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12月23日10時,全國首例因“冷凍卵子”而引發的一般人格權糾紛在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案件緣起于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拒絕為31歲的單身徐女士提供“凍卵”服務。
原告徐女士表示,有人認為單身生育會造成很多社會問題和道德問題,但她認為,有沒有權利養育孩子,應該是由女性自己來衡量、評估和決定的。
所謂“凍卵”,就是冷凍卵子,從母體里把卵子取出來冷凍保存,這樣可以阻止卵子隨著人體衰老而質量降低,等到自己想生育的時候再取出來使用。
近年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冷凍卵子的案例在世界范圍內不斷增加。數據顯示,2009年美國凍卵女性的數量僅為475人,2015年達到6207人,2018年可能高達78000人。
對于國內公眾來說,了解這項技術是從演員徐靜蕾開始。2013年,她宣布自己在美國凍了9枚卵子,并稱之為“世界上唯一的后悔藥”。林志玲等影星緊隨其后,引發社會對單身女性生育權的討論。
根據民政部的數據,2018年,中國單身成年人口已經超過2億,獨居成年人口超過7700萬,中國第四次單身潮正式來臨。可以說,經濟能力日益強大的單身女性要求冷凍卵子的訴求在此時爆發,是有著深刻的社會背景的。
但,開放單身女性凍卵要求,尚有許多問題需要直面。每一項技術的進步,都不只是人類生存和生活質量的改變,更是對人類家庭倫理以及人倫社會關系的挑戰和改變。
首先,從技術層面看,凍卵對女性身體沒有太大的損害,但保證存活率上還不是太成熟,“后悔藥”并不萬無一失。
其次,從單身女性本身來說,凍卵與日后試管嬰兒有著直接的關聯,而且大概率是作為單身家庭來撫養孩子。單親家庭育兒的重擔,單親家庭孩子的社會化的人格健全,將是一個挑戰。
其三,在法律層面上,單身女性凍卵需求與現行法律尚不相洽,這也是此次訴訟的緣起。根據原國家衛計委2003年修訂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范》規定,“禁止給不符合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法規和條例規定的夫婦和單身婦女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2017年12月,原國家衛計委曾在其官網回應稱,將密切關注“冷凍卵子”等技術發展,積極做好可行性研究,審慎推進臨床應用。
凍卵接下來的問題一一如果只是為了保留健康卵子而循正常婚姻方式生產、將生產時間延后還好一一是將受精卵子移入女性子宮的問題。而在既定人類關系及其倫理中,受精即是某種社會關系的結果,也是隨生產而產生的社會關系的前提。
因此,凍卵,如果只是為凍而凍,那的確只涉及(女性)個人權利。但卵子是社會關系發生的介子,而凍卵的下一步或最后目的和結果,可能并不僅僅涉及個人權利。
在這個意義上,面對所謂相關法律滯后問題,確實應當審慎,從多維社會關系與倫理角度考慮之。
關鍵詞: 單身女性“凍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