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之后,保險公司的2019年業績表現陸續揭開面紗。
今年2月初,瑞泰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下稱瑞泰人壽)發布的2019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該公司凈利潤由盈轉虧,當年第四季度虧損143.72萬元,最新一期的風險綜合評級為B級。
就在此前的1月10日,銀保監會發布的《中國銀保監會人身險部關于近期人身保險產品問題的通報》顯示,瑞泰人壽因產品條款表述問題被點名。
銀保監會指出,在對產品核查時發現,人身險公司在產品條款表述方面主要問題包括條款表述與法律規定不符、條款表述不清晰、條款表述易引發糾紛等。其中,瑞泰人壽、瑞華健康、中德安聯、國華人壽等公司部分產品條款中關于具有管轄權的法院范圍約定,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關于地域管轄的規定不符。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于2004年1月的瑞泰人壽保險是第一家總部設在北京的合資壽險公司。股東方為國電資本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國電資本)和耆衛人壽保險(南非)有限公司(下稱耆衛人壽),分別持股50%。
國電資本成立于2009年,是國家能源投資集團的全資子公司,主要從事金融投資及資產管理、資產受托管理、投資策劃、咨詢服務等業務。外方股東耆衛人壽是耆衛集團所屬的全資子公司,是南非最大、實力最雄厚的金融服務提供商。耆衛集團1845年誕生于南非,總部位于南非開普敦,主營業務包括長期儲蓄、保險和投資。
雖然背靠著中外方股東的雄厚實力,瑞泰人壽的發展歷程卻并不平順。從保險業務收入方面來看,歷年年報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8年,瑞泰人壽分別實現保險業務收入724.25萬元、0.42億元、0.97億元、1.43億元、1.98億元、5.75億元、4.71億元、3.79億元、5.57億元,增長顯得較為乏力。從盈利方面來看,數據顯示,自2010年至2017年,該公司除了2015年實現盈利0.15億元外,其余年份皆處于虧損狀態。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萬能險)在瑞泰人壽的發展過程中一直占據著比較重要的位置。相關數據顯示,自2013年以來該公司萬能險在其規模保費中的占比一直超過五成,其中份額最大的年份出現在2013年,占比高達93.74%;份額最少的一年為2015年,仍舊占有57.73%的比例。
然而,隨著萬能險強監管時代的來臨,本就業績不佳的瑞泰人壽不免再遇瓶頸。2016年、2017年不僅出現接連虧損,其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兩項關鍵指標也一直低于150%。
這一形勢延續到2018年才終于有所扭轉,不過當年其也僅實現194.86萬元微利。
步入2019年,瑞泰人壽的經營情況略有好轉。2019年前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其第一至三季度分別實現凈利潤3.89萬元、602.43萬元、107.15萬元。不過,第四季度虧損143.72萬元。
此外,瑞泰人壽2019年四個季度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皆分別為235.26%、232.48%、218.19%、205.72%,處于持續下滑狀態。
值得關注的是,此前萬能險銷售高峰也一定程度影響到公司的凈現金流。2019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該季度瑞泰人壽基本情景下經營活動實際凈現金流約為-1.19億,與上季度預測值-0.36億相比,凈現金流入減少約0.83億。主要原因包括:保費收入現金流入較上季度預測減少約2.21億,醫療基金現金流入較上季度預測增加約0.26億,退保賠付、費用支出等現金流出較上季度預測減少1.12億。
瑞泰人壽表示,在本次基本情境未來三個月現金流預測中,由于受到歷史萬能險銷售高峰期影響,公司業務凈現金流出現資金缺口,但隨著萬能險賬戶資產規模縮減,現金流壓力同比呈現一定程度的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