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半年多、歷經四輪問詢,近日瑞松科技闖關科創板IPO的進程有了新的動態。
上交所1月13日披露,科創板擬上市公司深圳市道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松科技”)注冊生效。據了解,此次瑞松科技在科創板申請IPO,擬募集資金約3.75億元,分別用于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生產基地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償還銀行借款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財務數據顯示,2016年~2018年,瑞松科技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都呈現持續增長。不過,2016年~2019年上半年瑞松科技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僅約5%。此次募集資金用途中,研發中心建設項目擬投入募集資金金額1.35億元,而當中的研發費用約740萬元,僅占總投資比例5.01%。
此外,瑞松科技的客戶主要集中汽車領域,并且客戶集中度進一步提高。2018年以來國內汽車市場遇冷,汽車銷量整體出現下滑趨勢。在研發投入較低、客戶行業景氣度低迷等情況下,瑞松科技如何保證未來的成長性?基于此,《中國經營報》記者聯系瑞松科技方面,截至發稿暫未獲得回復。
主要客戶行業景氣度下降
資料顯示,瑞松科技專注于機器人系統集成與智能制造領域的研發、設計、制造、應用、銷售和服務,產品及服務除主要應用于汽車行業外,同時擴展到汽車零部件、3C、機械、電梯、摩托車、船舶等行業。
近年,瑞松科技的營業規模處于增長態勢。數據顯示,瑞松科技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55億元、7.05億元、7.36億元、3.19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339.73萬元、5842.38萬元、6857.81萬元、1771.94萬元。
不過,從毛利率情況來看,2016年~2019年上半年,瑞松科技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1.62%、21.84%、21.72%和20.64%,而同期可比公司毛利率均值分別為28.54%、28.0%、25.38%、23.16%。
而在眾多業務中,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是瑞松科技收入的主要來源。2016年~2018年,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收入占瑞松科技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8.42%、82.75%和84.03%。2019年上半年,該比例為81.92%。
據了解,瑞松科技的主要客戶包括廣汽乘用車、廣汽豐田、廣汽本田、廣汽三菱和廣汽菲克等廣汽集團及合資汽車廠。2016年~2019年上半年,瑞松科技的前五大客戶大多為汽車行業的相關企業,瑞松科技的客戶集中度相較前些年變得更為集中。2016年~2019年上半年,瑞松科技前五大客戶收入之和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48.01%、51.50%、76.82%、72.64%。
不過,2018年以來,國內汽車市場遇冷,汽車銷量整體出現下滑趨勢。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以下簡稱“乘聯會”)數據顯示,2019年1~12月狹義乘用車零售同比下降7.4%,較2018年的-3%的增速下降較大。乘聯會認為,這是超預期的下滑。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近日接受采訪時提到,“2020年中國車市發展趨勢如何還得看宏觀經濟的整體走勢,從目前來看,回暖力度不大,難以在2020年實現正增長,預計將出現全年2%的負增長。未來幾年,中國車市也將繼續呈現低速增長態勢。”
瑞松科技也在招股書中提到,若我國汽車行業景氣度持續大幅下降,則有可能導致公司對客戶應收賬款不能回收,或壞賬準備計提不足的風險,亦有可能導致公司經營業績出現下滑的風險。
募資資金主攻建廠及補血
據了解,此次瑞松科技在科創板申請IPO,擬募集資金約3.75億元,分別用于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生產基地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償還銀行借款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其中,計劃用于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生產基地項目約1.40億元、研發中心建設約1.35億元、償還銀行借款6000萬元、補充流動資金等項目4000萬元。場地投入金額約為前兩項募投項目合計金額的50%左右。工業機器人項目中場地投資額為0.82億元,占比58.57%;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場地投資額為0.52億元,占比38.52%。
根據項目備案以及環評批復情況,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生產基地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在2015年已經獲得備案,項目備案號為2015-440116-35-03-010663。
此外,用于償還銀行借款及補充流動資金的數額就已占擬募集資金的約1/4。數據顯示,2016年~2019年上半年,瑞松科技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1.52%、57.17%、61.30%和55.53%。瑞松科技方面提到,截至2019年6月末公司資產負債率較高,一方面是公司所處行業對流動資金需求較大,隨著公司經營規模持續擴大,公司流動資金需求增加;另一方面,隨著公司新生產基地的投入,公司投資活動現金流出較大。
而在多項募投項目中,研發中心建設項目擬投入募集資金金額1.35億元,當中的研發費用約740萬元,僅占總投資比例5.01%。
2016年~2019年上半年,瑞松科技研發投入金額分別為2689.21萬元、2983.27萬元、3058.12萬元和1639.03萬元,占營收比例分別為4.11%、4.23%、4.15%、5.13%。而五家國內同行業可比公司2016~2018年的平均水平分別為5366.96萬元、7143.09萬元、8952.72萬元、3391.30萬元,占比依次為4.13%、4.76%、4.8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