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上市公司”找上門來幫忙運營網站,瀏覽量每天都有增加,看似為正常推廣,其實這些數據竟是“上市公司”員工自己瀏覽點擊的;而這家公司,甚至沒有一名合格的技術人員……
記者今天上午獲悉,近期,上海公安機關經過縝密偵查,成功破獲一個以維護和推廣APP、微信小程序、互聯網站等為幌子,實施詐騙行為的犯罪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32名,查實被害人涉及全國十幾個省市,有近300名,涉案金額達人民幣2000余萬元。
“上市公司”屢屢追加協議
從事物流行業的倪女士想把業務拓展到互聯網平臺,于是就注冊了一個網站,但是點擊量一直不高。
2017年11月,倪女士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是香港上市的“豪賦”公司業務員,公司系統評審認為倪女士的網站有很大潛力,可以通過運營將這個網站做大做強,并提出了平臺完善、試運營、中期、長期的一攬子計劃。“對方介紹他們有很強大的技術團隊和運營人員,可以幫我的網站推廣,給了很多許諾。我當時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花了9萬元,簽了3年的合同。”倪女士說。
雙方約定,平臺推廣后如有商戶入駐,入駐和廣告等費用由“豪賦”公司與倪女士“二八分成”。此后不久,倪女士就接到消息:有7家商戶要入駐她的互聯網平臺,確定商戶每年的廣告費用是主頁2萬元、副頁1萬元左右。
正當倪女士盤算按照這樣的趨勢每年可以進賬多少時,商戶方卻提出,網站平臺的維護推廣時間只有三年,必須延長到十年才行。由于幾天后就要簽約入駐,不想放過這次機會的倪女士不得不與“豪賦”公司簽訂了十年的平臺維護協議,并支付了21萬元費用。
之后,商戶方又提出網站必須具備支付功能,為了順利簽下這批商戶,倪女士又按照“豪賦”公司業務員的指點,花費20萬元將平臺從“行業版”升級到“商城版”。
可是,自此以后,倪女士左等右等,都沒等到所謂的7家商戶簽約入駐,更沒有任何廣告費用收入。
流量原是員工手動點擊
之后,倪女士的平臺除有點擊數和流量變化外,沒有任何運維推廣等其他服務跡象,更沒有對方一開始所勾勒出的美好圖景。面對質詢,“豪賦”公司的業務員則總是逃避推脫。
倪女士越想越感覺不對勁,2018年底,她來到嘉定公安分局報案。結合轄區內同類型案件報案情況,經過了解相關行業經營方式,嘉定警方發現“豪賦”公司極有可能是一個以運維推廣網絡產品為幌子的詐騙團伙。該案很有可能不是個案,而是一個涉及多名被害人的重大案件。
偵查中,犯罪分子的馬腳漸漸露了出來:“豪賦”公司接洽制作的網頁、小程序、APP成型很快且模板統一,基本在簽約的第二天就可以完成,交付給客戶的網站成品幾乎一模一樣,明顯是套用同一個網頁模板制作,這與正常運維網址的周期有巨大出入。后期網站、APP應用等點擊量增加幅度極有規律,每天都在固定時間增加1000次左右,看似有人在瀏覽,實則為“豪賦”公司員工逐一點擊或利用軟件點擊。同時,那些所謂的“入駐商戶”也是公司員工假扮的。
另外,被害人原有的網站被替換為新注冊的網站,域名發生變化,無法給網站帶來收益,這也體現了他們的不專業。
詐騙手段精準“點對點”
經調查,警方發現,“豪賦”公司雖然有30余名員工,但其中絕大部分為銷售業務人員,實際進行網站運維的技術人員僅有一人,而且此人也并非IT行業專業人員。
“ 傳統的詐騙手段是‘廣撒網’,這起案件則是‘點對點’。通過搜索關鍵詞查找微信小程序,犯罪團伙精準鎖定目標:受騙人員涉及全國各地,都是運營各種食品、紙制品、二手車等細分行業的小業主,他們期望能把自己的互聯網平臺做好,但普遍缺乏網站平臺的運維知識。”嘉定公安分局經偵支隊副支隊長馮亮介紹,該犯罪團伙為了獲取信任,除了將自己公司包裝成所謂的“香港上市公司”、引入虛假數據、制作精美網頁等方式外,還會在一些網站上給被害人的平臺打廣告,讓被害人信以為真、一步步陷入騙局。
今年1月8日,專案組兵分多路,一舉抓獲犯罪嫌疑人32名,查實被害人涉及全國十幾個省市,有近300名,涉案金額達人民幣2000余萬元。目前,王某、杜某等19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合同詐騙已被檢察機關批準逮捕,羅某等13名犯罪嫌疑人被取保候審,案件正在進一步偵查中。
警方提醒,此類犯罪手法新穎,相關企業或個人在運營推廣互聯網產品的時候,一定要尋找真正有實力、有能力的運維企業合作,在合作的過程中一定要有法律意識,要對相關項目嚴格把關,可咨詢法律、經濟、網絡等專業人士進行綜合評估,避免受騙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