.5億元、上升0.24個百分點;逾期90天以上貸款89.16億元,占比4.07%,比上年底增長約8.7億元、上升0.02個百分點。
而鄭州銀行的不良率已經接近2.5%。業績預報顯示,截至2018年底,該行不良貸款率2.47%,比年初上升0.97個百分點;但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以上貸款余額占不良貸款比,即不良貸款偏離度為95.36%,較年初下降75.77個百分點。
由于沒有披露最新的逾期貸款數據,逾期90天以上貸款對鄭州銀行資產質量的影響尚未可知。截至2018年6月底,該行逾期貸款總額65.16億元,占比4.68%,比上年底下降3.61元、0.67個百分點,逾期90天以上貸款38.7億元,比上年底增加5.75億元,占比2.78%,比上年底上升0.22個百分點。
海峽銀行的不良率同樣較高。截至2016年底,其不良率為2.63%,比年初上升0.15個百分點。而在2017年底,該行不良貸款余額15.24元,比年初減少0.59萬元;不良貸款率2.3%比年初下降0.33個百分點。該行尚未披露2018年的最新數據。
城商行不良貸款一年多猛增65%
同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相比,城商行的不良貸款規模、不良率增長更快,資產質量壓力相較也更大。
監管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國城商行不良貸款余額為2660億元,不良率為1.79%,規模比上年底增加837億元,不良率則上升了0.28個百分點,增幅分別超過24%、18%,明顯快于同業平均水平。
如果將時間拉長,城商行的資產質量“劣變”更為明顯。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一季度末,全國城商行的不良貸款余額僅為1608億元。在不到兩年時間里,城商行的不良貸款規模便猛增了1052億元,增幅高達65%左右。
2017年底至2018年底,全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從約1.71萬億元上升到2.03萬億元,增加約3200萬元;不良率從1.74%上升至1.83%,僅上升了0.09個百分點,而2018年四季度不良率單季環比還出現了0.04個百分點的下降。
從不同類型銀行來看,大型商業銀行2017年底的不良貸款余額為7725億元,2018年底為7744億元,微增19億元;不良率則從1.53%降至1.41%,下降0.12個百分點;股份制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從2017年底的3851億元,增至2018年底的4388億元,上升463億元,不良率1.71%,與上年底持平。
而在2017年一季度末,全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約1.58萬億元,不良率1.74%,到2018年底上升了約4500億元、0.1個百分點。國有大行、股份行同期的不良貸款增加了-154億元、795億元。
由此可見過去一年多時間里,城商行不良貸款上升之快。而隨著資產質量的惡化,城商行的資產利潤率也在持續下降。
根據監管統計數據,2017年一季度末,城商行整體資產利潤率為0.94%,二季度為0.91%,四季度末已經降至0.83%。2018年一季度回升到0.9%之后,又開始逐步下滑,到2018年四季度已經降至0.74%,比當年一季度大幅下降0.16個百分點,比上年一季度末大幅下降0.2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