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眾多腫瘤患者而言,抗癌藥物價格高昂是其治療過程中難以回避的問題。針對這一痛點,覆蓋醫保外靶向藥費用保障的“特藥險”悄然亮相。
惡性腫瘤已經成為威脅中國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在各種癌癥治療手段中,靶向治療可以延長患者生命期、提升生存質量。據了解,目前,仍有一些治療效果不錯的藥物未能納入國家醫保目錄,不少腫瘤患者因此背上沉重的經濟負擔。
針對這一痛點,部分商業保險機構開始著手開發“特藥險”。其中,平安養老險于去年7月正式上線了“平安特定疾病靶向藥團體醫療險”。這一團體醫療保險產品覆蓋或部分覆蓋社保內外特定疾病靶向藥費用并提供就醫資源協調等服務,可幫助患者緩解“看病貴”“看病難”。
去年8月,泰康人壽推出了業內首款“個人特藥保險”,為肺癌等7種常見癌癥的17種常用靶向藥提供院外購藥保障。
保險業界評價認為,“特藥險”將商業醫療險、腫瘤醫療服務與特藥服務進行優化組合,解決了一般消費性商業健康險無法保障的院外購藥需求難題。“特藥險”的出現不僅是健康險產品形態的創新,更是保險行業“潛入”醫療保障體系發現民眾需求、解決健康痛點的創新。
不過,與相對成熟的重疾險等相比,“特藥險”目前尚處于“試水”階段。據記者了解,受限于“定價無數據、風控無措施、服務無網絡”現狀,大多數保險公司尚無能力開發此類險種。此外,藥品審批和醫保政策的變化、醫保藥品目錄和臨床規范的調整等,也令“特藥險”開發面臨變數。
“借力”第三方管理企業(TPA),成為“特藥險”起步階段的主要路徑選擇。一方面,引入第三方管理企業令保險機構擁有更加精準的醫學數據以支持相關產品的精算。另一方面,“特藥險”的保險責任網絡從醫院擴展至藥店,借助第三方管理企業能力可對特效藥方進行審核,保證對患者恰當治療費用進行報銷。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兩款“特藥險”的“腫瘤醫療服務和特藥服務”均由腫瘤領域商保合作平臺思派健康提供。思派健康常務副總經理董棟表示,保險機構和第三方管理企業合作,有助于在保險保障之外,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就醫管家服務以及完整的藥品可及性網絡。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此前發布的一份報告認為,隨著人口老齡化及民眾健康需求不斷上升,商業健康保險市場將繼續呈現快速發展勢頭,預計到2020年規模將超萬億元。業界認為,在健康險市場整體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特藥險”等針對細分人群、特定需求的各種創新健康險產品也將不斷擴容。
來自思派健康的信息顯示,目前已有多家保險機構就“特藥險”產品的醫療及藥品服務與其進行合作對接。董棟預計,今年下半年保險市場或迎來“特藥險”產品的集中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政府相關部門陸續實施或醞釀一系列政策加強癌癥、罕見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包括加快境內外抗癌新藥注冊審批、將更多抗癌藥物納入醫保等。這也意味著,基本醫療保險體系保障加上“特藥險”助力,有望緩解腫瘤患者“用不起”靶向藥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