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改委明確“新基建”的范圍,其中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等三個方面。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就包含在信息基礎設施當中。
“以5G、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為代表的信息數字化基礎設施,為經濟發展和數字化轉型升級創造條件。”近日,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數據中心和智能計算中心提供了大多數云業務當中算力和數據的載體。“用汽車類比,算力相當于汽車內部的發動機,而數據就等同于驅動燃料,兩者共同作用,驅動和支撐了電商、在線教育、在線辦公等各類線上應用服務的運行。”
據袁華明介紹,目前,數據中心及智能計算中心等信息基礎設施提供的計算力,正成為類似于水、電等生產生活所必需的原材料,未來中國經濟的數字化轉型離不開強大的算力基礎設施支持。
通信專家項立剛表示,把數字經濟變成一個真正意義上有價值的服務,算力是其根本。項立剛舉例道:以前都是去實體售票窗口購買火車票,后來大部分通過互聯網12306平臺完成,這就是數字經濟。但是之前集中購票的時候,會由于數據龐大導致12306的網站服務器崩潰,造成無法正常使用的情況,崩潰的原因就是因為算力不夠。又如“雙11”期間,電子商務等數字經濟對于整體經濟的拉動作用巨大,服務器崩幾秒鐘,就可能會導致幾千萬元甚至上億元的網絡消費無法成交。所以,要保證數字經濟運行暢通,就要有足夠的算力和數據存取能力等基礎設施作為保障。
近幾年在產業政策引導下,國內計算中心及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建設高速發展,以IDC(互聯網數據中心)為代表的算力產業市場規模迅速提高,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對此,袁華明表示,2018年國內IDC市場規模約為1200億元,2020年有望達到2000億元,年均增長速度將接近30%。
同時,算力基礎設施產業的高速發展將極大地帶動上下游多個產業的發展。短期來看,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會帶動服務器、存儲等計算設備商和云計算軟件供應商的發展;中期來看,基礎設施提升會對依賴于算力的相關線上應用提供更優體驗,推動其更快發展;長期來看,中國經濟和企業整體都會受益于數字化改造帶來的效率提升。
項立剛補充表示,算力基礎設施建設的高速發展,將帶動我國芯片產業發展,比如處理芯片CPU,數據存儲總量的提升也將帶來對存儲芯片的大量需求,我國本土的如長江存儲等存儲芯片企業將會受益。“同樣,數據傳輸產業,比如通信行業中的光線光纜光器件產業、基站等,也會迎來很大的市場機會。”項立剛說。
談及資本市場如何支持算力產業的發展,袁華明表示,可通過深化制度改革,或頒布相關產業的優惠政策,引導資金向算力產業有序流動,加快新技術應用開發和新產業模式升級。(記者 李正)
關鍵詞: 新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