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陜西省寶雞市隴縣東鳳鎮上涼泉村3組村民趙萬錄臉上的笑容怎么也藏不住。“我只是打了一個電話,沒想到竟然有3位專家上門為我服務。不僅幫我家的紅薯‘看了病’,還幫我把紅薯全部賣了出去。這個‘110’太管用了!”趙萬錄高興地對記者說。
今年37歲的趙萬錄是村上的貧困戶,一家三口的收入全靠自己種的3畝西瓜和4畝紅薯。前段時間,村上干部來到趙萬錄家中,將“陜西省寶雞市隴縣產業脫貧技術服務明白卡”送到他的手上,“明白卡”上印著涼泉村技術包村干部的姓名、職務和手機號碼。干部告訴趙萬錄,省上新建了一個產業脫貧技術服務110指揮體系,以后如果在農業生產中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通過這個體系求助專家。
幾天后,趙萬錄發現紅薯上出現了部分霉斑,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拿出“明白卡”,撥通了技術包村干部的電話。經溝通協調,當天下午,隴縣農技中心的3位專家就趕到趙萬錄家的紅薯地中,及時處理了問題。得知趙萬錄今年還沒有賣出紅薯時,專家又幫助他聯系到了甘肅省天水市的客商,按照每公斤一元三角的價錢,將趙萬錄種植的5000公斤紅薯全部收購。
記者了解到,為扎實開展產業扶貧技術服務工作,陜西省建立了省、市、縣三級產業脫貧技術服務110指揮體系,主要負責協調調度貧困戶技術服務工作,24小時運轉,公開接收村級和貧困戶個人技術需求。
指揮中心由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組建,在該體系下,一方面,技術干部進村入戶征詢貧困戶技術需求,制訂村級技術服務計劃;另一方面,產業貧困戶在發展產業中遇到各種技術難題,均可直接撥打卡片上的電話,各級農民教育培訓機構在接到調配指令后,三日內到指定地點完成技術服務任務,確保全市對貧困戶的技術服務實現全天全覆蓋。
據介紹,產業脫貧技術服務110指揮體系建立后,隴縣以全縣103個貧困村全部產業扶貧戶為對象,按照農業產業類型進行精準識別,建立臺賬,為分類指導打好基礎。寶雞市農業局則統一組織各縣與中國移動公司簽訂協議,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為全縣產業扶貧戶發布技術服務短信,根據全縣產業扶貧戶技術需求情況,發布農業氣象、農業科技、種養殖技術、病蟲害防治、疫病控制、農產品銷售、農產品加工等農業信息,為產業扶貧戶提供技術服務,解決產業扶貧戶技術問題。
除此之外,縣級產業脫貧技術指導專家團隊牽頭,各相關農技推廣單位配合,根據產業扶貧戶不同產業類型技術需求,結合農時季節,圍繞農業全產業鏈,科學編制技術服務信息,為全縣產業脫貧技術服務體系開展信息化技術服務活動提供支持。
據悉,陜西省產業脫貧技術服務110指揮體系已于去年10月正式運行。該指揮體系的建立,將實現技術培訓向技術服務轉變、課堂培訓向實訓轉變、專家指導向綜合服務轉變,確保需要產業扶持的貧困戶技術服務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