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目前我國經濟增長平穩、國際收支基本平衡、財政金融狀況良好、外債水平較低、外匯儲備充足以及審慎管理加強,人民幣未來維持在一個合理均衡水平區間波動的可能性較大。
8月24日夜間,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發布公告稱,絕大多數中間價報價行已經對“逆周期系數”進行了調整,預計未來“逆周期因子”會對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發揮積極作用。
受此消息提振,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迅速飆升。截至發稿,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夜盤拉升逾200點;離岸人民幣對美元日內大漲逾600點,逼近6.82關口。
據了解,這并不是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行首次引入“逆周期因子”。2017年5月,為了適度對沖市場情緒的順周期波動,外匯市場自律機制核心成員基于市場化原則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模型由原來的“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調整為“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逆周期因子”。引入“逆周期因子”有效緩解了市場的順周期行為,穩定了市場預期。2018年1月,隨著我國跨境資本流動和外匯供求趨于平衡,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行基于自身對經濟基本面和市場情況的判斷,陸續將“逆周期因子”調整至中性。
外匯交易中心表示,當前,我國經濟穩中向好,經濟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增長動力加快轉換,增長韌性較強,人民幣匯率有條件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近期受美元指數走強和貿易摩擦等因素影響,外匯市場出現了一些順周期行為。基于自身對市場情況的判斷,8月份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行陸續主動調整了“逆周期系數”,以適度對沖貶值方向的順周期情緒。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就目前的內、外部環境而言,重啟“逆周期因子”這一工具確實有它的必要性。
“美元在4月中旬走強以后,人民幣承壓較重。人民幣匯率經過這一輪的波動,其階段性跌幅已經不小。這種情況說明市場貶值的預期、順周期行為的預期以及‘羊群效應’等在一定程度上給市場帶來了負面的影響,因此在這個時點適當地進行對沖是有必要的。”連平說。
下一階段,人民幣匯率能否轉向升值?連平分析稱,一部分還要取決于美元指數。“一方面,美國貨幣政策可能會進一步朝著正常化方向推進;另一方面,預期美國經濟在三季度會保持相對較高的增速,加之美國處在較主動的位置,某些政策對外沖擊力較大,這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推高美元指數。”他表示,人民幣出現明顯升值趨勢的時機還未成熟,但如果美元走弱,人民幣會迎來階段性升值,
連平表示,鑒于我國經濟增長平穩、國際收支基本平衡、財政金融狀況良好、外債水平較低、外匯儲備充足以及審慎管理加強,人民幣未來維持在一個合理均衡水平區間波動的可能性較大。但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伴隨著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的變化,人民幣匯率的合理均衡水平區間也會相應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