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證監會發布修改后的《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創業板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暫行辦法》和《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統稱“再融資新規”),此次修改顯著放寬了對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上市公司定向增發股票的監管要求,具體包括對認購者限售期、定向發行對象人數、最高發行折價、定價基準日認定等方面的放松。
機構普遍認為再融資新規對創業板,特別是對大創新科技成長類更為受益。隨著再融資政策放開,國家重點扶持產業方向的中小型科技企業將最為受益。
三大變化有望提振定增市場
此次調整的主要內容一是降低創業板再融資門檻。取消創業板股票定增連續2年盈利的條件;取消創業板公開發行證券最近一期末資產負債率高于45%的條件。二是優化股票定增制度安排。靈活對戰略投資者的定價,調整定增定價和鎖定機制,將定價范圍由九折改為八折;將鎖定期分別縮短至18個月和6個月,且不受減持規則限制;增加定增對象數量,將股票定增對象數量統一調整為不超過35名。三是將再融資批文有效期從6個月延長至12個月。適度放寬股票定增融資規模限制,由此前不得超過本次發行前總股本的20%提高至30%。
中信建投策略團隊認為,再融資新規正式發布,監管要求再放松,定增市場有望提振。2019年以來,重組新規出臺,疊加此次再融資新規正式發布,監管有望進入新一輪松周期。國盛策略認為,中長期來看,雙向擴容的長牛正在孕育。松綁再融資勢必會吸引來自各路機構、產業資本的中長期資金加速入市,為其提供入場機會及渠道。整個資本市場將迎來籌碼端與資金端的雙向擴容,在注冊制、退出機制等制度建設逐漸完善下,資本市場將更加健康成熟、更好地服務于實體。
持續關注三條主線
中金公司策略研究團隊認為,科技、醫藥、消費及先進制造等新經濟領域、中小企業可能更為受益,券商、資管類公司等也將受益于再融資的活躍。在行業配置上,中信建投建議后面持續關注三條主線,一是科技創新轉型升級主線,二是逆周期調節主線,三是需求壓縮后回復主線。
盛策略認為,整體來看,最受益再融資松綁的行業為成長行業(TMT、醫藥)、部分中游行業(機械設備、電氣設備、化工、公用事業)。與此同時,此次政策調整一方面帶動企業再融資需求回暖,并為券商投行提供業務增量,從而帶來業績改善;另一方面,將提升市場活躍度、推動市場長期健康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