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投資者情緒“晴雨表”之稱的融資融券余額,在時隔一年半后再次跨過萬億元關口。
綜合上交所和深交所公布的融資融券數據,截至12月18日,滬深兩市融資融券余額達10068.45億元。其中,滬深兩市融資余額9929.77億元,融券余額138.68億元。值得關注的是,這是自2018年4月16日(近20個月)以來,兩融余額首次跨過萬億元關口。
“兩融余額再度突破萬億元,其實在意料之中。”粵開證券研究院資深策略分析師譚韞琿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坦言,當前,無論是內部環境還是外部環境均明顯向好。從外部環境上看,近期美股指數再度震蕩走高,進一步提振全球權益市場的風險偏好;從國內環境來看,政策面、相關改革力度以及企業盈利預期均展現出穩中向好的基調;加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召開,預計未來逆周期的穩增長政策有望持續發力,貨幣政策基調也偏寬松。整體上看,這些因素均助推此次兩融余額登上萬億元關口。
那么,對比2018年4月16日兩融余額站上萬億元關口,這兩次市場環境又有哪些不同呢?
巨豐投顧投資顧問總監郭一鳴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兩融余額與A股市場之間的相關性較強。從近兩年的情況來看,萬億元始終是兩融余額的瓶頸。從今年來看,無論是從估值水平、投資者情緒以及三大國際指數納A所帶來的增量資金入市等,利好因素明顯增多,而這將可能繼續助推兩融余額走高。
領秀財經首席分析師張冠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當下的時間節點來看,兩融余額突破萬億元關口,一方面與外部風險緩和有關,另一方面,無論是8月份轉融資費率的整體下調,或是《融資融券交易實施細則》的正式實施,尤其是兩融標的股票數量由950只增至1600只,這使得未來兩融市場的承載量不斷增加。除此之外,當前兩融余額突破萬億元所對應的市場平均估值,亦相對較低,進一步吸引了投資資金的入市。
展望未來,郭一鳴認為,隨著風險偏好的提升,預計兩融余額在短期內或繼續保持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