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地海洋首發申請獲創業板上市委員會審議通過。
自2020年7月再度申報材料受理至今,大地海洋共受到了交易所五輪問詢,重點關注了基金補貼、核心技術及應用等問題,大地海洋在在補貼、客戶集中度、信息披露、資產負債率等方面仍然存在諸多的不足,上市后前景仍然堪憂。
過分依賴補貼
大地海洋是一家專注于廢棄資源綜合利用的高新技術企業。自2006年開始,公司陸續開展了危險廢物的收集、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置業務與電子廢物的拆解處理業務。
國家為促進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設立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大地海洋正是靠該基金補貼維持運營。
子公司盛唐環保主要從事廢電視機、廢電冰箱等電子廢物的集中回收與拆解處理。在每季度結束后向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報送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處理情況,依據經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審核的規范拆解處理結果申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補貼。
招股書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大地海洋營業收入分別為2.42億元、3.28億元、4.48億元、1.96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792.48萬元、6518.50萬元、6191.19萬元、3263.52萬元。
而在此期間,大地海洋獲得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補貼分別是1.05億元、1.25億元、1.43億元、6285.55萬元,分別占到當期營業收入的43.31%、38.12%、31.92%、32.19%。
大地海洋對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補貼依賴度高,基金補貼在大地海洋營業收入中的占比不僅超過31%,而且比例逐年上升。一旦基金補貼減少或取消,對于大地海洋的影響將不言而喻。
而在基金補貼不斷攀升的同時,大地海洋2019年的凈利潤卻出現下降。在2019年基金補貼增加1800萬元的同時,大地海洋凈利潤卻下降327.31萬元。
客戶高度集中
不僅對基金補貼的依賴高,大地海洋的客戶高度集中,對于大客戶的依賴度也很高。
招股書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前五大客戶在營收中的占比分別為74.76 %、73.01%、67.90%、63.94%。雖然前五大客戶在營收中的占比在逐年下降,但目前仍然高達63%以上。
而在報告期內,除了第一大客戶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和第二大客戶天津愛德森金屬制品相對穩定之外,后面三大客戶基本每年都有變動。
大客戶的不穩定,讓大地海洋對客戶的吸引力和客戶服務能力存疑。
而且第二大客戶天津愛德森金屬制品先后多遭受行政處罰和環保處罰,還曾被要求停產整頓。天津愛德森金屬制品的風險,也將成為大地海洋的風險點。
如果大地海洋不能去開發更多的優質大客戶,并且保持客戶的穩定,未來的營收或將受到很大影響。
資產負債率不斷提升
大地海洋資產總額不斷攀升,從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大地海洋的資產總額分別為3.81億元、4.70億元、7.78億元、8.33億元。
然而在資產總額不斷攀升的同時,大地海洋的負債總額也在不斷攀升,在報告期內分別為2.03億元、2.24億元、4.09億元、4.30億元。
對此,大地海洋表示,公司負債總額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原廠區拆遷收到政府搬遷補償款,確認的遞延收益金額較大;2019年公司建設新廠房,向銀行取得專項貸款4850.00萬元,且期末形成了較多的未結算應付工程款,在資產總額增加的同時負債總額亦有所增加。
報告期內,大地海洋短期借款余額分別為5500.00萬元、4900.00萬元、6621.01萬元和6630.32萬元,占流動負債余額的比例分別為33.00%、43.32%、26.23%和30.83%。
對此,大地海洋表示,主要是因為基金補貼發放周期較長,公司面臨較大的營運資金壓力,通過向銀行貸款補充公司流動資金,因此公司短期借款金額較大,占流動負債的比例較高。
從數據可以看出,其短期借款余額在不斷攀升。這種負債經營模式,將增加公司的經營風險,對未來的可持續經營也將帶來壓力。
信息披露瑕疵多
作為一家準備上市的企業,大地海洋在信息披露方面仍存在不少瑕疵。
作為公司的大供應商,江蘇雙贏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蘇天之藍環保科技有限公均成立于2017年,而且都在成立當年就成為了大地海洋的供應商。兩家新成立的公司成為主要供應商,這種選擇是否合理?
而且,雙贏環保在2019工商年報中披露,當年總營收收入為5382.97萬元。而大地海洋披露的2019年對雙贏環保采購額為6165.06萬元。采購額高于供應商的營業收入,這中間如此明顯的差額,也讓人對大地海洋招股書數據的真實性和嚴謹性存疑。(記者 胡靖聆 李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