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上市交易的4只公募商品期貨基金日前公布了2020年年度報告。從年報看,2020年,國投瑞銀白銀期貨LOF、華夏飼料豆粕期貨ETF、大成有色金屬期貨ETF均實現了正收益,建信能源化工期貨ETF收益則為負。其中,國投瑞銀白銀期貨LOF已實現收益和利潤最高,遠超其他三只商品期貨ETF。
具體來看,2020年,國投瑞銀白銀期貨LOF實現收益4.28億元,利潤4.73億元;華夏飼料豆粕期貨ETF實現收益6700.59萬元,利潤9399.03萬元;大成有色金屬期貨ETF實現收益656.35萬元,利潤142.23萬元;建信能源化工期貨ETF實現收益-3593.5萬元,利潤-3457.15萬元。
從基金份額凈值增長率看,2020年,華夏飼料豆粕期貨ETF的份額凈值增長率最高,為26.77%,大成有色金屬期貨ETF的份額凈值增長率為14.45%,國投瑞銀白銀期貨LOF的份額凈值增長率為6.47%,僅高于建信能源化工期貨ETF的-0.84%。
截至2020年年末,華夏飼料豆粕期貨ETF、大成有色金屬期貨ETF、建信能源化工期貨ETF、國投瑞銀白銀期貨LOF的基金份額累計凈值增長率依次為25.32%、16.13%、-0.44%、-4.50%。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這4只商品期貨基金2020年業績表現不一,主要與其投資標的的漲跌變化有關。特別是2019年上市交易的華夏飼料豆粕期貨ETF、建信能源化工期貨ETF和大成有色金屬期貨ETF,均是被動跟蹤基金,業績表現與投資標的的關系更為密切。
“此類基金在大宗商品牛市環境下表現較好,一旦大宗商品進入熊市則表現較差。”中大期貨副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景川對期貨日報記者說,比如華夏飼料豆粕期貨ETF2020年業績表現突出,主要是因為2020年大商所豆粕期貨價格整體呈上升趨勢。
大成有色金屬期貨ETF對應的業績基準――上期有色金屬期貨價格指數(IMCI)在去年一季度大跌近30%的前提下,最終全年上漲12.79%,其中成分品種銅、鋅、鎳等漲幅居前。而國內能源化工品種價格既受國際油價影響,也要看自身供需面的情況。
對于今年的大宗商品價格,南華基金認為,通脹預期下應該會有所表現,但大多數商品價格前期已經積累了相當大的漲幅,后期大概率會振蕩。
景川對此表示認同。在他看來,未來一段時間,大宗商品受宏觀因素擾動較大,在美國政府即將推出基建計劃的刺激下,有色金屬價格可能仍有較好的表現,不過,有色金屬期貨ETF的表現大概率仍會弱于CTA策略。“畢竟,CTA策略作為主動管理策略,以獲取絕對收益為目標,商品牛市或熊市環境不直接影響其收益,管理人的交易策略及其有效性才是影響CTA基金的主要因素。”他說。
能化方面,在建信基金看來,也將在境內外經濟的強勢復蘇下有所反彈。2021年,在海外更強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刺激,海外經濟有較大回升空間,油價在這樣的情況下,大概率上行只是后續需要重點關注全球經濟復蘇節奏及 OPEC+產量回升情況。同時,國內經濟也將強勢復蘇,在這樣的情況下,前期受沖擊最為嚴重的能化商品有望迎來加速反彈。
豆粕市場方面,在華夏基金看來,價格仍有上行空間。這是因為目前國內生豬生產仍處于上升周期,進而導致豆粕飼料需求處于上升周期。在豆粕價格上漲的核心邏輯仍未改變的情況下,雖然2021年全球大豆或繼續擴種,但是在天氣仍有不確定性且2020―2021年度大豆仍處于降庫周期的情況下,2021年豆粕期貨價格仍有上升空間。
談及未來公募商品期貨基金發展,景川認為,一要繼續大力發展商品期貨市場,做大做深“蓄水池”;二要推出更多同類型產品,形成一定規模效應,并構成產業、產品閉環,吸引更多的市場主體參與;三是在當前看多標的產品基礎上,推出看空型產品,豐富市場層次和工具;四是加強衍生品設計能力,推出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韓雨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