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國石油(601857)2023年半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
2023年上半年,世界經濟緩慢復蘇,中國經濟整體恢復性增長,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5%。全球石油市場供需寬松,國際原油價格震蕩走低,比上年同期大幅下跌。本集團積極把握市場機遇,統籌推進業務發展、改革創新、提質增效、安全環保等工作,大力推動油氣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持續深化煉化轉型升級,不斷加強市場營銷,穩步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積極開展新能源新材料新業務布局,充分發揮上下游一體化和產業鏈協同優勢,實現油氣兩大產業鏈平穩高效運行,主要生產指標全面增長,在國際油價同比大幅下降的情況下,經營效益穩中有增,各業務分部全面盈利,自由現金流同比大幅增長,財務狀況健康良好。(1)市場回顧原油市場2023年上半年,受供求基本面、美元加息等因素影響,國際原油價格震蕩走低。布倫特原油現貨平均價格為79.66美元/桶,比上年同期的107.94美元/桶下降26.2%;美國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現貨平均價格為74.76美元/桶,比上年同期的101.85美元/桶下降26.6%。成品油市場2023年上半年,國內市場需求穩步復蘇,成品油消費呈現恢復性增長,基本回升至2019年水平。國內成品油供給加快恢復,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上半年國內原油加工量36,358萬噸,同比增長9.9%。國內成品油價格走勢與國際市場油價變化趨勢基本保持一致,國家11次調整國內汽油、柴油價格,汽油標準品價格累計下調人民幣55元/噸,柴油標準品價格累計下調人民幣50元/噸。化工市場2023年上半年,全球化工產品市場持續低迷,國內化工市場大部分產品價格下行,其中烯烴及下游合成樹脂價格下跌,合成橡膠價格小幅上漲。化工新材料需求旺盛,增速遠高于大宗石化產品。天然氣市場2023年上半年,國際天然氣市場供需寬松,主要市場天然氣平均交易價格同比均大幅下降。受益于國內宏觀經濟復蘇,國內天然氣消費呈現低基數下的較快增長態勢。二、業務回顧油氣和新能源業務國內油氣業務2023年上半年,本集團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力度,積極推進高效勘探和效益開發,在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鄂爾多斯盆地等獲得多項重要發現和重要進展。以市場為導向、效益為中心,優化生產組織運行,努力實現老油氣田穩產,加快推進新區效益建產,國內油氣產量穩中有增;加快數字化轉型,積極推進智能油氣田建設。國內實現原油產量392.3百萬桶,比上年同期的387.7百萬桶增長1.2%;可銷售天然氣產量2,417.3十億立方英尺,比上年同期的2,253.8十億立方英尺增長7.3%;油氣當量產量795.1百萬桶,比上年同期的763.4百萬桶增長4.2%。海外油氣業務2023年上半年,本集團積極推進海外油氣合作,新項目開發和資產優化取得新進展,中亞、中東地區重點項目穩步推進。強化規模效益勘探,乍得多賽歐盆地勘探獲得新發現。海外實現原油產量82.0百萬桶,比上年同期的64.2百萬桶增長27.8%;可銷售天然氣產量99.8十億立方英尺,比上年同期的104.4十億立方英尺下降4.4%;油氣當量產量98.7百萬桶,比上年同期的81.6百萬桶增長20.9%,占本集團油氣當量產量的11.0%。2023年上半年,本集團原油產量474.3百萬桶,比上年同期的451.9百萬桶增長5.0%;可銷售天然氣產量2,517.1十億立方英尺,比上年同期的2,358.2十億立方英尺增長6.7%;油氣當量產量893.8百萬桶,比上年同期的845.0百萬桶增長5.8%。新能源業務2023年上半年,本集團堅持油氣與新能源業務融合發展,持續優化新能源業務發展規劃,積極開拓清潔電力和地熱市場,全力推動新疆、青海等千萬千瓦級新能源項目落地,新獲清潔電力并網指標1,258萬千瓦,新簽地熱供暖合同(協議)面積2,633萬平方米。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吉林油田15萬千瓦自消納綠電項目全容量并網,塔里木油田百萬千瓦級光伏發電、吉林油田50萬千瓦級風電項目開工,上半年風光發電量8.5億千瓦時。全產業鏈一體化推進碳捕集、利用及封存(“CCUS”)業務,上半年注入二氧化碳74.9萬噸。煉油化工和新材料業務2023年上半年,本集團超前研判和準確把握市場走勢,優化原油資源配置,合理調整煉油加工負荷、成品油收率和產品結構。加工原油673.0百萬桶,比上年同期的597.5百萬桶增長12.6%;生產成品油5,885.6萬噸,比上年同期的5,151.0萬噸增長14.3%,航空煤油、煉油特色產品產量實現大幅增長。按照效益情況統籌優化化工裝置負荷,積極推進新材料業務發展,一批新產品成功投產。動態優化化工產品營銷策略,努力提升銷售量效。化工產品商品量1,728.6萬噸,比上年同期的1,594.5萬噸增長8.4%;合成樹脂產量622.6萬噸,比上年同期的588.9萬噸增長5.7%;新材料產量62.4萬噸,比上年同期增長56.0%。加快推進重點工程建設,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全面投入商業運營,吉林、廣西等乙烯項目建設平穩有序推進。銷售業務國內業務2023年上半年,本集團抓住經濟復蘇、成品油市場秩序不斷規范的有利時機,多措并舉擴量提效。堅持批發零售一體、油品非油品相互促進、線上線下(300959)融合,分環節、分品號、分區域實施差異化營銷策略,突出重點區域、重點站擴銷上量,國內成品油銷量大幅提升,保障了產業鏈上游生產后路暢通,市場占有率持續增長。創新非油品業務經營模式,非油業務收入、盈利能力實現雙增長。全力推動終端銷售網絡建設,積極開發加油(氣)站、光伏庫站、充(換)電站、加氫站、綜合能源服務站,不斷增強服務能力。國際貿易業務2023年上半年,本集團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積極開拓海外高端高效市場,加強海外上游業務份額油銷售,根據效益情況合理安排國內成品油等產品出口,確保產業鏈順暢運行,努力提升產業鏈整體創效能力。2023年上半年,本集團銷售汽油、煤油、柴油8,066.8萬噸,比上年同期的7,143.3萬噸增長12.9%,其中國內銷售汽油、煤油、柴油5,934.5萬噸,比上年同期的5,034.4萬噸增長17.9%。天然氣銷售業務2023年上半年,本集團多措并舉優化天然氣資源池結構,全力加強產業鏈協同,努力保障市場需求。超前研判市場形勢,持續優化天然氣市場布局和銷售流向,優化營銷策略,積極推行線上交易,努力提升高端高效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營銷質量和效益。2023年上半年,本集團銷售天然氣1,303.52億立方米,與上年同期的1,302.91億立方米基本持平,其中國內銷售天然氣1,086.46億立方米,比上年同期的1,037.19億立方米增長4.8%。三、經營業績回顧(1)以下涉及的財務數據摘自本集團按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制的中期簡明合并財務報表合并經營業績2023年上半年,本集團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14,798.71億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幣16,146.21億元下降8.3%;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人民幣852.72億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幣816.27億元增長4.5%;實現基本每股收益人民幣0.47元。營業收入2023年上半年本集團的營業收入為人民幣14,798.71億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幣16,146.21億元下降8.3%,主要由于本集團大部分油氣產品銷售價格下降以及銷量增加綜合影響。經營支出2023年上半年本集團的經營支出為人民幣13,592.54億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幣14,956.06億元下降9.1%,其中:采購、服務及其他2023年上半年本集團的采購、服務及其他為人民幣10,048.23億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幣11,115.31億元下降9.6%,主要由于本集團外購原油、原料油等采購支出減少。員工費用2023年上半年本集團的員工費用(包括員工以及市場化臨時性、季節性用工的工資、各類保險、住房公積金、培訓費等附加費)為人民幣777.98億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幣749.27億元增長3.8%,主要由于員工薪酬隨效益聯動變化。勘探費用2023年上半年本集團的勘探費用為人民幣90.98億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幣128.39億元減少人民幣37.41億元,主要由于本集團堅持效益勘探,優化油氣勘探工作部署。折舊、折耗及攤銷2023年上半年本集團的折舊、折耗及攤銷為人民幣1,130.17億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幣1,028.63億元增長9.9%,主要由于油氣產量增加以及固定資產、油氣資產同比增加。銷售、一般性和管理費用2023年上半年本集團的銷售、一般性和管理費用為人民幣286.47億元,與上年同期的人民幣284.09億元基本持平,本集團將持續深入推進提質增效,大力管控非生產性支出。除所得稅外的其他稅賦2023年上半年本集團的除所得稅外的其他稅賦為人民幣1,302.20億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幣1,412.31億元下降7.8%。其中:消費稅為人民幣882.56億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幣802.22億元增長10.0%;資源稅為人民幣145.09億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幣162.10億元下降10.5%;石油特別收益金為人民幣67.58億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幣233.46億元下降71.1%。其他收入(費用)/凈值2023年上半年本集團的其他收入凈值為人民幣43.49億元,上年同期其他費用凈值為人民幣238.06億元,主要由于本年衍生品業務公允價值變動收益以及上年處置部分低效無效資產影響。經營利潤2023年上半年本集團的經營利潤為人民幣1,206.17億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幣1,190.15億元增長1.3%。外匯凈收益/(損失)2023年上半年本集團的外匯凈收益為人民幣0.58億元,上年同期外匯凈損失為人民幣5.15億元,外匯收益凈增加人民幣5.73億元,主要是由于美元兌人民幣平均匯率變動影響。利息凈支出2023年上半年本集團的利息凈支出為人民幣85.87億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幣82.69億元增長3.8%,主要由于海外業務融資成本上升以及有息債務規模下降綜合影響。稅前利潤2023年上半年本集團的稅前利潤為人民幣1,217.55億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幣1,183.35億元增長2.9%。所得稅費用2023年上半年本集團的所得稅費用為人民幣271.76億元,與上年同期的人民幣273.82億元基本持平。本期利潤2023年上半年本集團的凈利潤為人民幣945.79億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幣909.53億元增長4.0%。歸屬于非控制性權益的凈利潤2023年上半年本集團歸屬于非控制性權益的利潤為人民幣93.07億元,與上年同期的人民幣93.26億元基本持平。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23年上半年本集團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人民幣852.72億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幣816.27億元增長4.5%。分部業績油氣和新能源營業收入2023年上半年,油氣和新能源分部營業收入為人民幣4,247.82億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幣4,473.50億元下降5.0%,主要由于原油、天然氣等油氣產品價格下降、銷量增長綜合影響。平均實現原油價格為74.15美元/桶,比上年同期的94.65美元/桶下降21.7%。經營支出2023年上半年,油氣和新能源分部經營支出為人民幣3,392.67億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幣3,648.95億元下降7.0%,主要由于采購支出及稅費支出減少。單位油氣操作成本為10.82美元/桶,比上年同期的11.61美元/桶下降6.8%。經營利潤2023年上半年,油氣和新能源分部密切跟蹤國際油價變化,精細實施高效勘探、效益建產,加強分析研判,加強投資和生產運行成本源頭控制,努力增產增效。實現經營利潤人民幣855.15億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幣824.55億元增長3.7%。煉油化工和新材料營業收入2023年上半年,煉油化工和新材料分部營業收入為人民幣5,750.05億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幣5,838.52億元下降1.5%,主要由于成品油及大部分化工產品價格下降,其中:煉油業務營業收入為人民幣4,505.59億元,與上年同期的人民幣4,509.87億元基本持平;化工業務營業收入為人民幣1,244.46億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幣1,328.65億元下降6.3%。經營支出2023年上半年,煉油化工和新材料分部經營支出為人民幣5,566.55億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幣5,597.91億元下降0.6%,主要由于原油、原料油采購支出減少。煉油單位現金加工成本為人民幣220.71元/噸,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幣209.53元/噸增長5.3%,主要由于燃料、動力費用增加以及原油加工量增加綜合影響。經營利潤2023年上半年,煉油化工和新材料分部面對國際油價震蕩下行,以產業鏈整體效益最優為原則,加強產銷協同,優化產品結構,增產高效、高附加值煉油、化工產品;提升工藝技術管理水平,持續推進生產成本對標分析,增強成本競爭力。實現經營利潤人民幣183.50億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幣240.61億元下降23.7%,其中:煉油業務實現經營利潤人民幣185.11億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幣239.73億元下降22.8%,主要由于煉油業務毛利空間收窄;化工業務經營虧損人民幣1.61億元,比上年同期的經營利潤人民幣0.88億元減利人民幣2.49億元,主要由于化工市場低迷,大多數化工產品毛利下降。銷售營業收入2023年上半年,銷售分部營業收入為人民幣12,253.10億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幣13,580.04億元下降9.8%,主要由于成品油價格下降以及國際貿易收入減少。經營支出2023年上半年,銷售分部經營支出為人民幣12,143.65億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幣13,494.82億元下降10.0%,主要由于外購成品油支出及國際貿易采購支出減少。經營利潤2023年上半年,銷售分部深化市場研判,搶抓市場機遇,積極開展精益營銷,強化重要客戶開發,不斷改進服務質量和客戶體驗,努力提升成品油市場份額和銷售價格到位率;積極推進非油品銷售業務專業化發展,大力推進線上營銷,改善供應鏈質量,努力提升非油品業務盈利能力;積極拓展海外高端市場,加強優質資源獲取,持續提升貿易營銷實力、跨市運作能力,助力提升產業鏈整體價值。實現經營利潤人民幣109.45億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幣85.22億元增長28.4%。天然氣銷售營業收入2023年上半年,天然氣銷售分部營業收入為人民幣2,763.41億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幣2,529.42億元增長9.3%,主要由于天然氣銷量增加。經營支出2023年上半年,天然氣銷售分部經營支出為人民幣2,622.21億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幣2,392.93億元增長9.6%,主要由于天然氣采購量增加以及進口天然氣單位采購成本上升。經營利潤2023年上半年,天然氣銷售分部統籌各類天然氣資源采購,優化氣源結構,努力控制采購成本;持續推進低成本發展,落實全員降本增效理念,通過優化資源一體化統籌調運,努力控制營銷成本;堅持專業化營銷,積極開拓高端、高效市場,充分發揮線上交易價值發現作用,努力增銷增效;持續做優做強天然氣終端銷售業務,完善終端營銷網絡,提升終端業務創效能力。實現經營利潤人民幣141.20億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幣136.49億元增長3.5%。2023年上半年,本集團國際業務(a)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5,252.47億元,占本集團總營業收入的35.5%;實現稅前利潤人民幣210.19億元,占本集團稅前利潤的17.3%。四、下半年業務展望2023年下半年,世界經濟仍然面臨下行風險,中國經濟將延續恢復發展勢頭,但發展基礎仍不穩固。國際原油市場供需總體平衡,但油價仍然存在下行風險;天然氣市場需求改善。國內成品油市場消費保持恢復態勢,天然氣市場需求保持較快增長。面對新變化、新挑戰,本集團將堅持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大力實施創新、資源、市場、國際化、綠色低碳五大發展戰略,著力發展主營業務,強化企業管理、改革創新、提質增效、綠色轉型、數字化轉型和風險防范,努力為股東創造價值。在油氣和新能源業務方面,本集團將加大國內油氣風險勘探力度,努力實現新的重大戰略發現;深入推進塔里木富滿、四川古隆起北斜坡、準噶爾南緣、鄂爾多斯等重點地區、重點領域集中勘探,努力提升規模儲量;強化效益增儲,高質量開展經濟可采儲量評估,持續改善儲采平衡狀況;突出抓好老油氣田穩產和新區效益建產,加快推進大慶、長慶等油氣穩產示范項目,扎實開展提高采收率技術攻關,提升新疆瑪湖、四川川南等重點產能建設效益。進一步深化海外油氣合作,積極獲取規模優質項目,持續優化資產結構、業務結構和區域布局。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業務專項規劃,系統推進新能源業務布局優化;推動新疆、青海、內蒙古等新能源項目落地,加大清潔電力指標獲取和地熱供暖市場開拓力度,努力增加清潔能源供應量;加快實施松遼盆地CCUS全產業鏈示范項目。在煉油化工和新材料業務方面,本集團將密切關注市場變化,適時優化生產方案,統籌安排煉油和化工裝置加工負荷,保持裝置高效平穩運行,積極增產石蠟、石油焦等適銷高效特色煉油產品,以及聚乙烯瓶蓋料等高附加值化工產品。深入推進新材料業務發展,加快推進吉林石化、遼陽石化等新產品開發;增強對化工市場的研判能力,積極構建定制化客戶服務體系,深化中油e化平臺應用,持續完善營銷體系,全面提升創效能力。加快吉林、廣西等乙烯項目建設,推進乙烷制乙烯二期等項目前期工作。在銷售業務方面,本集團將進一步強化市場分析研判,精準把握市場態勢,堅持量效兼顧,細化營銷策略,快速聯動配置資源,一體推進營銷策劃、產品銷售、客戶開發,努力鞏固提升成品油銷量和市場份額。突出提升汽油零售能力,持續做強零售終端;推動柴油批發零售一體化營銷,努力提升銷售效益;高效發展非油品業務,豐富非油商品品類,做強重點單品,拓展線上業務,加快供應鏈優化,努力增收創效。強化終端銷售網絡質量提升,加快布局新能源銷售業務。不斷改善加油站環境,努力提高客戶體驗滿意度。在天然氣銷售業務方面,本集團將根據資源價格和供需變化,優化資源結構和銷售流向,推動增量資源向高效市場、高端客戶傾斜,豐富線上交易品種,大力推進中長期合同簽訂,持續提高營銷質量和效益。加大市場開拓力度,不斷提升終端銷售和服務能力。開工建設福建LNG接收站項目,加快天然氣銷售支線建設。六、風險因素本集團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積極采取各種措施規避各類風險,但在實際經營過程中仍無法完全排除各類風險和不確定性因素的發生。(1)行業監管及稅費政策風險中國政府對國內石油和天然氣行業進行監管,其監管政策會影響本集團的經營活動,如勘探和生產許可證的獲得、行業特種稅費的繳納、環保政策、安全標準等。中國政府關于石油和天然氣行業未來的政策變化也可能會對本集團的經營產生影響。稅費政策是影響本集團經營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中國政府正積極穩妥地推進稅費改革,與本集團經營相關的稅費政策未來可能發生調整,進而對本集團的經營業績產生影響。(2)油氣產品價格波動風險本集團從事廣泛的與油氣產品相關的業務,并從國際市場采購部分油氣產品滿足需求。國際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氣價格受全球及地區政治經濟的變化、油氣的供需狀況及具有國際影響的突發事件和爭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國內原油價格參照國際原油價格確定,國內成品油價格隨國際市場原油價格變化而調整,國內天然氣價格執行政府指導價。(3)匯率風險本集團在國內主要以人民幣開展業務,但仍保留部分外幣資產以用于進口油氣、機器設備和其它原材料,以及用于償還外幣金融負債。目前中國政府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攬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在資本項下仍處于管制狀態。人民幣的幣值受國內和國際經濟、政治形勢和貨幣供求關系的影響,未來人民幣兌其他貨幣的匯率可能與現行匯率產生差異,進而影響本集團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4)市場競爭風險本集團的資源優勢明顯,在國內行業中占據主導地位。目前,本集團的主要競爭對手是國內其他大型石油石化生產和銷售商。隨著國內部分石油石化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國外大型石油石化公司以及部分民營企業在某些地區和領域已成為本集團的競爭對手。本集團的勘探與生產業務以及天然氣銷售業務在國內處于主導地位,但煉油化工及成品油銷售業務面臨著較為激烈的競爭。(5)油氣儲量的不確定性風險根據行業特點及國際慣例,本集團所披露的原油和天然氣儲量數據均為估計數字。本集團已聘請了具有國際認證資格的評估機構對本集團的原油和天然氣儲量進行定期評估,但儲量估計的可靠性取決于多種因素、假設和變量,如技術和經濟數據的質量與數量、本集團產品所適用的現行油氣價格等,其中許多是無法控制的,并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出現調整。評估日期后進行的鉆探、測試和開采結果也可能導致對本集團的儲量數據進行一定幅度的修正。(6)海外經營風險本集團在世界多個國家經營,受經營所在國各種政治、法律及監管環境影響。其中部分國家并不太穩定,且在某些重大方面與發達國家存在重要差異。這些風險主要包括:政治不穩定、稅收政策不穩定、進出口限制、監管法規不穩定等。(7)與氣候變化有關的風險近年來,石油行業面臨越來越大的來自于全球氣候變化的挑戰,一些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國際、國內及區域性的協議簽署生效。如果中國或本公司的其他經營所在國致力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與之相關的法律法規及監管需求將可能帶來高額的資本性支出、稅務支出、營運成本增加從而導致的利潤減少、收入減少,同時戰略性投資也可能受到不利影響。(8)安全隱患及不可抗力風險油氣勘探、開采和儲運以及成品油和化工產品生產、儲運等涉及若干風險,可能導致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環境損害及作業中斷等不可預料或者危險的情況發生。隨著經營規模和運營區域的逐步擴大,本集團面臨的安全風險也相應增加。同時,近年來中國頒布實施的新法規對安全生產提出了更高要求。本集團已實行了嚴格的HSE管理體系,努力規避各類事故的發生,但仍無法完全避免此類突發事件可能帶來的經濟損失。本集團嚴格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對于發現的安全環保隱患,及時投入資金進行有效治理。此外,地震、臺風、海嘯等自然災害以及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會對本集團的財產、人員造成損害,并有可能影響本集團的正常生產經營。財務風險管理:1.財務風險本集團的經營活動面臨一系列財務風險,包括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1)市場風險市場風險指匯率、利率以及油氣產品價格的變動對資產、負債和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產生不利影響的可能性。(a)外匯風險本集團在國內主要以人民幣開展業務,但仍保留部分外幣資產以用于進口原油、天然氣、機器設備和其它原材料,以及用于償還外幣金融負債。本集團可能面臨多種外幣與人民幣匯率變動風險。人民幣是受中國政府管制的非自由兌換貨幣。中國政府在外幣匯兌交易方面的限制可能導致未來匯率相比現行或歷史匯率波動較大。此外,本集團在全球范圍內開展業務活動,未來發生的企業收購、貿易業務或確認的資產、負債及凈投資以記賬本位幣之外的貨幣表示時,就會產生外匯風險。本集團的部分子公司可能利用貨幣衍生工具來規避上述外匯風險。(b)利率風險本集團的有息資產不面臨重大的利率風險。本集團的利率風險主要來自借款(包括應付債券)。浮動利率借款使本集團面臨現金流利率風險,固定利率借款使本集團面臨公允價值利率風險,但這些風險對于本集團并不重大。對本集團借款和應付債券及它們的利率、到期日的詳細分析載于附注34和附注35。(c)價格風險本集團從事廣泛的與油氣產品相關的業務。油氣產品價格受本集團無法控制的諸多國內國際因素影響。油氣產品價格變動將對本集團產生有利或不利影響。本集團以套期保值為目的,使用了包括商品期貨、商品掉期及商品遠期在內的衍生金融工具,有效對沖部分價格風險。于2023年6月30日,本集團持有若干指定為套期的原油、成品油及其他化工產品商品合同。于2023年6月30日,本集團的該等衍生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為149.10億元(2022年12月31日:209.88億元),該等衍生金融負債公允價值為71.41億元(2022年12月31日:109.41億元)。于2023年6月30日,假設其他所有因素保持不變,衍生金融工具合同基礎價格上升/下降10美元每桶,將導致衍生金融工具公允價值的變動使本集團的凈利潤減少/增加約15.43億元(2022年12月31日:約3.31億元),并導致本集團的其他綜合收益減少/增加約3.72億元(2022年12月31日:10.74億元)。此敏感性分析是假設價格變動于資產負債表日發生,并于該日作用于本集團具有商品價格風險的衍生金融工具所做出的。(2)信用風險信用風險主要來自于貨幣資金、應收客戶款項、其他應收款及長期應收款。本集團大部分貨幣資金存放于中國國有銀行和金融機構,本集團相信該類金融資產信用風險較低。本集團對客戶信用質量進行定期評估,并根據客戶的財務狀況和歷史信用記錄設定信用限額。應收款項及壞賬準備的賬齡分析如附注9。合并資產負債表所載之貨幣資金、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應收款項融資的賬面價值體現本集團所面臨的最大信用風險。其他金融資產并不面臨重大信用風險。本集團報告期內無集中重大信用風險。(3)流動性風險流動性風險是指本集團在未來發生金融負債償付困難的風險。流動性風險管理方面,本集團可通過權益和債券市場以市場利率融資,包括動用未使用的信用額度,以滿足可預見的借款需求。鑒于較低的資本負債率以及持續的融資能力,本集團相信其無重大流動性風險。2.資本風險管理本集團資本管理目標是優化資本結構,降低資本成本,確保持續經營能力以回報股東。為此,本集團可能會增發新股、增加或減少負債、調整短期與長期借款的比例等。本集團主要根據資本負債率監控資本。資本負債率=有息債務/(有息債務+權益總額),有息債務包括各種長短期借款和應付債券。于2023年6月30日,本集團資本負債率為16.00%(2022年12月31日:17.39%)。3.公允價值估計于2023年6月30日及2022年12月31日,用于確定本集團各類金融資產、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的方法和假設列示于相應的會計政策中。本集團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主要包括:貨幣資金、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長期應收款、短期借款、應付款項、應付票據、長期借款、應付債券等。其中固定利率的長期借款和應付債券的賬面價值可能會與其公允價值不同。關于長期借款和應付債券的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的分析分別載于附注34和附注35。除此以外,其他不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公允價值大致相同。本集團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衍生金融工具、應收款項融資和其他權益工具投資在資產負債表日以公允價值計量。交易性金融資產和交易性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計量結果主要屬于第一層次輸入值,即在計量日能夠取得的相同資產或負債在活躍市場上未經調整的報價。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計量結果主要屬于第一層次或第二層次輸入值,即在計量日能夠取得的相同資產或負債在活躍市場上未經調整的報價或能夠取得的除第一層次輸入值外直接或間接可觀察的輸入值。應收款項融資的公允價值計量結果主要屬于第三層次輸入值,主要為短期銀行承兌匯票,其公允價值與票面值大致相同。其他權益工具投資的公允價值計量結果主要屬于第一層次輸入值,即在計量日能夠取得的相同資產或負債在活躍市場上未經調整的報價。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