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市場有一筆2000億元一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中國人民銀行當天發布公告稱,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于合理充裕水平,當日不開展逆回購操作,亦無MLF操作。
在每月中旬新作或續作MLF成為“慣例”的情況下,5月15日還將迎來0.5個百分點的定向降準落地。央行是否會實行“雙降”,對于部分國債期貨投資者來說備受期待。不過,“雙降”能否順利落地,市場預期并不一致。
截至5月14日,央行已連續30個工作日未開展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前次開展逆回購操作還是在今年3月31日,從4月份起,逆回購操作已連停一個半月,停做時間之長為近年來罕見。
有關市場人士認為,正如各方面信息所顯示,當前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
一方面,回購市場成交維持高位。最近銀行間市場上債券質押式回購日成交額基本都在5萬億元左右。另一方面,貨幣市場利率持續保持在歷史低位。5月13日,在銀行間市場上,存款類機構質押利率債的隔夜回購利率(DR001)一度成交0.54%,創下歷史新低,全天加權平均利率也跌破0.7%關口至0.68%,處于歷史低位水平。7天期品種(DR007)加權平均利率也只有1.26%,大幅低于央行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2.2%)。在長期限方面,1年期股份行同業存單發行利率也不過1.7%左右,大幅低于1年期MLF利率。
4月3日,央行決定對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和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于4月15日和5月15日分兩次實施到位,每次下調0.5個百分點。4月15日的定向降準已實施,釋放資金約2000億元,5月15日定向降準將再次釋放約2000億元資金。
江海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屈慶認為,考慮到央行通過再貸款投放了大量基礎貨幣,而且周五還將有2000億元降準資金到位,縮量續作可能性大。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運用降準、降息、再貸款等手段,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把資金用到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上。引發市場對于“降息”的更大期待。
國盛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熊園認為,以更大政策力度對沖疫情影響,意味著貨幣政策基調更偏寬松,預計5月份會有MLF和貸款市場報價利率 (LPR)降息。
“隨著經濟社會逐漸恢復正常秩序,貨幣政策也進入到觀察期。從央行角度看,一方面需要觀察經濟恢復程度,另一方面也要關注過于寬松的資金面或資金面寬松預期是否會導致機構過快加杠桿。”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認為。(記者 姚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