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鄭州進入垃圾強制分類倒計時,越來越多的細則也在逐步出臺。7月21日上午,在鄭州市召開的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會上,下發了《鄭州市2019年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方案中明確:今年底前,鄭州市內5區和4個管委會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7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0%以上。對居民生活垃圾分類主體的補貼標準為戶均20~25元/月。
同時,《鄭州市大件垃圾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和《鄭州市廢舊織物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等兩個辦法也對外公布,鄭州市民對廢舊家具和舊衣服等不能再隨意遺棄了,而要定點投放。其中大件家具可由專業機構上門回收,市民不用掏錢。另外,之前飽受質疑的,遍布各小區的五花八門的舊衣物捐贈箱,也將由城管部門統一整頓,統一設置,統一捐贈,避免出現去向不明的情況。
在同日下發的《鄭州市2019年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中,明確了到2019年底前,鄭州市內五區和四個管委會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7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0%以上。此外,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達標覆蓋率也須達到70%以上,2020年底前達到95%以上。
針對有物業管理的小區,物業管理企業是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責任人,并納入誠信考評體系。物業管理企業在考評合格的基礎上,依據鄭州市相關規定,按照居民生活垃圾分類戶均20-25元/月的標準進行補貼,其中市財政補貼10元/月,剩余部分由各區財政承擔。
對無物業企業管理的小區,將引進運營企業組織實施生活垃圾分類相關工作的模式,由運營企業承擔生活垃圾分類的相關職責。補貼標準同上述有物業公司管理小區。
而作為鄭州生活垃圾分類末端的重要一環,鄭州市各區分揀中心的建設一直備受關注。此次《方案》中也明確,鄭州市內五區和四個管委會要把區級分揀中心建設當成“一把手”工程來抓,確保2019年底前建成投運。
此外,方案中還要求,新建農貿市場須配套建設有機垃圾就地處理設施,現有的果蔬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原則上日產2噸以上果蔬垃圾的都要實施果蔬垃圾就地化處理。在智慧化方面,鄭州市將研發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監管平臺,實現對生活垃圾前端分類、中端收運和末端處理的全過程智慧化監管,達到各類生活垃圾及其再生品源頭可追溯、流向可跟蹤、信息可查詢的監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