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證駕校教學質量,規范駕駛員培訓的教學過程,很多地方都規定,學員只有學滿一定學時之后,才能參加考試拿到駕照。但學時制到了一些駕校那里,卻遭遇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式的窘境。
江蘇蘇州市民王先生向媒體反映,長期以來,當地規模最大的駕校蘇州交運駕校違規使用多種作弊器材,為學員在駕駛技能培訓過程中造假刷學時。類似的事件并不鮮見,就在半年前,江蘇揚州的多家駕校被媒體曝光學時造假,而刷學時的手法,與蘇州這家駕校的一模一樣。去年4月,江蘇丹陽監管部門也查處過類似的事件。
指紋識別、GPS定位……按理說,輔助管理的技術越來越先進,為何仍然防不住駕校培訓的造假沖動?
一方面,一些駕校并不以培養合格的駕駛員為目標,而只是單純地追求多掙錢的商業目的。因此,他們努力拉攏生源,盡量增加布點,但到了最關鍵的培訓環節,卻反而不那么在意了。很顯然,學員花的時間越少,駕校所花的成本就越少,還能招收更多的學員。利益驅動之下,一些駕校不惜違規冒險。
另一方面,一些學員也僅僅以拿到駕照為目的,而不是以學好駕駛技術為目的。在這種“形式主義”考駕照目標的驅動下,學時制就多少顯得有些“浪費時間”,當然是偽造學時更“劃算”。
但是,對于學員來說,連基本的學車時間都沒有得到保障,駕駛技術能過關嗎?機動車駕駛不光是一種理論知識,還是一門復雜的應用技藝,交通狀況更是復雜多變,連駕校學時都要造假,真正上了路,能應付瞬息萬變的路況車況嗎?偽造學時固然能更快地拿到駕照,但如果駕駛能力不夠扎實,這份駕照不是自欺欺人嗎?
這些年來,我國的機動車數量和駕駛員人數都在高速增長。根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交通運輸部發布的一份報告,雖然近年來我國道路交通事故降幅明顯,但依然高發。目前,我國道路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數仍高居世界第二位。
駕照不光是對一個人駕駛技術的認可,也是一份涉及生命的許可。它意味著一個人在駕駛車輛時可以對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負責。有些事情出點錯,或許還可以彌補;但開車上路時技術不過關,卻很可能是“要命”的問題。
嚴格遵守相關部門關于駕駛員培訓的規定,并不是“走流程”那么簡單,而是為了減少“馬路殺手”的出爐,是對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尊重。遏制道路交通事故高發、降低交通事故傷害任重道遠。第一步,就應該從嚴格把好駕校培訓關開始。(土土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