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統計了147家保險公司償付能力數據發現,截至去年12月末,償付能力不達標或者有償付能力不足風險的險企,數量相較去年三季度末有所減少,但仍有兩家償付能力嚴重不足。分別是中法人壽和長安責任保險,兩公司償付能力都為負。
同時,償付能力吃緊的珠江人壽與百年人壽,為了保持正常經營,它們在今年仍需做好業務增長與償付能力達標之間的平衡。用相關險企人士的話說,日常開展業務的狀態,堪稱償付能力處于紅線邊緣時的“精準銷售”。
兩家險企償付能力為負
監管部門對于核心償付能力和綜合償付能力達標的最低要求分別是50%、100%,為了保持正常經營,被償付能力吃緊問題困擾的險企,今年仍需做好業務增長與償付能力達標之間的平衡。
在償付能力不達標的兩家企業中,中法人壽已被資本金不足問題困擾多年,其去年四季末的償付能力充足率為-7738.04%,較上季末的-6739.43%繼續惡化。中法人壽稱,基于償付能力充足率問題,公司已啟動業務管控、費用管控、投資管控等償付能力管理的相關措施,并加大與各方的溝通力度,加快公司增資進程。
長安責任保險償付能力不足則源自保證保險業務賠付增加,計提準備金。去年三季度末,該公司償付能力首次大幅降至負數,僅為-41.5%,四季度末再降至-152.6%。該公司稱,目前正在積極推動增資事宜。
其他險企中,產險公司償付能力都相對充足,壽險公司中有2家償付能力逼近紅線。其中,珠江人壽去年四季末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04%,環比提升2.11個百分點。百年人壽綜合償付能力為100.65%,環比下滑近3個百分點。其中,2018年8月百年人壽召開股東大會決定,發行不超過43億元資本補充債券。百年人壽稱,昨日銀保監會和央行已批復其發行資本補充債券。
兼顧償付能力達標
償付能力對應的資本,是保險公司作為金融企業開展業務的本錢,其是否充足,意味著投保人的利益是否有保障。也因此,償付能力不足的險企,會有業務限制。
比如,前述的中法人壽和長安責任保險,都被責令增加資本金,被限制開展一定業務,被停止增設分支機構。
而償付能力吃緊的公司,為了保持正常經營,也要精細考量各項業務對資本的影響,避免償付能力不及要求。
據記者了解,去年即有保險公司,因為償付能力即將亮紅燈,因此對保險業務開展了“精準銷售”。相關保險公司人士坦言,如果單純追求業務增長,很可能償付能力將很快不達標,公司需要在達成保險業務目標和保證償付能力充足之間做好平衡,時刻盯著業務變化對償付能力的影響,在償付能力最低要求之上,限量開展業務。
可以預見的是,今年這些償付能力比較危急的險企,仍要依據償付能力情況開展業務,做好二者平衡,同時增資任務也迫在眉睫。
部分險企償付能力問題解決
相對仍然面臨償付能力問題的險企,去年也有公司增資相關事項獲批,解決了償付能力不足的難題。
其中之一是吉祥人壽。吉祥人壽去年三季度末綜合償付能力僅為85.43%,屬于不足的公司,而去年12月28日,銀保監會批準其增資事項,這使得該公司綜合償付能力不足的問題得以解決。
類似的還有新光海航人壽。該公司償付能力在去年二季末為負數,屬于嚴重不足,但隨著下半年公司股權變更以及增資事項獲批,公司注冊資本從5億元增至12.5億元,償付能力得到補充,去年四季末達6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