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王一君在創作陶藝制品 杜瀟瀟 攝
6日,來自中國、俄羅斯、馬來西亞、韓國、美國、澳大利亞6個國家的40多位陶瓷藝術大師齊聚云南省臨滄市臨翔區碗窯村,參加2019云南臨翔國際柴燒創作營活動。陶藝大師現場制作陶藝制品,將臨滄本土的民族文化,山水風情融入自己的作品中。
據悉,該活動是第七屆臨滄亞洲微電影藝術節的重要活動之一,活動主題為“薪火鑄就藝術之美,柴燒盡顯國際魅力”。來自世界各地的陶瓷藝術大師齊聚一堂,共同傳承陶瓷文明,推動陶瓷產業高質量發展。
臨滄碗窯村代代相傳的土陶技藝有近300年歷史,至今仍完整保留9條龍窯,是云南省第三批省級物質文化遺產。楊丕祥是臨滄本地的陶藝師,有三十多年的制陶經驗,他告訴記者,“我們本土的陶制品偏向實用性,缺少藝術性和審美性,產品附加值較低。這次活動有助于本土文化與國際接軌,期待能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圖為陳莉樺在創作陶藝制品 杜瀟瀟 攝
“碗窯村至今依然保持著資源原生態、陶瓷原生態以及很深的文化脈絡,所以在發展陶瓷生產的同時,更應該注重陶瓷傳統的保護,用這種最寶貴的‘傳統語言’與世界對話。”來自山東淄博的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王一君是本次創作營的發起人之一,他表示,創作營就是要讓來自國內外的藝術大師們認識當地的材料和風土人情,融入工藝性、民族性,從而創作出講述臨滄故事的作品,讓傳統文化通過陶瓷綻放出來。
來自馬來西亞的陶藝大師陳莉樺表示,臨滄碗窯村土陶技藝的特殊之處在于柴燒,燒出的作品感覺比較自然,刻意、人為的痕跡比較少,這種技藝很少見。“我在采風過程中受到臨滄秀美風光的啟發,希望把風景融入作品中記錄下來。這樣的活動能夠讓不同地區的陶藝師們互相交流學習,在我以后的創作中肯定會加入很多這次新學到的東西。”陳莉樺如是說。
據了解,在接下來的幾天,中外藝術家們將舉行現場創作表演、開窯、國際柴燒研討會、作品展覽及義賣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