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在线百度云,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福利,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首頁 資訊 國內 聚焦 教育 關注 熱點 要聞 民生1+1 國內

您的位置:首頁>資訊 > 財經 >

瑞聯新材2022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    發布時間:2023-04-16 17:58:19

瑞聯新材2022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相關資料圖)

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

報告期內,外界因素對消費電子產品的刺激已經消失,加之國際局勢動蕩、全球通貨膨脹、經濟形勢低迷等不確定性因素影響,終端消費情緒減弱,智能手機、PC、平板電腦、電視等出貨量整體下降趨勢明顯。下游終端消費電子需求大幅降低導致上游面板價格急劇下跌、面板庫存積壓,面板廠開始進行產能管控、消化庫存,從國內主要面板廠披露的2022年經營數據來看,相較于2021年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甚至虧損。

由于產業鏈傳導存在時滯性,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在超出預期的行業波動下,公司顯示材料業務收入環比出現了大幅下降,加之醫藥板塊銷售不及預期,雖然公司主動作為、迎接各種挑戰,通過技術創新、精細化管理、節約挖潛等多種方式降低成本,推進公司各項業務順利發展,公司2022年營收較2021年略有下降,但凈利潤略有增長。

(一)主要經營情況回顧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8,038萬元,同比下降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654萬元,同比增長3%,扣非后凈利潤22,454萬元,同比增長5%;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19,363萬元,同比增加8%;截至報告期末,公司資產總額為33億元,同比降低1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30億元,同比增長4%。

2022年公司整體毛利率為39%,較2021年增長4個百分點。2022年公司毛利率增長的主要原因如下:

(1)研發創新:公司不斷增加研發投入,鼓勵員工技術創新,通過工藝優化、節約挖潛等方式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2)產品結構調整:2022年,OLED業務的收入占比提升了8%,OLED板塊新品和千萬級以上產品銷售增多,板塊整體毛利有明顯提升。

(3)外匯波動:公司外銷收入均采用美元計價和結算,2022年公司外銷收入有所增長,同時人民幣對美元貶值,間接利好毛利率。

(二)主要業務板塊經營情況

1.顯示材料板塊

2022年,公司顯示材料板塊實現銷售收入124,988萬元,占公司營收總額的比重為84.43%,同比2021年增加4,776萬元,增幅為3.97%,毛利率為36%,較2021年增長了6個百分點。2022年公司顯示材料業務呈現出以下特點:

由于產業鏈整體的傳遞時滯性,公司顯示材料業務在2022年上半年仍保持高速增長態勢,下半年大幅下滑;

②顯示面板行業景氣度的下行對液晶業務的影響大于OLED業務,2022年,公司OLED業務的營收仍有明顯增加,OLED業務在公司整體的營收占比接近40%;

○3除原有主力產品繼續穩步增量供應外,公司OLED板塊千萬級以上收入的產品數量大幅增長;同時,得益于高效的研發響應速度和優質的客戶服務,公司OLED板塊新品數量仍保持較高增速。

2.醫藥CDMO板塊

2022年,公司醫藥CDMO板塊實現銷售收入18,233萬元,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為12.32%,同比2021年下降9,907萬元,降幅為35.21%,毛利率為59%。公司醫藥業務收入下降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醫藥板塊的主力產品由于客戶銷售策略調整開始優先消化庫存,下調了采購預期,影響了新產品的采購需求,其他新產品的放量銷售不足以彌補上述主力產品的銷售下滑;

②由于商務交流不便,公司醫藥市場開拓受限,對醫藥業務運營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加之部分醫藥管線對應終端藥物的研發、臨床或上市進度被迫暫停、延后,對公司相關產品的量產計劃有滯后的不利影響。

3.電子化學品及其他新材料板塊

2022年,公司電子化學品及其他新材料板塊實現銷售收入4,500萬元,占公司營業總額的比重為3.04%,較2021年增加294萬元,同比增長6.99%。近年來,公司經過多年積累,憑借持續的研發、生產投入,電子化學品及其他新材料板塊新品數量和形成銷售的產品數量都在逐年快速增加,為公司未來業績快速增長奠定基礎。公司圍繞電子信息產業,以半導體光刻膠單體和顯示用高端光刻膠為主要方向,加大對電子化學品及其他新材料的研發投入和市場開拓,已開發出半導體光刻膠單體、PI單體和TFT平坦層光刻膠等多款產品,雖然目前整體收入占比相對較低,但電子化學品板塊的客戶數量、新品數量和形成銷售的產品數量都在逐年快速增加,發展潛力巨大。

(四)研發創新

持續的研發創新能力關系著公司新品、工藝優化、中試量產的導入速度,公司持續保持在研發創新上的投入力度。2022年,公司科研開發費用支出10,441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7%,同比增長25%。公司著力強化人才培養,加大高端人才引進,優化研發人員結構,通過完善職級體系、配套的薪酬管理制度和激勵政策,提升員工自主創新、創造的積極性。在報告期內,公司小試研發團隊完成科研開發項目合計500余個,科研項目平均達標率超過90%,中試項目成功率超過95%,科研新品上線率進一步提高,研發成果豐碩。公司開發的酶催化定向手性合成技術可以實現定向手性合成;微通道連續流反應技術大幅提高了反應的選擇性,有效規避了釜式反應的安全風險;氫同位素取代率的分析技術可實現對產品制備全過程中氫同位素取代率的精準把控。截至報告期末,公司新增13件發明專利申請,累計在申請中的專利51項,獲得授權專利67項。

(五)重點產能建設

目前,公司形成了以西安總部為行政研發中心,渭南海泰為主要中試基地、蒲城海泰為核心生產基地、瑞聯制藥為原料藥生產基地、日本瑞聯為醫藥業務市場開拓基地、大荔瑞聯和大荔海泰為產能儲備基地的“一中心多基地”架構體系。報告期內,公司的產能建設以蒲城海泰和瑞聯制藥為主,資本性支出除用于原有項目的改擴建和零星修繕外,仍以募投項目的投資為核心。公司全年固定資產類資本性支出金額為51,749萬元,其中募投項目支出金額為43,750萬元。2022年,公司各募投項目逐步進行產能釋放,OLED及其他功能材料生產項目部分車間陸續投入使用,資源無害化項目、瑞聯制藥原料藥項目一期車間均開始試運行,蒲城海泰新能源材料自動化生產項目已交付。募投項目的整體建設進度雖因設備供貨期延長、物流不暢、施工受限等原因略有滯后,但整體推進順利,顯著提升了公司產能,為促進公司業務規模化增長和新產品的量產奠定良好的基礎。

(六)對外投資

尋找與公司醫藥業務相契合的優秀醫藥企業,充分利用各方資源促進公司醫藥、尤其是原料藥業務的發展,是公司醫藥業務一直在努力的方向。2022年公司投資海融醫藥,并與海融醫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在創新藥、高端仿制藥、原料藥工藝研究及生產相關領域開展全面的深入合作。海融醫藥是一家專注于創新藥、改良型新藥、高端仿制藥物研發、生產、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與海融醫藥的合作有利于完善公司醫藥產業布局,為公司醫藥業務向下延伸至原料藥奠定基礎。公司日本子公司日本瑞聯于2022年正式設立,增資后注冊資本為5,000萬日元,日本市場作為公司目前主要醫藥業務所在地和醫藥市場的重點開拓方向,日本瑞聯設立后有利于通過本地化的營銷服務和更便利的售后支持對日本醫藥客戶進行開發和維護,鞏固和開拓日本醫藥市場。

二、報告期內公司所從事的主要業務、經營模式、行業情況及研發情況說明

(一)主要業務、主要產品或服務情況

報告期內,公司持續專注于研發、生產和銷售專用有機新材料,業務內容涵蓋顯示材料、醫藥產品、電子化學品等新材料。其中顯示材料產品根據終端產品顯示特性的不同分為OLED材料、液晶材料;醫藥產品包括創新藥中間體和原料藥(試生產中),電子化學品主要產品包括半導體光刻膠單體、TFT平坦層光刻膠、膜材料中間體和聚酰亞胺單體等。

(二)主要經營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的盈利模式主要為生產和銷售專用有機新材料,公司從上游供應商處采購原材料,根據客戶提供的各類材料結構式及技術指標要求,公司針對性研發合成路線及純化工藝,定制生產以銷售給下游客戶獲得收入和利潤。

2.采購模式

公司生產使用的主要原材料包括基礎化工原料和各類定制初級中間體。公司建立了以《采購管理制度》《供應商管理辦法》《產供銷存貨管控辦法》等多項采購管理制度為基礎的采購體系,嚴格按照制度流程合規采購,對主要供應商采取合格供應商認證機制:采購部對潛在新供方進行前期調查,對其生產規模、信用情況及體系建設進行初步評價;初評通過后通知新供方送樣進行小試樣品評價,經評價合格后,評價部門出具評價報告,采購部組織相關部門考察供應商、出具考察報告;公司根據報告確定合格供應商,后期按照《供應商管理辦法》進行管理。

公司采用“以產定購與合理備庫”相結合的采購模式,根據訂單需求、備貨需求及原材料市場變動情況制定采購計劃,采購計劃經審批后,采購部根據公司質量標準的要求,結合供應商庫存、產品品質等情況,在公司合格供應商名錄中經過詢價、比價、議價等流程,采購完成后執行檢測、入庫、報賬、付款等工作。

3.生產模式

公司以客戶訂單及中長期預計需求量為導向,采用“以銷定產”為主、“合理庫存”為輔的生產模式,在確認客戶訂單后,由經營計劃部編制生產任務書并根據產品生產工藝安排采購部進行原材料采購,與生產部門根據生產工藝和原材料到貨時間共同制定生產計劃,生產承接部門根據《生產計劃》組織實施生產并在完成產品生產后向質檢部門送樣檢測,送樣質檢合格后辦理入庫供營銷部提貨。在生產方面,公司以自產為主,輔以外協加工以緩解自有產能不足的壓力,保障產品的正常市場供應。

4.銷售模式

公司產品主要為按照終端生產企業特定技術指標要求生產的定制產品,采取直銷方式銷售給下游客戶。根據部分日韓地區終端生產企業的商業慣例,公司通過其指定的代理采購商進行銷售。

(三)所處行業情況

1.行業的發展階段、基本特點、主要技術門檻

公司的主要產品根據其終端產品應用領域和業務類型,分別屬于顯示行業、醫藥CDMO行業和電子信息行業。

(1)顯示行業

作為顯示行業產業鏈中的關鍵一環,顯示材料的技術和品質決定了面板的顯色度、對比度和使用壽命,顯示面板的市場規模和終端應用情況直接反應了顯示材料的技術成熟度并推動顯示材料不斷進行迭代、優化。2022年,在經濟下行、通貨膨脹、前期供給端新產能集中釋放等多重因素下,終端消費電子需求疲軟,消費者迭代換新的欲望減弱,全球顯示行業處于下行周期,2022年,全球顯示面板的出貨面積為2.5億平方米,同比下降4%,市場規模約為1,230億美元,同比下降21.72%。

2022年,AMOLED面板的出貨面積約1,412萬平方米,占全球顯示面板出貨面積約為5.7%,市場規模約為426億美元,占全球顯示面板市場規模約為35%,預計到2024年,AMOLED面板的出貨面積將增長至1,967萬平方米,市場規模達到525億美元。雖然AMOLED面板2022年的出貨情況并未實現預期的高增長,但無論是出貨面積還是市場規模占全球顯示面板的比重均有提升,尤其是在折疊屏手機、車載、AR/VR、平板電腦、游戲平臺等高端、新興市場領域的滲透率。在中小尺寸領域,在智能手機整體低迷、手機出貨量大幅下降的背景下,AMOLED手機面板的出貨量較2021年降低7.5%,但占比提升至37%,主要是由于使用OLED顯示技術的可折疊手機出貨量逆勢增長,第三方預測,2022年全球可折疊手機的出貨量約為1,420萬臺,同比增長77.5%,隨著各個手機廠商相繼進入折疊屏手機領域,并在鉸鏈、折痕控制和價格下探方面不斷努力,預計2023年折疊屏手機的出貨量將超過3,000萬臺。而中國折疊屏市場2022年出貨量近330萬臺,同比增長118%,折疊屏產品在國內智能機市場的占比從2021年的0.5%上升到1.2%,預計2023年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車載領域,隨著車企競相布局智能化車載顯示,車載屏幕的需求范圍從傳統的中控屏、儀表盤拓展至副駕駛、新興的HUD和電子后視鏡,對屏幕顯示、形態和觸控技術的要求不斷提升,OLED屏幕憑借柔性和輕薄的優勢從高端汽車品牌向中高端品牌滲透,根據Omdia的預測,2022年OLED車載顯示面板的出貨面積為28,406平方米,同比2021年增長86%,預計到2027年車載OLED面板出貨量將從2022年的57萬片攀升至520萬片,復合增長率高達56%,市場規模近12億美元。

在大尺寸領域,消費需求下降疊加液晶面板價格暴跌的雙重壓力,占據高端電視市場的OLED電視出貨不及預期,據Omdia數據,2022年全球OLED電視的出貨量僅為740萬臺,占全球電視總貨量的比例為3%,與2021年基本持平,遠低于2021年66%的市場增幅。未來隨著市場需求逐步回暖,大尺寸OLED“色偏”和壽命期問題進一步改善,技術進步推動價格下降,大尺寸AMOLED面板將進入一個更為穩定的需求增長模式,OLED電視市場規模和滲透率有望持續上升,市場預測,2023年全球電視OLED面板出貨量將同比增長約11%,達到852萬片,滲透率上升至4.1%,其中1,500美元以上的高端電視市場,OLED電視的出貨量占比將接近50%。

在經歷了2021年的透支性高速增長后,面對全球通脹下得供需不平衡,相較正處于成長期和快速發展期的OLED顯示,經過充分市場競爭、處于成熟穩定發展階段的液晶顯示行業上下游的下滑顯著高于OLED。在大尺寸領域,LCD電視面板市場成熟且供應量較大,受沖擊更為嚴重,據Omdia統計,2022年,全球LCD電視面板出貨量約1.97億臺,創10年來最低記錄,其中備受市場矚目的MiniLED電視的出貨總量預計僅為300萬臺,但市場仍看好LCD電視的大尺寸趨勢,2022年TFT-LCD電視的出貨面積和加權平均尺寸的下降幅度與市場規模相比僅略有下降,高端大尺寸TFT-LCD電視的銷售仍具有明顯優勢,Omdia預測2025年TFT-LCD電視的加權平均尺寸將增長至52.8英寸。在中小尺寸領域,據Omdia統計,2022年智能手機TFT-LCD面板出貨量大幅下滑至9.9億片,同比下降了25%,車載TFT-LCD面板出貨量在2022年小幅增長4%至1.95億片,收入規模已超過智能手機。

盡管2022年顯示行業遭遇行情冷淡、價格下降等諸多不利情況,但是隨著全球經濟復蘇、下游需求回暖以及技術升級、產業創新,面板行業的剛性需求正在回歸,顯示行業仍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2)醫藥CDMO行業

CDMO業務是為制藥企業提供藥品生產所需要的工藝流程研發及優化、配方開發及試生產服務,并在上述研發、開發等服務的基礎上進一步提供從公斤級到噸級的定制生產服務。CDMO行業屬于醫藥制劑產業鏈的前端環節,從臨床前的研究到臨床試驗、到最終上市商業化生產銷售的各個階段幫助藥品研發企業降低研發生產成本、縮短產品研發上市時間。

CDMO行業賽道寬廣,全球創新藥企業研發投入提升推動CDMO行業持續擴容,且以化學藥CDMO為主,市場集中度低、高度碎片化。人口老齡化加劇、醫藥行業的剛需屬性和穩定增長的醫藥市場需求為醫藥企業提供了研發動力,根據EvauatePharma的預測,2022年全球醫藥研發支出從2016年的1,594億美元增長至約2019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約4%,預計2026年將增長至2,325億美元。同時,醫藥研發企業面臨疾病日益復雜、政策監管持續升級,新藥研發成本上升、研發成功率下降的局面,進一步促進了以平衡研發成本、研發效率和研發投入回報率為目的醫藥外包需求的提升,并逐漸從醫藥中間體的CDMO向API和制劑的CDMO發展,根據Frost&Suivan的相關數據,2016年到2020年,全球化學藥CDMO市場規模從259億美元增加至375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9.69%,預計2022年達到469億美元。隨著我國CDMO企業的綜合技術水平和管理體系不斷完善,全球醫藥外包產業鏈從歐美向中國轉移,加之我國MAH制度確立了藥品上市許可和生產許可分離,激發了國內科研機構和小型藥企的創新活力,中國CDMO市場規模增速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在全球CDMO行業的市占率逐年提升,市場數據顯示,中國在全球醫藥CDMO行業的市占率預計從2021年9.5%提升至2026年的16%左右。

(3)電子信息行業

公司電子化學品板塊的主要產品對應的終端應用行業電子信息行業市場細分程度較高,技術發展和行業狀況差異明顯,核心產品的直接下游主要為半導體光刻膠領域和顯示面板用光刻膠領域,行業情況如下:

作為全球科技競爭和產業變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人工智能、5G、工業電子等新興市場的不斷發展,全球半導體、半導體材料和半導體光刻膠的市場規模整體呈增長趨勢,根據相關市場數據,全球半導體的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4,122億美元增長至2022年的5,735億美元,全球半導體材料的市場規模在2022年創歷史新高,達698億美元,全球半導體光刻膠的市場規模達到近23億美元。光刻膠作為半導體行業的關鍵材料之一,技術壁壘較高且對電子元器件、部件的功能和穩定性影響大,高分辨率的KrF光刻膠、ArF光刻膠和EUV光刻膠的核心技術基本被日本和美國企業所壟斷,加之近年來美國對華半導體管制不斷升級,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均積極支持本土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我國半導體光刻膠企業紛紛加大研發投入。

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極大推動了終端消費電子市場的增長,全球進入屏時代,電子設備的平均尺寸和全球顯示面板的出貨面積不斷提高,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顯示面板供應市場和消費市場,對面板用光刻膠等上游材料的需求也持續增長,但我國光刻膠的自主生產主要集中在PCB光刻膠、TN/STN-LCD光刻膠等領域,對TFT-LCD等面板用高端光刻膠產品仍以進口為主,面板用光刻膠市場空間廣闊、國產化替代需求迫切。

2.公司所處的行業地位分析及其變化情況

(1)顯示材料行業

OLED材料和液晶材料是OLED面板和液晶面板的上游關鍵組件,公司是國內極少數同時具備規模化研發生產OLED材料和液晶材料的企業之一,公司的OLED升華前材料和單體液晶制備技術已達到全球先進水平。

公司生產的OLED材料包括OLED升華前材料和中間體,其中,OLED升華前材料的收入占比達70%,憑借穩定高質量的產品品質、快速研發響應能力、優質的服務等綜合競爭優勢,客戶群已基本實現對國際領先的OLED終端材料企業的全覆蓋,公司生產的OLED升華前材料已實現對發光層材料、通用層材料等主要OLED終端材料的全覆蓋,公司是目前國內唯一能夠規模化量產全系列氘代發光材料(紅綠藍)的企業,2022年公司氘代發光材料銷售額占OLED材料銷售額的27%。

公司生產的液晶材料以單體液晶為主,公司與全球知名的混晶廠商均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系全球主要混晶廠商Merck、JNC和國內三大混晶廠商江蘇和成、誠志永華、八億時空的戰略合作伙伴。

(2)醫藥CDMO行業

公司憑借在顯示材料領域積累的化學合成、純化、痕量分析等技術經驗,將技術應用延伸至醫藥領域,成功拓展了醫藥CDMO業務。公司目前生產的醫藥中間體產品主要為小分子化學藥中間體,且以創新藥中間體為主。公司屬于醫藥CDMO行業的后進者,相較于國內小分子CDMO的龍頭企業,公司的醫藥中間體業務規模較小,醫藥研發水平和醫藥管線數量仍有較大差距,但是從具體醫藥產品來看,公司的醫藥產品對應的終端藥物多為創新藥,主力產品的客戶系全球知名藥企,且對客戶的供應處于獨供或一供的地位,與客戶合作緊密,黏度較高,公司醫藥業務未來發展潛力較大。

醫藥業務作為公司的長期重要的發展戰略,公司持續從人才引進、研發投入等方面優化該板塊的資源配置,不斷豐富產品種類和結構。在產品管線層面,截至2022年底公司共有醫藥管線140個,相較于2021年底凈增加40個,其中終端藥物為創新藥的項目103個,仿制藥項目32個,未知5個。

2、未知系指部分終端藥物的商業化進度、名稱、治療領域等相關信息公司無法獲悉。

(3)光刻膠材料行業

基于與全球頂尖客戶長期合作積累的合成純化經驗、金屬離子的分析檢測和去除能力、中試量產優勢以及在日本市場的良好口碑,公司從2015年開始研發半導體光刻膠單體和膜材料中間體等光刻膠材料,以高端光刻膠材料為重點方向,主要面向日本和歐美市場,目前主要產品包括半導體光刻膠單體、TFT平坦層光刻膠、膜材料中間體和聚酰亞胺單體,其中膜材料中間體主要為顯示面板用光學膜材料,光刻膠材料包括顯示用光刻膠和半導體光刻膠單體,半導體光刻膠單體以ArF光刻膠單體、KrF光刻膠單體和EUV光刻膠單體為主;顯示用光刻膠主要為TFT平坦層光刻膠,具體應用于液晶面板的TFT基板的平坦化保護層中。公司雖已研發出多款光刻膠材料,但由于光刻膠市場進入壁壘較高,客戶驗證周期長,目前光刻膠產品的銷售收入整體規模較小,但公司研發的光刻膠材料附加值高,下游行業市場前景廣闊,隨著未來公司相關產品的測試通過及規模化量產,公司光刻膠材料業務將能夠有顯著提升并在特定產品領域占據一席之地。

3.報告期內新技術、新產業(300832)、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情況和未來發展趨勢

(四)核心技術與研發進展

1.核心技術及其先進性以及報告期內的變化情況

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專注于專用有機新材料的研發及生產,公司核心技術均來自于自主研發及生產過程中的不斷優化,不存在依賴外部購買或合作開發的情形,公司擁有與生產經營相關的核心技術的完整所有權,公司通過申請專利及制定嚴格的保密程序相結合的方式對核心技術予以保護。

2.報告期內獲得的研發成果

截止報告期末,公司累計獲得授權專利67項,其中發明專利57項,實用新型專利10項;

本年新申請專利13項,累計已提交申請待審核授權的專利為51項。

3.研發投入情況表

4.在研項目情況

5.研發人員情況

6.其他說明

三、報告期內核心競爭力分析

(一)核心競爭力分析

1.完善的研發和技術體系

公司形成了“以OLED研究部、醫藥研發部、液晶研發部和項目發展部等部門為主導,中試研究部完成產業化中試放大,質量檢測部負責分析測試,工藝流程再造研究部完成對現有化學反應的優化挖潛”的多維度研發技術體系。截至報告期末,公司累計獲得授權專利67項,本年新申請專利13項,累計已提交申請待審核授權的專利為51項。公司已建立了涵蓋合成方案設計、化學合成工藝、純化技術、痕量分析、同位素分析、量產體系六大方面的十五項專有技術體系。

2.優秀的質量檢測和過程控制能力

公司產品屬于產業鏈中的關鍵環節,對終端產品的效果有重要影響。公司先進多樣的檢測方法提高了雜質檢出的準確性和精密性,強大的雜質控制和質量檢測能力保證了產品的純度和質量穩定性,公司主要產品的技術指標水平遠超國家標準,已達到全球先進水平。

3.持續的研發投入和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

公司十分重視對企業技術進步以及科研能力提升方面的人才培養和資金投入,歷年研發投入均保持在較高水平,以滿足公司技術開發、產品持續創新的需求。同時,公司作為主要起草單位之一參與了OLED行業國家標準之《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器用有機小分子發光材料純度測定-高效液相色譜法》(GB/T37949-2019)的編制。

4.強大的產業化能力

能否實現中試放大且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是實驗室成果商業化的主要制約因素,公司以應用性的技術研發為主,研發技術的產業化能力較強,目前擁有超過100人的經驗豐富的中試團隊。2022年,公司中試放大項目60余個,中試完結項目的成功率超過95%。

5.與同行業領先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無論是在液晶材料領域,還是在OLED材料領域,公司已與包括Merck、JNC、Dupont、Idemitsu、Doosan、SFC、LG化學、八億時空、江蘇和成、誠志永華在內的的海內外客戶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并成為這些客戶的戰略供應商或重要供應商,在其供應鏈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

在醫藥CDMO業務中,公司已與全球知名藥企Chugai、阿斯利康、日本的大冢制藥、衛材制藥、Kissei以及國內普洛藥業(000739)、合全藥業等建立了穩定而密切的合作關系,其中,公司目前核心客戶Chugai系全球制藥巨頭羅氏之控股子公司,雙方緊密合作已十余年。

公司的核心客戶均是業內頂尖的、最優秀的代表企業,在與這些行業內領先企業的緊密合作過程中,公司各方面的能力得以不斷提升、進步。

(二)報告期內發生的導致公司核心競爭力受到嚴重影響的事件、影響分析及應對措施

四、風險因素

(一)尚未盈利的風險

(二)業績大幅下滑或虧損的風險

(三)核心競爭力風險

1.顯示技術迭代風險

在顯示領域升級迭代的過程中,若公司產品技術研發創新跟不上市場對產品更新換代的需求或持續創新不足、無法跟進行業技術升級迭代,可能會受到有競爭力的替代技術和競爭產品的沖擊,將導致公司的產品無法適應市場需求,從而使公司的經營業績、盈利能力及市場地位面臨下滑的風險。

2.核心技術人員流失風險

高端顯示材料和醫藥行業屬于人才密集型行業,對研發技術人員依賴較高,尤其是高端研發人員對公司研發實力與技術創新至關重要,是公司核心競爭力重要組成部分。公司在行業內人才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客觀上存在研發團隊人員流失的風險。如果發生研發人員大量流失的情況,將對公司的產品開發和技術升級帶來不利影響。

(四)經營風險

1.客戶集中度較高的風險

公司的客戶集中度較高,與下游應用領域市場集中度較高的產業格局有關。未來如果前五大主要客戶的經營狀況發生重大變化,對公司的采購出現突然性的大幅下降,且對其他主要客戶的銷售增長無法彌補,則公司可能面臨因客戶集中度較高導致的業績波動風險。

2.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

公司生產使用的主要原材料包括基礎化工原料和各類定制初級中間體,原材料的價格變化直接影響公司的利潤水平。近年來隨著國內環保政策的趨嚴,公司采購的部分原材料有不同程度的價格上漲。如果未來原材料價格普遍性大幅度上漲,且公司主要產品銷售價格不能同步上調,將會對公司的盈利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3.環境保護風險

公司屬于有機新材料行業,產品生產過程中存在“三廢”排放和綜合治理的合規性要求。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會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國家及地方政府可能在將來實施更為嚴格的環境保護標準。未來如果公司在日常經營中發生排污違規、污染物泄漏、污染環境等情況,將面臨被政府有關監管部門的處罰、責令整改的風險,從而會對公司的生產經營造成影響。

4.安全生產風險

公司屬于有機新材料行業,產品生產過程中涉及易燃易爆物質及有毒原料的使用。公司未來如果設備老化毀損、人為操作不當或發生自然災害,可能會導致火災、人身傷害等安全生產事故,將可能影響公司正常的生產經營,給公司帶來損失。

(五)財務風險

公司生產中會采取超額投料的方式以保證目標產量,由此可能導致一定數量的超額產出,存在因庫存產品增加導致的減值風險。公司存貨主要構成是庫存商品,存貨絕對金額較大、占總資產比例較高。

公司所處的新材料領域具有產品技術更新較快的特點,在此行業背景下,未來公司可能面臨因產品技術更新、市場需求環境變化、客戶提貨延遲甚至違約等情形,導致存貨減值大幅增加的可能。

2.新增固定資產折舊規模較大風險

報告期內,公司市場開拓良好,為了應對持續增長的市場需求,公司通過自籌資金及IPO募集資金對蒲城工廠進行了金額較大的固定資產投資建設。公司新增固定資產折舊規模較大,期末在建工程的逐步轉固會進一步增加固定資產的折舊規模,且募投項目建成投產后的初期階段,新增固定資產折舊將可能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較大的影響。如果公司未來市場及客戶開發不利,不能獲得與新增折舊規模相匹配的銷售規模增長,則公司存在因新增固定資產折舊規模較大導致利潤下滑的風險。

3.稅收優惠變化風險

報告期內,公司及其子公司渭南海泰、蒲城海泰被有權主管部門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或西部地區的鼓勵類企業,企業所得稅減按15%計征。如果國家有關高新技術企業和西部地區鼓勵類企業的稅收優惠法律法規發生重大調整,或者公司未來不能持續取得高新技術企業資格或西部地區的鼓勵類企業資格,將對公司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報告期內,公司的產品以外銷為主,享受出口產品“免、抵、退”政策。如果國家有關出口退稅的法律法規發生重大調整,或者公司未來出口退稅率發生變動,將對公司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六)行業風險

1.顯示行業市場波動的風險

公司的顯示材料產品的終端應用領域主要為顯示面板,若下游終端市場需求大幅減少,將對產業鏈上游材料端的供應產生不利影響,若公司無法提高市場占有率,提升對客戶的供應份額,公司將面臨顯示材料業務下滑的風險。

2.醫藥CDMO業務的風險

CDMO業務是公司未來發展的重點,雖然其產品毛利率較高,但是CDMO業務的前期投入較大、研發周期較長。同時,除公司自身的技術研發與生產能力外,醫藥中間體能否進入量產階段形成規模化利潤貢獻還取決于下游終端藥品的研發成敗、臨床實驗結果及能否實現商業化銷售,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公司面臨因特定醫藥中間體合成工藝路線研發失敗,或終端醫藥制劑研發失敗,導致新開發的醫藥中間體品種無法規模化放量的風險。

(七)宏觀環境風險

1.貿易政策變動的風險

公司的境外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較高,境外客戶主要集中在日本、歐洲和韓國等地區。未來,若上述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經濟局勢、與中國的貿易政策發生不利變化,則可能會對公司產品的境外銷售產生不利影響,進而影響公司的經營業績。

2.匯率變動風險

公司的外銷收入主要以美元結算,因外銷收入占比較高,公司面臨因人民幣匯率波動導致的匯兌損失風險。

(八)存托憑證相關風險

(九)其他重大風險

五、報告期內主要經營情況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8,038萬元,較2021年下降2.9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653.85萬元,較2021年增長2.82%。

六、公司關于公司未來發展的討論與分析

(一)行業格局和趨勢

公司的主要產品單體液晶顯示材料和OLED前端材料均屬于顯示材料,出售給下游的混合液晶制造商和OLED終端材料制造商后,最終被用于TFT-LCD面板和OLED面板中。故此,公司此兩塊核心業務的發展與LCD、OLED顯示技術的興衰緊密相關。

1、顯示材料行業

2022年,消費電子行業延續了2021年下半年的下行趨勢,液晶面板行業處于低谷,國內液晶面板產線整體稼動率和面板價格大幅下降,三星和LG陸續退出液晶面板生產后,加速了液晶面板的“中國時代”,全球液晶顯示面板供應格局進一步調整,京東方等國內頭部面板廠商的寡頭地位逐步清晰。同時,國內面板廠商加碼大尺寸面板和車載面板的產線布局,市場預計,2022年,國內液晶面板廠商的產能占全球液晶面板產能的比重已升至70%;同時,面對頭部面板廠商高世代線的效率優勢、不斷提升的技術水平和成本競爭壓力,部分小型面板企業因無法承受持續的高資本投入和虧損而關閉,國內面板制造企業頭部聚集效應增強。

液晶面板的減產導致對上游液晶材料的需求下降,根據Omdia預測,2022年混晶材料的需求量同比下降了4%。雖然液晶面板產能已高度中國化,混晶國產化率不斷提高,但由于全球高性能混晶材料的核心技術和專利主要被Merck、JNC和DIC三家國外企業掌握,國外混晶廠商在全球液晶材料的供應體系中仍有較高的話語權。就國內混晶廠商的競爭格局而言,基于與下游面板廠商長期合作建立的信任關系、穩定的品質供應、認證周期長等原因,國內混晶供應雖然競爭激烈,但仍以江蘇和成、誠志永華和八億時空三家為主,并占據主要市場份額。

目前OLED顯示面板仍主要應用于智能手機、VR、可穿戴設備等中小尺寸消費電子領域,2022年OLED智能手機屏幕以65%的出貨量份額和76.8%的收入份額繼續占據OLED面板第一大應用市場。全球OLED顯示面板主要由韓國的三星顯示、LGDisplay以及中國大陸的京東方、維信諾(002387)、和輝光電、深天馬等供應,其中韓系面板廠商三星顯示和LGDisplay分別在全球小尺寸OLED面板和大尺寸OLED面板領域繼續保持絕對優勢地位,2022年開始,三星顯示和LGDisplay完全放棄液晶面板供給,加大對OLED及新一代顯示技術的研發,尤其是在大尺寸和筆電等ITOLED面板和OLED材料領域的投入,以進一步拉開與中國的技術差距。憑借龐大的消費市場優勢和國產OLED面板技術的提升,國內主要面板廠商加快布局OLED產線,AMOLED面板產能的同比增長率持續高于全球同比增長率。在智能手機領域,除了對中低端手機的剛性OLED面板供應量增多外,在高端智能手機面板領域與韓系面板廠商展開競爭,群智咨詢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面板市場中,韓系面板廠商的出貨量進一步下降,三星顯示的市場份額占比下降至63%,以京東方為代表的中國大陸OLED面板廠商的出貨量占比升至21.3%。

隨著國外專利逐步到期、國內OLED面板企業市場占比提升并開始尋求更高性價比材料供應商以保證供應鏈安全,國內OLED材料的市場規模不斷增長,但相較于混晶材料生產廠商的集中和混晶材料較高的國產化率,OLED升華后材料的生產廠商眾多且還處于高度充分競爭階段,國外OLED材料廠商的專利和技術壁壘仍較高,全球OLED終端材料主要由韓國Dupont、SFC、Duksan、Doosan、德國Merck、日本Idemitsu和美國UDC等國外制造商壟斷供應,目前國內OLED終端材料廠商主要包括北京夏禾、吉林奧來徳和西安萊特光電,但供應體量和市場占比相對較小。

2、醫藥CDMO行業

雖然全球CDMO市場分散,但醫藥CDMO行業起源于歐美,技術、服務更成熟,全球研發投入和營收規模較大的制藥公司主要集中于歐美和日本,因此在地域上,CDMO企業主要集中于歐美和日本地區,歐美和日本CDMO行業占據全球CDMO市場份額的60%以上。近年來,基于完善的產業體系、人才和成本等競爭優勢,在醫藥研發分工進一步精細化、國際大型藥企的帶動和中國鼓勵新藥研發的背景下,醫藥CDMO產業逐步從歐美成熟市場向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市場轉移,以印度和中國頭部廠商為主的CDMO企業位于全球第二梯隊,市場數據預測,2025年,我國CDMO市場規模將達到1,235億元,2026年將占全球市場的16%左右。目前國內營收規模較大的CDMO企業主要為藥明生物、合全藥業、凱萊英(002821)、博騰股份(300363)和九洲藥業(603456),但未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

3、光刻膠材料行業

近年來,作為PCB、顯示面板和半導體行業制造環節中的關鍵材料和高技術壁壘材料,隨著我國顯示面板國產化率提升、半導體行業的蓬勃發展和政府系列政策的大力支持,國內許多企業和人才投入到光刻膠材料的研發中,國產光刻膠的產能不斷增加,市場預測2022年,我國光刻膠行業生產總量將達到19萬噸,同比增長27%,產業市場規模達到98.6億元,同比增速6%。雖然我國光刻膠產業發展勢頭加快,但是從光刻膠的種類來看,國產光刻膠在技術水平、市場份額方面落后于世界先進廠商,國產的光刻膠以PCB光刻膠和顯示面板中的部分中低端光刻膠為主,半導體和顯示面板中的高端光刻膠我國部分企業雖然有一定技術儲備和產品驗證,但是量產仍然受限,進口依賴度較高,且技術要求越高的光刻膠頭部聚集效應越顯著,EUV光刻膠、ArF和KrF光刻膠基本完全被陶氏、JSR、信越化學、TOK等美國和日本企業控制。

在美國等西方國家對我國半導體、超級計算機等先進科技領域實施出口管制后,將加劇國內高端光刻膠的供需短缺,進一步激發國內企業加強自主創新、實現材料自主的信念,加速國產光刻膠材料導入供應鏈并實現替代的進程。

(二)公司發展戰略

2023年,中央經濟會議指出經濟工作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根據國家經濟政策的要求,結合公司不同業務板塊所處行業的發展趨勢及公司的長期戰略目標,2023年公司將繼續深耕OLED材料和醫藥板塊兩大重心業務,保持公司在全球液晶領域的市場競爭力,增大對光刻膠等電子化學品的研發投入、加速新產品的市場推廣及儲備產品的商業化進程,穩中有序開展各項工作,實現公司各項業務收入穩步提升,業務結構進一步優化。

1、顯示業務

(1)OLED業務

2022年下半年,在顯示行業下行和液晶顯示面板價格大幅下跌、低價競爭的壓力下,OLED顯示行業并未延續2021年的高增速,增速有所放緩,但OLED面板的出貨量和OLED材料的需求量仍保持增長,尤其是OLED高端產品占比提升尤為顯著,在折疊屏手機、筆電平板、車載等領域進一步替代傳統LCD面板。在智能手機領域,隨著OLED技術的成熟,小尺寸面板的價格進一步下探,從高端機型開始加速向中低端手機機型滲透。市場預測,蘋果將在iPad和MacBook中采用OLED顯示面板,作為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制造商的領軍者,蘋果的這一舉動也將帶動OLEDIT面板滲透率的加速提升。

從市場數據可以看出,2023年市場對OLED產品仍保持期待,公司將多措并舉保持OLED業務的高增長趨勢。隨著OLED滲透率的提高,公司多批次小批量訂單的情況進一步改善,但新產品和小批量訂單的數量仍顯著高于其他板塊,公司將及時梳理供應相對穩定的、有一定規模的產品進行工藝優化,提高OLED產品毛利率。另一方面,在市場動態和技術方向方面繼續同客戶保持密切溝通,加大對OLED板塊的研發投入,提高OLED新品研發效率的同時保證研發方向的前瞻性,搶占市場先機。

(2)液晶業務

顯示行業在經歷多年的高景氣周期后,由于宏觀經濟沖擊導致終端消費需求驟降,以液晶顯示為主的顯示面板行業開始下行,面板價格持續下跌,2022年下半年,部分面板廠的稼動率已不足50%,面板價格跌破成本價,雖然對上游產業鏈供應端液晶材料的傳導存在滯后性,但從2022年中起,液晶材料企業開始面臨訂單延期或取消、訂單量減少、發貨推遲的情況,產能緊張局面已不復存在,直到2023年初全球液晶面板價格才基本觸底,止跌企穩。2023年,從各類行業數據、下游客戶的反饋和預期訂單來看,一季度行情持續冷淡,從二季度開始液晶面板的行業需求將會有所回升,但復蘇緩慢,面板廠仍將謹慎備貨。預計從下半年開始,終端消費需求進一步恢復,疊加面板廠低庫存態勢,漲價訴求強烈,液晶面板有機會迎來量價齊升局面,上游材料需求有可能恢復至2021年水平。

因此,2023年,公司液晶業務仍面臨較大挑戰,維穩和存量市場競爭是液晶板塊的業務核心,一方面公司需繼續堅持工藝優化,在保證產品品質穩定性的前提下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維持液晶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密切跟蹤市場動態,及時調整液晶產品的生產策略,加速負性液晶等新產品的研發和市場推廣進度,進一步提高公司液晶業務的全球市場份額。

2、醫藥業務

由于主要客戶銷售策略的調整和部分醫藥產品的采購計劃推遲導致公司2022年醫藥業務未達預期,但公司長期看好醫藥CDMO行業的發展前景,堅定將醫藥CDMO作為業務長期發展的重心,從醫藥中間體延伸至API、制劑的CDMO全產業鏈是公司醫藥業務的發展目標。2022年下半年,瑞聯制藥原料藥項目一期車間已建成,已導入數個原料藥產品進行試生產,瑞聯制藥已取得《藥品生產許可證》,截至目前,部分原料藥產品的工藝驗證已完成,正在進行穩定性考察,部分產品正在進行工藝驗證,部分產品處于中試放大階段。2023年,計劃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提交2-4個項目進行注冊申報,新項目的中試放大和工藝驗證也將同步推進,預計2024年將有部分產品通過GMP符合性檢查。

在公司通過GMP符合性檢查、原料藥規模化量產前,公司醫藥業務的核心依然是醫藥中間體,促進現有主力產品的銷售增長,恢復醫藥業務的銷售規模是2023年醫藥CDMO板塊的戰略目標。一方面加深客戶的拜訪交流,做好醫藥產品的銷售服務,持續關注終端藥物的進展,實現現有客戶老產品增量、新產品拓展和新客戶的開發,增加醫藥管線尤其是優質管線的數量;其次,繼續加大醫藥板塊的研發投入和醫藥高端研發人才的招聘,進一步提高醫藥產品的研發效率、收率和成本競爭力,保障公司醫藥產品從中間體向原料藥、從小分子向中分子、大分子領域的順利延伸;再者,以日本市場為醫藥業務開發重點,充分發揮日本子公司的優勢,進一步提升服務客戶的深度和廣度。

3、電子化學品及其它新材料業務

電子化學品及其它新材料作為增加公司業務彈性、貢獻新的利潤增長點、增強公司抗風險能力的重要業務板塊,項目研發以高附加值、高成長性、高壁壘的電子材料為主要方向,截至2022年,該板塊已儲備多款產品,主要應用領域以半導體和顯示面板為主,實現儲備產品的初步規模化銷售、保持銷售收入的持續增長是電子化學品及其它新材料業務2023年的戰略目標;相較于顯示、醫藥板塊多年的研發生產經驗和客戶信譽積累,電子化學品及其他新材料業務的客戶開拓難度更大、新產品的驗證周期更長,在質量檢測分析方面的側重點和關鍵技術指標也有所不同,未來公司將進一步加強新材料研發人員和質檢人員對該板塊新產品技術指標的學習和對外交流,引進新材料方向的研發人員擴充研發隊伍。此外,通過項目研發團隊與市場開拓團隊的密切配合多渠道獲取客戶,促進技術開發與儲備產品商業化同步推進,培育更多與公司現有技術相契合的具有市場發展前景的新產品,形成多元化的產品結構。

(三)經營計劃

雖然2023年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依然復雜、人民幣升值預期強烈,但在經濟復蘇、下游市場回暖的背景下,公司將圍繞既定的戰略目標,繼續堅持“開放、融合、創新、發展”的經營方針,堅持目標導向,以“市場開拓、提效降本”為重點,提高公司的運營管理效率、科研開發能力、生產制造效率,努力實現2023年的經營目標。2023年主要經營計劃如下:

1、堅持技術引領,強化創新驅動

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和高端研發人員的引進,持續優化高端人才考核留用體系,倡導高端人才著力解決各業務板塊的共性技術難題和技術創新。重視實驗前期策劃、強化實驗過程管理和實驗總結管理,持續加強對小試工藝研發過程中的異常數據及影響產業化放大的異常操作的管理,嚴控研發工藝輸出的質量;整合科研系統內部資源,讓科研系統內部技術信息高度共享,提升科研系統內部的運行效率;依據客戶不同階段性需求實施項目級別和研發模式分類,提高報價和應對效率。

2、嚴控存貨規模,優化存貨結構

2022年上半年公司業務持續增長,為應對客戶訂單預期,加大了庫存準備規模,隨著下半年訂單銳減,加上客戶延期提貨,導致公司存貨規模急劇上升。存貨管理的核心是管理“風險庫存”,2023年,公司將繼續深挖并分析各類庫存形成原因、尤其是可控的“管理類問題”帶來的存貨風險,將這些問題分解至各個系統,改進、優化、完善,直至跟蹤落地,提升存貨周轉效率并降低整體存貨水平。同時加強同客戶的溝通,保證客戶預期和訂單的準確性。

3、改進生產計劃、促進質量提升

繼續實施“物料衡算”和“精細化排產”,大膽嘗試作業模式,深挖產能效率提升的空間;持續推進大宗產品專線化和投料節奏,深挖大產品的產能潛力,保障大客戶的訂單供應持續穩定、及時、高效。提高產供銷溝通頻次、改善產供銷的溝通模式,提高溝通效率和生產效率;經營計劃部與信息化管理部聯動,基于ERP系統建立成本核算、成本預測和成本反饋系統,為經營管理準確、快速提供決策依據。

4、完善管理流程,提高運營效率

堅持精細化管理,以“高效、快速滿足客戶需求”為終極目標,全面梳理優化業務流程,推行定崗定編,進一步完善組織架構,提高人均生產力和運營效率。繼續夯實基礎管理,確保制度的完善性和有效運行。

5、提升人員效能、優化人員結構

2023年人力資源部的首要工作是控制成本、提升效能,在趕超既往人效水平的同時要側重提升人力資源風險應對能力。堅決推動和執行流程梳理和定崗定編工作,夯實公司人員管理基礎;

布局戰略人才儲備,側重醫藥領域高端技術人才和開拓性市場及營銷人員;持續優化KPI指標體系,借助信息化建設,加強績效管理考核,強化經營性指標的設計和考核評價;進一步開拓招聘渠道、優化薪酬結構、實施精準激勵,完善人才培養等來進一步強化人員選育留的效果。

以上僅為公司2023年經營計劃的前瞻性陳述,會受到市場變動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實際結果可能與該等陳述存在差異。該等陳述不構成對投資者的實質承諾,投資者應注意不恰當信賴或使用此類信息可能造成投資風險。

關鍵詞:

頻道精選

首頁 | 城市快報 | 國內新聞 | 教育播報 | 在線訪談 | 本網原創 | 娛樂看點

Copyright @2008-2018 經貿網 版權所有 皖ICP備2022009963號-11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 聯系郵箱:39 60 29 14 2 @qq.com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一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日韩|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2021|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AV片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