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威海廣泰空港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威海廣泰 002111.SZ)發布2020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9.65億元,同比增長16.2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83億元,同比增長15.4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3.69億元,同比增長45.60%。
威海廣泰表示,本次業績增長主要來自公司業務拓展,主營業務收入持續增長。此外,公司進一步加強管理,在提升客戶價值的前提下,持續深入開展提質降本增效活動,通過優化設計,精益生產,使公司經濟運營質量有了明顯提升。
空港裝備穩步發展 電動化帶來業績增量
根據公開資料,威海廣泰目前以空港裝備、消防裝備、軍工裝備、無人機、移動醫療裝備、電力電子裝備為主要經營業務,致力于打造智能化高端保障裝備制造平臺。
年報顯示,公司空港裝備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14.97億元,占公司營收50.49%,充分體現出壓艙石作用。空港裝備作為公司立業之本,地面設備產品種類齊全,具備為一座機場配套所有地面保障設備的能力,部分主導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達50%以上,是全球空港地面設備品種最全的供應商。
航空事業的大力發展將為公司帶來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民航局在今年3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繼續加大民航行業投資建設力度,力爭2021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00億元。根據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運輸機場241個,預計到2025年運輸機場數量提升為271個,2035年計劃提升至400個左右,增速提升明顯。日前,新中國航空事業發展70周年座談會也強調把握技術變革趨勢,扎實做好中長期規劃。
電動保障設備發展前景廣闊,發展潛力巨大。近幾年,特別是2020年以來,國內電動化空港裝備占比逐步提升,空港裝備電動化正在為機場區域碳中和做出積極貢獻。威海廣泰最早于2004年就開始研究電動化產品,在空港裝備電動化方向,廣泰已經走在世界前列,引領全球產業發展。2020年,公司持續加大研發力度,攻關重大新產品研發,目前已將所有電動產品投入市場。
威海廣泰表示,將把握設備電動替代的歷史機遇期,引領設備智能化、無人化發展趨勢,擴大在新產品領域的市場份額。借助疫情背景下國內先發優勢,搶占國際市場,制定出口產品的標準及研發規劃,確定多個有競爭力的國際主流產品,向全球空港地面設備龍頭企業努力。
應急救援概念發力 消防醫療裝備實現高速增長
公開資料顯示,威海廣泰于2010年成功并購北京中卓時代,跨入消防裝備領域。2015年,威海廣泰又成功收購營口新山鷹消防報警和天津全華時代。至此,威海廣泰具備了應急救援裝備、無人機救援和消防報警設備,大應急概念隨即而生。
2020年,公司消防裝備實現營業收入11.07億元,占公司營收37.33%,較去年同期增長37.12%,已成為拉動公司業務增長的主要產業。
消防行業屬于保障性安全產業,事關公共安全。國家和部委致力于把消防救援部隊打造成為一只作戰能力強、專業化水平高的國家級救援部隊。根據智研咨詢,2019年中國消防行業市場規模突破3500億元,預計2022年市場規模將達到4465億元,其中消防產品約1116億元。隨著市場準入門檻進一步放開,未來市場競爭不斷增加,份額會逐漸向有規模、高質量、高效率的企業集中。中卓時代作為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消防車制造企業,產品達23大類140多種產品,未來有望進一步提升市場占有率。
威海廣泰表示,公司將緊跟行業發展趨勢,深入貫徹領會“大應急、全災種”體系建設的重要性,立足于技術積累和產品轉化,不斷深入了解市場需求變化,提高市場反應速度;消防裝備行業正處于國產替代的關鍵時期,要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背景下實現高端突破,加快舉高類產品、機場類產品研發;要加快推進產品多元化,形成應急救援保障類、后勤保障類系列化產品,擴充產品圖譜。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威海廣泰最早提出移動方艙醫院的概念,公司更是向武漢捐助兩臺醫療車,助力武漢人民抗擊新冠疫情。此外,我國西部地區人口居住較分散,居住環境較復雜,固定醫院遠遠滿足不了西部人民的醫療需求,公司在提出應急救援理念后,持續創新,大力發展醫療平臺。經過多年探索發展,目前已經成為業內領先的方艙醫療車專業制造廠家。
威海廣泰表示,未來將大力拓展西藏等剛需市場,借助其地廣人稀,醫療資源不平均的醫療現狀,發揮產品優勢,補充市場需求,引領消費升級;要緊跟政策導向,響應國家戰略需求,加大產品研發投入,完成固定+移動醫院的醫療平臺架構和主要產品的設計,打造中國最頂級的醫療方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