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期待已久的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已經初見眉目。12月14日晚間,滬深交易所發布了改革后的退市制度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退市新規”),對于四類強制退市指標均有完善。其中,交易類指標方面,新增“連續20個交易日在本所的每日股票收盤總市值均低于人民幣3億元”的市值指標。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2月22日《證券日報》記者發稿前,滬深交易所A股市場上市公司數量為4120家(包含12月22日新上市的4家公司),45%的上市公司總市值在3億元-50億元之間,24%的上市公司總市值在50億元-100億元之間,31%的上市公司總市值超過100億元。
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發稿,A股市場總市值在10億元以下的上市公司共有35家,市值最低的為3.97億元。這35家上市公司中,除了一家目前暫停上市的公司外,其余均為ST和*ST公司。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35家上市公司中,今年三季報每股收益為負的有30家,占比高達85.7%,而全部A股市場上市公司三季報每股收益為負的占比僅為15.3%,顯示低市值與業績差之間有一定的關聯性。業績差的上市公司的低市值是市場用腳投票的結果,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市場機制的有效性。換句話說,低市值公司即便未達到市值退市標準,其觸發財務退市風險相對較高,投資者對此應充分重視和警惕。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暫無企業最新總市值以及最近20個交易日(11月25日—12月22日)平均總市值低于3億元。不過,最近20個交易日日均總市值低于10億元的上市公司有29家,其中28家為ST或*ST公司,且最低僅為4.72億元,低于5億元的共2家。
董忠云認為,近兩年隨著監管層持續加強上市公司監管,著力提升上市公司質量,A股市場退市機制不斷成熟完善,退市逐步多元化、常態化。截至2020年12月22日,A股市場已有18家上市公司強制退市,14家上市公司重組退市。雖創歷史新高,但相較于A股市場4120家的上市公司總量和今年新上市的376家公司數量來說,退市家數和退市率依然偏低。最新發布的退市新規擬進一步完善退市指標并縮短退市流程,退市渠道將進一步暢通,預計未來退市個股呈現不斷增多的趨勢是大概率事件。
“對于投資者來說,應進一步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堅持價值投資理念,選擇具有良好基本面支撐的個股作為投資標的,避免去博弈績差股甚至ST或*ST股。此外,投資者也可更多通過基金、資管產品等形式來投資A股市場,通過分散投資降低個股‘踩雷’風險。”董忠云建議。
談及進一步優化退市規則對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有何助力?董忠云認為,長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在注重“優勝”的同時,還要實現“劣汰”,暢通的退市渠道是資本出清風險、長期保持活力的必要機制,也是成熟資本市場的特點。世界交易所聯合會數據顯示,2007年至2019年間,全球主要資本市場的退市公司數量超過IPO公司數量。高退市率對于確保資本市場優勝劣汰競爭機制的發揮和吸引全球資金有重要作用。對于我國A股市場來說,將出現擾亂市場秩序、綜合經營指標持續惡化等情況的公司清出市場,是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維護投資者權益的治本之策。同時,通過優勝劣汰促進A股市場提質增效也是孕育牛市的必要條件。
“在注冊制改革持續推進的背景下,資本市場的大門越敞越開,越來越多的企業能夠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但持續經營出現問題以及出現重大違規的上市公司也需要有序退出市場。”華財新三板研究院副院長、首席行業分析師謝彩認為,完善的退市制度可以避免資本市場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有利于讓我國資本市場成為一個有進有出的、暢通的市場,有助于建立一個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從而有效發揮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昌校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