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科創50 ETF開售,讓昨天的基金市場熱鬧異常。華夏、易方達、華泰柏瑞、工銀瑞信等4家公募的科創50 ETF正式發行,累計獲得千億元市場資金的追捧。這意味著,科創板指數投資時代開啟。
認購火熱
50億基金半小時售罄
半日售罄,甚至半小時售罄,可見資金認購科創50 ETF的熱情有多高。昨天首批4支科創50 ETF正式發售,僅售一天,認購起點為1000元。
從各渠道消息看,上午10時,發售僅過半個小時,華夏科創50 ETF現金認購就已接近50億元募集上限,將觸發比例配售;10時30分,易方達科創50 ETF現金認購規模也超過50億元,觸發比例配售;11時30分,華泰柏瑞達到50億元募集上限。
截至當日17時,相關數據顯示,4支基金發售成績單顯示,首批科創50 ETF認購總規模達1000億元左右。其中,華夏基金大賣超400億元,易方達276億元,華泰柏瑞超180億元,工銀瑞信募集接近100億元。
單日認購規模達到1000億元,這一數字超過當年兩支滬深300 ETF首發申購500多億元的歷史紀錄。由于每只基金都設定50億元的首募規模上限,按規定將啟動比例配售,以首募規模最大的華夏基金為例,資金獲配比例預計將不到12%。
市場認可
科創板龍頭長期價值向好
ETF是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的簡稱,投資者購買某一只ETF基金,就相當于購買了基金跟蹤的指數,取得與該指數基本一致的收益。
科創50 ETF就是以科創50指數為跟蹤目標。科創50指數是首只科創板指數。根據編制方案,科創50指數由上交所科創板中市值大、流動性好的50只證券組成,反映最具市場代表性的科創板企業的整體表現。
易方達基金認為,科創50成分股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戰略新興產業,且平均研發支出占營業收入比例高達13%,充分體現了科創板創新驅動的特征。作為科創板指數化投資的產品,科創50 ETF在市場具有明顯的稀缺性,是市場首批可以借用指數化形式投資科創板市場的公募基金產品。
火熱的認購背后,市場分析認為,一方面可看出市場并不缺錢,另一方面也可看出市場對科創板大市值龍頭公司長期投資價值的認可。此外,科創50 ETF前期預熱比較充分,從產品申報到正式發行持續做了兩個多月投資者教育,投資者對科創50指數的投資價值和風險收益特征認識比較充分,各家基金公司也下大力氣做好投教工作。
風險分散
仍應避免一次性買入
由于科創板制度的包容性,虧損企業、同股不同權、紅籌等各類新經濟企業競相登陸A股。近期,螞蟻集團、京東數科和吉利汽車等新經濟科創龍頭,也紛紛遞交上市申請,科創板已具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力和市場吸引力。
華泰柏瑞基金表示,當下的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科技創新力量,科創板的推出有其歷史必然性。“正因如此,此次科創板ETF發行的意義更是非同一般。”科創板ETF為廣大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分享科創碩果、把握時代主旋律的便利工具。
按照科創板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規定,普通個人投資者除需兩年投資經驗外,還需50萬元的資金門檻,這把不少股民擋在科創板門外。科創50 ETF的推出,相當于為更多投資者打開間接投資科創板的大門。也就是說,小散股民可通過購買基金,間接參與科創板投資。比起買股票,指數投資可以平滑個股波動風險,也能分享到科創企業發展的紅利。
“科創板已經進入了指數投資時代。”上交所副總經理闕波昨天表示,科創板企業“盈利前景廣闊,但波動性較大”的特點給習慣于傳統估值方法的投資者造成一定的投資壁壘,科創50 ETF的推出在為科創板輸入大量穩定新增資金的同時,也可以通過指數化投資來進行風險分散。
截至9月22日,科創板已有179家上市公司,總市值29097.61億元,平均市盈率為92.08倍。對科創板市盈率,市場也有一些聲音質疑,認為目前是否過高。對此業內人士提醒,盡管分散的指數化投資可降低個股風險,但卻無法完全規避風險,因此投資者還是應當避免一次性買入或追漲殺跌行為。(記者 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