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在位于美國芝加哥市南郊蘭辛鎮的家里,身形瘦小的卡亞·恩朱比抑揚頓挫地背誦著《弟子規》,語調標準,吐字清晰,大大的眼睛里透出聰慧。
現年10歲的黑人男孩卡亞出生于芝加哥,父母來自非洲。今年6月,在2019年“文化中國·水立方杯”海外華人中文歌曲大賽芝加哥賽區決賽中,卡亞以“特別選手”身份參賽,憑借一曲深情感人的《當你老了》獲得兒童組冠軍。他身著大紅唐裝舉著獎杯的照片登上當地華文媒體,引發小小的“轟動”。近日,記者來到卡亞的家,探尋這一家人與中國文化結緣的故事。
天生中國緣
一進卡亞家的客廳,就感受到濃濃的中國文化氣息:墻上掛著“吉祥”“如意”大紅中國結和祥云裝飾物,書架上擺著《漢英雙解新華字典》《新實用漢語課本》等中文書籍。桌上攤開的紅紙上寫著漂亮遒勁的毛筆字,讓人難以相信這是一個美國孩子的書法作品。
“他對中國文化簡直是癡迷,前幾天還在家里哼一首歌,名字叫什么來著?”母親貝琳達言語中滿是慈愛。一旁的卡亞馬上用中文回答:“《中國我的家》!”接著他大聲唱了起來:“在那遙遠的東方,有個美麗的地方,她的名字叫中國,非洲到中國我要找到家的方向……”
說起卡亞熱愛中國文化的緣起,連他父母都感到有點不可思議。貝琳達說,卡亞兩歲時在電視上看到一個教漢語的少兒節目,從此對漢語產生濃厚興趣。他跟著電視節目學會了兒歌《兩只老虎》,后來甚至癡迷到睡覺前必須聽媽媽唱《小兔子乖乖》才能進入夢鄉。
兩年前,在卡亞的強烈要求下,卡亞的父母在當地的希林中文學校給他報了名,每周六都要驅車一個多小時送他去上課。中文學校的全天課程包括中文、數學、書法和唱歌,但卡亞一點兒也不感覺累,“我非常喜歡,每次都覺得時間過得好快,學習漢字就像做游戲一樣有趣。”
現在,卡亞幾乎每天都要看中國的電視節目,同時跟著網絡視頻學習漢語。他尤其偏愛中國烹飪節目,像如何包包子、包餃子等,甚至學會了書寫“世界上最難的漢字”——“biang”字。
卡亞喜歡唐詩和《三字經》《弟子規》,也喜歡說中文繞口令。談起愛學中文的原因,他說,南非前總統曼德拉說過,如果你用一個人聽得懂的語言跟他交流,你的話會進入他的腦子;如果你用他的母語和他說話,你的話會進入他的心里。“我想跟中國人愉快相處,用漢語交流。我也非常喜歡中國文化,喜歡功夫。”
卡亞的中文名叫“朱云龍”,和他最喜歡的功夫明星李小龍有一字相同。卡亞說,他還沒去過中國,以后很想去看看長城、北京、少林寺,去吃“biangbiang面”。
濃濃中國情
貝琳達說,她以前對中國一無所知,自從兒子迷上漢語,她對中國有了親近感,逐漸體會到中國文化之美。現在她已愛上中國的舞蹈、音樂、服裝等,全家也多次參加當地的元宵節等傳統中國節日慶祝活動,懂得了不少中國文化和習俗。
父親戴維說,卡亞性格外向,一家人去當地中餐館吃飯經常會“遇到麻煩”,因為好多人喜歡跟小家伙聊天,有時熱鬧得連飯都不能好好吃。“卡亞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門,當地華人社群對我們張開了雙臂。”他語氣中透著自豪。
卡亞聰明好學,年僅10歲已上8年級,比同班同學小3歲左右,門門功課成績優秀。朋友們都認為他是一個“神奇小子”。
“我對卡亞有很高的期待,平時對他要求嚴格,中國朋友們叫我‘虎媽’。”貝琳達笑著說。她覺得華人學生聰明又勤奮,經常讓卡亞向華人孩子學習,而卡亞也交了很多華人朋友。
卡亞年齡不大,但對未來已經有了清晰的規劃。他的理想是到中國讀大學,主修生物醫學工程,輔修漢語。“中國很大,人口眾多,技術也先進,會有很多發展機會。”
戴維非常支持兒子追求自己的夢想。在他看來,中國不僅人口多,而且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之一,能夠流利地跟中國人溝通非常重要。“中國對非洲的貢獻很大,在非洲有很多投資,卡亞掌握漢語后還可以在中非之間發揮橋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