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北京貓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天眼查資料上新增了一條行政處罰信息。行政處罰決定書京東市監工罰(2020)10號顯示,因為“經營者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北京貓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被北京市東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決定處以罰款20萬元。
1月20日,據新浪科技消息,針對“虛假宣傳被罰”一事,貓眼回應稱,去年年初一次優惠觀影活動中,有其中一家合作機構合約到期,但在宣傳頁面中沒有及時刪除,導致宣傳內容與實際不符。得知用戶反饋后,已第一時間變更了宣傳頁面,并進行了嚴格的排查,未對消費者造成實際經濟損失。貓眼表示,對于宣傳內容與實際不符,深感抱歉。公司現已接到監管部門通知,會積極配合監管部門要求,持續優化業務流程,守法合規經營,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
2019年10月,中國網曾報道過有用戶在參加完“貓眼電影”的拉新活動后遭遇“獎金無法提現”的問題,質疑平臺存在虛假宣傳、有意欺騙消費者的問題。貓眼電影在接受采訪時否認了上述質疑,辯稱提現失敗主要是平臺服務器近期正在系統維護,用戶提現需要錯開時間,同時還將部分用戶未能成功提現的原因歸咎于“不符合活動規則”。當時,根據貓眼官方宣傳,拉新人贏紅包活動是指當用戶邀請一位未注冊好友,即可獲得2元至8元左右不等的金額獎勵,并可通過微信提現,并在10個工作內到賬。
天眼查數據同時還顯示,2019年,貓眼公司共出現3起行政處罰記錄,北京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還先后分別罰款7萬,3萬,7萬元。主要涉及未取得《營業性演出許可證》代理銷售周杰倫洛陽演唱會,未經批準,擅自出售德云社三里屯演出門票,以及代理銷售《陳情令》國風音樂演唱會門票,未明示演出最低時長及演出最低曲目數量等,被認定涉嫌存在擅自從事營業性演出經營活動的違法行為。
而貓眼去年在票務和經營方面的問題并不僅僅只有幾次行政處罰。2019年10月24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公布了有關2019年十一假期的一份報告,根據《“十一”假期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消協監測到“消費維權”類信息多達589.9238萬條,日均信息量就有49.1603萬條。其中在線票務類相關消費維權信息達25551條,負面信息有5258條。且報告顯示,在線票務類的輿情高峰事件是“貓眼單方面退票”。相關負面輿情信息還包括在線票務存在客服電話打不通、訂單無故被取消等問題。
2019年4月17日,河南駐馬店有影迷爆料稱,他12日通過貓眼電影平臺買的《復仇者聯盟4》電影票,每張售價33.9元。13日上午,他收到短信通知稱,因“設備故障”已經退款了。影院工作人員的解釋他們起初搞錯了影廳級別,錯當成了“IMAX廳”。接到投訴后才決定強制退票。待影院把級別改回普通“激光廳”,重新上線買票發現票價反而漲了21元。
杭州的賈先生表示,2019年4月12日,他在貓眼電影上買了兩張4月24號凌晨第一場的電影,一張50元,兩張花了100元,但付款后卻一直顯示出票中。十幾分鐘后,貓眼電影發來短信顯示出票失敗,原因是網絡故障,并把100元購票款退給了他。20分鐘后,賈先生再次購票時發現,同一個電影院、同一個時間段、同一場電影,變成了108元一張票。
2019年10月21日,江蘇徐州的趙先生稱,他在貓眼電影上買好票之后,發現買錯地點,隨即向客服打電話要求退票,但得到的回應是“票不能退”。而此前的今年7月,也有貓眼用戶向媒體投訴稱,自己在貓眼電影平臺購買的電影票因臨時有事提前一小時退票,等待客服處理三小時未果,客服還強行關閉對話。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查詢發現,貓眼電影原名“美團電影”,由美團網于2012年2月推出。2013年1月更名為“貓眼電影”。 2015年7月貓眼電影獨立為美團網旗下全資子公司貓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2015年7月13日,美團公布2015年上半年總體和各項業務數據。其中貓眼電影2015年上半年交易額達60億元,超過2014年全年,占70%市場份額。
2017年9月21日,互聯網+電影平臺貓眼和微影時代宣布實現戰略合作,共同組建一家新公司“貓眼微影”(天津貓眼微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港股簡稱“貓眼娛樂”,01896.HK)。新公司將以貓眼為主體合作雙方相關業務,貓眼將注入全部業務,包括電影和演出票務業務、行業專業服務、電影投資宣發等。微影時代將電影票務、演出業務及相關資產合并注入新公司。光線、微影、騰訊、美團點評將成為公司主要直接股東,微影原股東在新公司的股份通過微影持有。
截至2020年1月21日,貓眼娛樂開盤價13.70港元,收報13.08港元,跌0.62港元,跌幅達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