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和諧號”到“復興號”,
她敢為人先、突破創新,帶領團隊攻堅克難;
從“跟跑”到“領跑”,
她助力中國高鐵以更先進的姿態呈現在世人面前。
時代有我,君品相傳。由鳳凰網出品,貴州習酒聯合打造的訪談節目《君品談》第三季節目,本期對話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主任梁建英,了解她的科研故事。
從“跟跑”到“領跑”
梁建英帶領團隊攻堅克難
1995年,從同濟大學畢業后,梁建英進入中車四方公司就職,“那個時候,咱們國家整個的鐵路發展差不多要落后西方發達國家50年以上”,人均鐵路里程僅有一根香煙的長度。
2004年,國家發布《中長期鐵路網規劃》,高速鐵路發展大幕正式拉開。中車四方引進時速200公里動車組,開始進行高速動車組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提及那年,梁建英說“2004年是我們國家高速鐵路加速發展的一個起點,是全部鐵路人去發力、實現夢想的一個起點”。
梁建英回憶研發歷程
2006年,梁建英擔任項目主任設計師,負責研制時速300公里高鐵列車項目。2007年12月,梁建英團隊成功突破空氣動力學、系統集成、車體、轉向架等關鍵技術,國內首列時速300-350公里動車組成功問世。
2008年6月,梁建英擔任和諧號CRH380A新一代高度動車組的設計任務。2010年,經過無數項計算和試驗后,時速486.1公里的和諧號CRH380A高速動車組橫空出世,“中國速度”震驚世界。
CRH380A在高鐵創新上的突破進展,也招致了“技術剽竊”等質疑。對此,團隊聘請了美國的戴維斯律師事務所對知識產權狀態進行了評估,最終證實沒有侵權現象。
梁建英回憶科研經歷
“我們必須這么做”
梁建英說,看似當時發展很快,其實是因為團隊犧牲了喝茶、聊天、娛樂,甚至睡覺的時間,“我不認為我們是在快速地用較短周期和較短的投入,就能夠有這樣的一個成果的產生。而是我們付出了別人雙倍、甚至三倍的時間來實現了這樣的一個目標”。
搞科研是很苦的,梁建英坦言,在研發中遇到難題和失敗時,也會感到焦慮,甚至沮喪。提速創新的背后,是無數道需要跨越的技術門檻。
梁建英(左)向吳小莉(右)講述科研經歷
梁建英曾帶領研發團隊從關鍵技術研究到方案設計,從仿真分析到試驗驗證,攻克一道道技術難關。每天“早八晚九”,沒有節假日成為他們生活的常態。為了摸透動車組在高速運行條件下的動態行為、性能和規律,梁建英帶領團隊奔赴全國各地做實驗。
前往零下40度的伊圖里河做實驗時,梁建英常常以身作則,出現問題時第一個鉆到車下換零件。提及此事,梁建英說“第一手的現場資料對于解決問題來講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必須這么做”。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無懼。上萬張設計圖紙,幾十萬個零件,上千個日日夜夜,他們啃下一塊塊硬骨頭,攻克了一項項關鍵技術。
創新之路從未止步
“形成良性、持續、可循環的生命力”
2013年,“復興號”動車組研發項目啟動,中國高鐵又開啟了新的征程。梁建英等人瞄準了高速列車技術的新高峰。
在研發復興號時,梁建英團隊花費了大量心思在防撞系統上,前后進行了上千次的仿真計算和近百次的試驗驗證。然而,車頭碰撞實驗接二連三失敗,帶領團隊去做實驗的研發人員哽咽著打電話給梁建英。
梁建英說,“搞科研就是有成功有失敗,如果你搞科研全部能夠成功,那就叫技術改造和技術升級,而不是一個全新的技術”。
梁建英談未來展望
之后,實驗人員把出現的問題完整記錄帶回,“回來之后我們這個團隊一起去復盤這個過程……后來我們解決了這個問題,現在我們已經把后續的一些實驗的經驗和方法固化成了咱們國家的標準”。
在梁建英團隊的不懈努力下,2017年,“復興號”正式投入運營,并于9月在京滬高鐵以350公里的時速運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
談及未來發展,梁建英說,“新興的東西我們都想在它身上去賦能,所以我們要時時去跟蹤這樣的一個變化”,這樣才能保證技術創新的生命力。
習酒用匠人精神,釀造君子品質
貴州習酒《君品談》欄目以傳播“君品文化”為宗旨,與你一起見證不同的精彩人生,讓新時代的君品精神如習酒人的堅韌品質一般,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