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20年,不良資產處置市場再迎“國字頭”機構入場。《經濟參考報》記者17日從銀保監會官網獲悉,銀保監會日前發布《關于建投中信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轉型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批復》,同意建投中信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更名為中國銀河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銀河資產”),要求自批復之日起六個月內完成轉型工作。
據悉,銀河資產成為第五家全國性資產管理公司(AMC)。銀保監會此次批復并未透露銀河資產規模,公開數據顯示,建投中信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為19億元。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肖遠企在17日舉行的銀保監會通氣會上表示,對于銀河資產的監管政策與此前四大AMC保持一致,沒有特殊安排,業務沒有行業限制,允許全國范圍內設立分支機構。
此次銀河資產獲批,是自1999年中國四大AMC成立以來,金融監管部門首度批復成立全國性AMC。與此前四大AMC由財政部控股不同,銀河資產由中信證券、建銀投資于2005年共同出資成立,受讓中國老牌券商華夏證券非證券類資產,以資產管理公司的標準進行經營。目前,其股東為中央匯金和中信證券,分別持股70%和30%。
多年來,中國不良資產市場保持“4+N+銀行系”的格局。其中“4”代表四大國有AMC,N為50多家地方性AMC,銀行系為五大行資產投資公司。近期首家外資控股的AMC進入中國,加之此次銀河資產獲批,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今后我國將形成“5+N+銀行系+外資”的新格局。
新機構的加入是否會加劇不良資產處置行業競爭?業內對此看法不一。
標普全球發布的報告預計,未來兩到三年,四大AMC的市場份額將降至80%至90%。該報告稱,四大AMC的地位或將隨著新參與者進入而被逐漸削弱,而新的不良資產處置方式將給不良資產提供方提供新的選擇。
曾剛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當前不良資產數量持續上升,為最大限度挖掘資產價值,AMC行業的擴容和發展十分必要。就目前觀察,不良資產行業資源豐富,合作明顯多于競爭。同時,資產管理公司購買不良資產的數量主要取決于其資本金規模。在我國,國有AMC與外資相比規模較大,因此在競爭上仍然具有絕對優勢,其主導地位不會輕易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