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18年,一位偉人誕生,他的名字叫李時珍。公元2018年,我們迎來了這位偉人的誕辰500周年。
為了緬懷這位“醫藥雙圣”、中醫藥的鼻祖,弘揚李時珍精神,各地紛紛啟動了迎接“李時珍誕辰500周年”活動。
什么是李時珍精神?有人說,他是“中國古代百科全書”,也是“世界文化名人”;有人說,他的《本草綱目》體現了中國古代醫藥學的最高成就,是世界醫藥文化發展的里程碑;還有人說,他重辨病證,立法嚴謹,用藥得當……
2018年即將迎來“紀念李時珍誕辰500周年”系列活動的高潮,這實際上也是為了充分挖掘李時珍醫藥文化的深刻內涵和時代價值,以推動中醫藥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代表中醫藥文化的最高成就
李時珍之所以成為一種精神,不僅代表了中醫藥文化的杰出成就,也成為世界了解中醫藥文化最理想的“窗口”之一。
《本草綱目》是李時珍一生最高的成就,全書收載藥物1000多種,比前人增加300多種;載入藥方1萬多個,比前人增加4倍。他繪制的1000多幅插圖,形象地表現了各種藥物的復雜形態。《本草綱目》還涉及到自然科學的許多領域,如動物、植物、礦物、化學、地質、農學、天文、地理等。該書問世后,先后被翻譯成日、法、德、英、拉丁、俄、朝鮮等十余種文字,獲得了世界范圍的贊譽。英國研究中國科技史的著名專家李約瑟稱贊說:“明代最偉大的科學成就是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其實,李時珍的成就并不止于此。“紀念李時珍誕辰500周年”聯合促進會成員戴鴻銘指出,李時珍以批判的態度來繼承、發揚傳統的中醫藥文化,這種求真、務實的精神是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思想財富。
李時珍研究每味藥總是先參考諸家本草,考核諸家異同,用自己的觀察試驗結果,加以參證,指出或糾正了古籍醫書的一些不足或錯誤。如《本草經》中只載枸杞之名,未言明藥用部位。《本草衍義》說枸杞是梗皮,李時珍說:“竊謂枸杞:苗、葉,味苦甘而氣涼;根,味淡氣寒;子,味甘氣平,氣味既殊,則功用當別。”
正是依靠這種批判繼承和調查研究相結合的研究方法,使李時珍能夠在古人成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發前人未到之處”。
做中藥離不開“李時珍精神”
李時珍,字東璧,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曾為皇家太醫,辭官返鄉后行醫,創立東璧堂。從1565年起,李時珍先后到湖北、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藥物標本和處方,并拜漁人、樵夫、農民、車夫、藥工、捕蛇者等為師,參考歷代醫藥等方面書籍925種,耗時27個春秋,三易其稿,終于完成192萬字的《本草綱目》。
談到對“李時珍精神”的體會,戴鴻銘感慨地說,為什么“中醫亡于中藥”的觀點流行,就是因為有些中藥的從業者比較浮躁,急功近利,導致中藥材的質量得不到保證。“你可以設想一下,以當時的條件和道路環境,李時珍要走遍全國那么多的地方,弄清那么多的疑難問題,沒有恒心與毅力、刻苦鉆研的精神是做不到的。”
國家提倡企業家要有工匠精神,而藥品是特殊藥品,藥材的好壞關系到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工匠精神對于中藥生產企業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但現實是:目前市場上中藥材的質量良莠不齊,如農藥殘留、重金屬超標等,對中藥在國際上的聲譽造成了不良的影響。戴鴻銘指出:“從表面上看,國家出臺了有利于中藥行業發展的政策,形勢很好,但事實上中藥產業還存在不少問題。”
因此,學習和發揚“李時珍精神”不但是響應國家的號召,而且是解決當前中藥產業存在癥結和發展“瓶頸”的理想途徑。
傳播中醫藥文化需要“李時珍精神”
李時珍醫藥集團總裁楊明江認為,中醫藥的傳承首先是文化的傳承,沒有文化傳承,振興中醫藥就無從談起,就會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從這個角度來說,“紀念李時珍誕辰500周年”活動的重要意義正在于此。
據了解,“紀念李時珍誕辰500周年”不僅在國內各地陸續舉行,還走出了國門,從而讓更多的外國消費者也了解這位偉人的生平和事跡,通過了解李時珍而了解中醫藥文化的悠久歷史和博大精深,因為了解了中醫藥文化而成為支持者。
當前,為了拓展新的發展空間,許多連鎖藥店紛紛開辦中醫館。不過,據媒體調查,不少中醫館的生存狀態堪憂,年輕的消費群對中醫藥文化不了解是主要原因之一,鑒于此,一些有識之士紛紛把傳播中醫藥文化作為發展中醫館的突破口。
戴鴻銘表示,希望“紀念李時珍誕辰500周年”能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也希望有志于弘揚中醫藥文化的業內士積極參與,“以紀念李時珍誕辰500周年”活動為契機,共同擔負起振興中藥產業的重任,不僅讓中醫藥在國內發揚光大,還要讓中醫藥走向世界。”
紀念李時珍誕辰500周年
為紀念李時珍(1518-2018)誕辰500周年,共同弘揚李時珍精神,發展中醫藥文化,繁榮大健康產業。“紀念李時珍誕辰500周年”聯合促進會在福建、安徽、黑龍江、浙江、湖南、廣東、四川、云南等省份陸續開展了“紀念李時珍誕辰500周年”啟動大會,活動深得中醫藥政、企、學、研、媒等單位的大力支持與高度認同,在全國掀起了中醫藥熱潮。
2016年12月13日,福建啟動
2016年12月27日,安徽啟動
2017年2月17日,黑龍江啟動
2017年3月11日,浙江啟動
2017年3月26日,廈門啟動
2017年4月28日,湖南啟動
2017年6月17日,廣東啟動
2017年8月1日,四川啟動
2017年9月22日,陜西啟動
2017年12月8日,云南啟動
2017年12月16日,梅州啟動
我是A67版面分割線
專家學者寄語中醫藥與李時珍
“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李時珍誕辰500周年紀念活動。正在緊鑼密鼓的積極籌備各項準備工作,將爭取國家層面舉辦高規格的李時珍誕辰500周年紀念大會和公祭活動。”
湖北省衛計委副主任 姚云
“李時珍中醫藥國際大講堂在傳遞中國中醫文化、弘揚李時珍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想借此傳播優秀中醫藥文化,共同探討‘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下,中醫藥文化如何發展和推廣。”
中國文化譯研網主任 徐寶峰
“李時珍出生于中醫世家,醫術精湛。《本草綱目》具有五個方面的特點:第一,鴻篇巨制,內容豐富;第二,實事求是、敢于創新;第三,綱目分類,特別先進;第四,注重實踐,實地考察;第五,漁獵群書,搜羅百氏。”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所長 胡曉峰
在我國偉大的醫藥學巨匠,藥圣李時珍誕辰500周年之際,謹攜福建藥師界同仁,追憶圣賢,戮力同心,將以李時珍及其《本草綱目》為標志的中醫藥文化,于傳承中升華,在創新中發展,轉化成獨特的健康資源、巨大的經濟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重要的生態資源,為服務健康中國戰略,推進“一帶一路”的建設,造福全人類,作出新的貢獻!
福建省藥師協會會長 林若芳
▲任德權——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
▲陶劍虹——CFDA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醫藥經濟報總編
▲黃澤骎——中國藥店管理學院院長
▲邵旭東——21世紀藥店報總經理
▲和中浚——四川省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醫史文獻博士生導師
▲梅全喜——廣東省中山市中醫院藥劑科主任中藥師
▲鄒康祿——四川德仁堂(控股)集團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