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資標準關系到每個人的錢袋子,尤其在疫情期間,最低工資標準更是為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起到“兜底”作用。
據中國網財經記者梳理,截至目前,上海、北京、廣東、天津、江蘇、浙江等6省份月最低工資標準(指第一檔標準,下同)超過2000元,上海以2480元的標準位列全國榜首。
6省份月最低工資標準超2000元 上海2480元位居全國榜首
從統計數據來看,31個省份中,上海、北京、廣東、天津、江蘇、浙江6個省份月最低工資標準超過2000元。上海月最低工資標準為全國最高,達到2480元;廣東省深圳市位列全國第二,為2200元;北京月最低工資2120元為全國第三名。
值得注意的是,記者梳理歷年數據發現,從2016年以來,上海月最低工資標準已連續4年位居全國榜首。而且,以目前形勢看,今年上海將繼續保持第一名。
除“第一階梯”的6個省份外,山東、河南、河北3地月最低工資標準均在1900元“階梯”;月最低工資在1800元“階梯”的省份有6個,1700元有8個,1600元有7個;安徽最低工資標準第一檔為1550元,排在全國末尾。
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方面,北京、天津、上海、廣東等4省份小時最低工資標準均超過20元。其中,北京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為24元;其次是上海,為22元。
桂閩青今年已上調最低工資標準 天津因疫情宣布暫緩調整
從最新調整來看,進入2020年,福建、青海、廣西已經上調最低工資標準。
福建從2020年1月1日起,調整全省各地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后福建省月最低工資標準由現行的五檔縮減為四檔,分別為1800元、1720元、1570元、1420元;非全日制用工小時最低工資標準也相應設四個檔,分別為18.5元、18元、16.5元、15元。與調整前相比,月最低工資標準各檔平均值平均增幅8.4%,年均增幅3.3%。
2020年1月1日起,青海省月最低工資標準由1500元/月調整為1700元/月;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未調整,繼續按15.2元/小時執行。
廣西日前下發通知,對最低工資標準進行調整,自2020年3月1日起執行。其中一類地區月最低工資標準上調至1810元,非全日制最低工資標準為17.5元/小時。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業復工復產,2020年本市暫緩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天津市人社局副局長李惠廷3月9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根據《最低工資規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令第21號),最低工資標準每兩年至少調整一次,2015年,人社部將調整周期改為每兩年至三年至少調整一次。天津市目前最低工資標準為2050元,在全國列第五位,前四位分別是上海、深圳、北京、廣東。
疫情之下生產經營受阻 最低工資標準為低收入者“兜底”
疫情籠罩下的二、三月份,部分企業延長停產時間,還有部分中小微企業面臨經營困難。在此之下,員工工資如何保障?最低工資為員工生活作“兜底”。
業內認為,疫情之中的標準上調對增加職工收入,特別是對提高低收入職工的工資水平,將起到直接拉動作用。職工的失業保險金、醫療期內的病假工資以及單位停工、停業等情況下,職工的基本生活費都將隨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而上漲。
從事人力資源工作多年的董女士告訴中國網財經記者,對高收入者來說,最低工資標準影響較小,但是對低收入者來說,卻是能保障他們的基本權益和基本生活。
小麗在家鄉小縣城一家餐館做服務員,一個月工資是1600元,正好是當地的最低工資線。對她來說,最低工資的調整關系到她是否能夠漲工資。
除了處在最低工資標準線上的人,最低工資標準也關系到疫情期間患病、隔離以及無法復工的員工收入。
以北京市為例,1月23日,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明確了醫療期工資、隔離期工資、返京復工假期等相關待遇。其中,職工醫療期中,企業應當根據勞動合同或集體合同的約定,支付病假工資,病假工資不得低于北京市最低工資標準的80%。
對于因疫情未及時返京復工的職工,企業可以優先考慮安排職工年休假。職工在年休假期間享受與正常工作期間相同的工資收入。職工未復工時間較長的,企業經與職工協商一致,可以安排職工待崗。待崗期間,企業應當按照不低于北京市最低工資標準的70%支付基本生活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