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印發《廣西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第一批)》,圍繞生態產業化經營、生態治理及價值提升、生態保護補償和生態資源指標交易等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模式,推出首批10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發揮典型案例的典型引領和示范推廣作用,進一步厚植廣西生態環境優勢。
這10個典型案例是:南寧市邕寧區建設“生態壯鄉”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梧州市加快六堡茶生態產業化經營助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廣西國有六萬林場發展生態產業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河池市巴馬瑤族自治縣建設“深圳巴馬大健康特別合作試驗區”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南寧市興寧區那考河流域綜合治理及價值實現案例、桂林市漓江流域綜合治理及價值實現案例、賀州市平桂區利用工礦廢棄地打造“足球小鎮”案例、粵桂九洲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案例、北海市合浦縣欖根村紅樹林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例、廣西林業碳匯案例。
這些案例包含了政府路徑、市場路徑、政府與市場相結合三種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涵蓋了生態產業化經營、生態治理及價值提升、生態保護補償和生態資源指標交易四類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模式,具有廣泛的借鑒意義。
近年來,廣西大力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實踐探索。2021年8月,自治區相繼印發《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實施意見》《廣西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試點工作方案》,不斷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2021年12月,北海市馮家江生態治理與綜合開發入選自然資源部第三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為廣西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典型引領。(記者 唐廣生 通訊員 黃尚寧)
關鍵詞: 生態產品價值 廣西自治區自然資源廳 生態產業化經營 廣西生態環境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