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中概股企業大全新能源(DQ.US)“回A”提速。
9月11日,大全新能源子公司——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疆大全”)宣布其已向上海證券交易所報送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招股說明書(申報稿)。
根據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本次公開發行股票的數量不低于286764706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5.00%(本次發行不涉及股東公開發售其所持的公司股份)。發行前,大全新能源擁有新疆大全約95.60%的股份,發行后持股比例大約為81.26%。此外,本次發行計劃募集50億元資金,用于投資年產1000噸高純半導體材料項目、年產35000噸多晶硅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從2020年6月新疆大全與中金公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到遞交招股說明書申報稿,僅用了3個月,速度不可謂不快。此外,時臨今年下半年光伏產業鏈漲價之際,新疆大全加入新一輪擴產潮,并尋找到新的盈利增長點,開始正式進軍半導體上游。
9月12日,大全新能源方面在回應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要求在上市申報期間保持低調,暫不接受采訪。不過,一位熟悉大全新能源的行業人士告訴記者,大全新能源持股新疆大全比例高,可以算是同一家公司,業務基本一致,作為中概股以這種方式回歸A股科創板,在國內還比較新穎,具有代表性。科創板應該也不會設置障礙,上市風險比較小。
新一輪擴產啟動
新疆大全成立于2011年2月,專注于高純多晶硅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實際控制人為徐廣福、徐翔父子。2019年,徐廣福、徐翔執掌的大全集團位列中國民營企業制造業500強第309名。
2017~2019年及2020年一季度,新疆大全各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分別是22.01億元、19.94億元、24.26億元和11.80億元,凈利潤分別為6.71億元、4.05億元、2.47億元和2.53億元。受光伏“5·31”新政等因素影響,多晶硅價格波動下滑,新疆大全業績呈現一定波動性,并在一定時期內出現下滑。
優勝劣汰環境下,目前多晶硅行業集中度較高,新疆大全以高純多晶硅年產能7萬噸規模位居業內第一梯隊。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統計,2020年我國在產的多晶硅企業主要為通威股份、新疆大全、新特能源、保利協鑫、東方希望、亞洲硅業、鄂爾多斯、內蒙古東立等8家企業,2020年6月底產能約占國內多晶硅總產能的95%。
隨著全球光伏市場新一輪裝機需求進一步釋放,及產業鏈硅片、電池和組件其他環節的擴產,疊加今年7月以來多晶硅價格暴漲,多晶硅再次擴產。
新疆大全本次發行募資50億元投資項目為年產1000噸高純半導體材料項目、年產35000噸多晶硅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其中,年產35000噸多晶硅項目預計使用募資35.12億元。通過這次募資擴產,新疆大全的多晶硅產能或將達到年產10.5萬噸。
事實上,類似新疆大全,其他多晶硅企業也已打開擴產模式。
2020年2月,通威股份發布了高純多晶硅擴產計劃,即在2021~2023年,將年產能8萬噸分別擴張至11.5萬~15萬噸、15萬~22萬噸、22萬~29萬噸。
據新華社報道,亞洲硅業總經理王體虎對外表示:“下半年,多晶硅價格回升。客戶訂單量不斷增加,公司已規劃開工建設新增年產3萬噸多晶硅生產線。”
9月8日,保利協鑫旗下江蘇中能規劃產能10萬噸、首期5.4萬噸顆粒硅項目正式開工擴建。
上述行業人士向記者透露,需求和高價格是企業擴產的重要因素,并且今年投產的產能基本會在2022年釋放。除此之外,有能力擴產的企業還有新特能源和東方希望。新特能源可能有些遲疑,東方希望較為重要的是將前期未滿產的3萬噸實現落地,是否擴產仍待觀察。
與光伏技術潮流一致,新疆大全的多晶硅市場規劃方向將銷售重點轉向了N型單晶硅片客戶和大尺寸硅片客戶。
上述行業人士透露,新疆大全這次募投的新項目中至少會有一半優質產能是為N型光伏市場做準備。
當然,擴產離不開資金的支撐。事實上,新疆大全的日常經營面臨著一定流動性風險和短期償債壓力。
招股說明書申報稿顯示,2017~2020年一季度,新疆大全各報告期的流動比率在0.54~0.92之間,速動比率在0.47~0.84之間。2020年1~3月,新疆大全的流動資產為22.81億元,流動負債為40.36億元。其中,新疆大全貨幣資金8.45億元,而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分別為11.12億元和3.45億元。
記者注意到,新疆大全主要依賴銀行貸款、大全新能源增資以及關聯公司資金拆借等方式獲得財務支持,且財務費用高于同行上市公司。
2016年6月,新疆大全還在新三板掛牌上市,不過由于信息披露成本較高、股票流動性較低、融資成本較高等問題,到2018年5月,新疆大全很快結束了這段“新三板之旅”。
“從目前公司盈利情況來看,資金情況轉好。如果順利回歸登陸A股資本市場,這也意味著擁有兩個融資平臺。”上述行業人士說道。
進軍半導體
回歸A股科創板之際,新疆大全將戰略布局由光伏延伸至半導體。當然,這也意味著大全新能源在資本市場又有了新的故事。
或許這是一個機遇。科創板推出后,半導體企業扎堆上市,像中芯國際、寒武紀接連成為科創板的明星企業,并已經或正在締造千億神話。
新疆大全首次公開發行募集資金中,計劃將4.21億元用于規劃建設年產1000噸高純半導體材料項目,該項目目前已經取得相關主管部門項目備案,尚未取得環評批復文件。
新疆大全方面表示,其高純多晶硅主要應用于光伏行業,但通過技術的升級改造,產品已可以達到電子級的標準。本項目將在現有產品基礎上,開發技術先進、符合半導體行業需求的半導體級多晶硅產品,實現產品結構的多元化,有利于進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在中國半導體產業國產化機遇下,配套的硅片產業加快新建與擴產,對半導體級多晶硅需求將帶來機遇。
記者注意到,以中環股份等為代表的硅片企業,在2019~2020年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5.57億股,募資總額不超過50億元,用于8~12英寸半導體硅片生產線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那么,光伏多晶硅企業拓展半導體級多晶硅業務是否會成為一種趨勢?對此,上述行業人士并不認同,他表示:“每一個企業思路都不同,如果光伏市場需求旺盛,一些企業會將全部精力和時間放在光伏領域,會快速擴產。但像大全新能源為長期做打算,屬于尋找新的盈利點。從技術上看,光伏和半導體的多晶硅是一個東西,屬于普通和高級之分。”
此外,一個現實是,目前我國半導體級多晶硅進口依賴依然嚴重。從產能來看,2019年半導體級多晶硅主要產能仍集中于美國、德國和日本等國家的少數幾家企業,如美國Hemlock、德國Wacker、日本Tokuyama等。國內企業中,江蘇鑫華和黃河水電等多晶硅企業雖已開展半導體級多晶硅國產化研究及產業化應用,并已有區熔用多晶硅和直拉多晶硅樣品分別進入下游客戶認證與試用,但目前國內硅片廠商仍主要采用進口的半導體級多晶硅,半導體級多晶硅市場依賴進口的狀況還未完全改善。
上述行業人士透露,半導體對于新疆大全而言,長期戰略意義會更大,短期經濟性可能比較有限。因為國內半導體行業都在摸索階段,從光伏提升到半導體是一個技術臺階,需要努力。另外,相比光伏,半導體多晶硅需要客戶測試驗證時間長,質量和穩定性要求極為嚴格。整個行業的起步時間都會比較長,游戲規劃如此,是不可避免的。
他還分析:“從募資計劃看,新疆大全投產計劃比較謹慎,投資1000噸半導體材料并不算多,如果做成功,可以進一步擴產,這就比較容易了。”(記者 張英英 吳可仲)
關鍵詞: 大全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