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以“穩健”著稱的仁恒置地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仁恒置地”)開始走上了追求規模擴張的道路。
公開資料顯示,仁恒置地踏足房地產市場26年,在15個重點城市開發有50余個項目。2018年,仁恒置地的流量銷售金額為303億元,2019年,仁恒置地將銷售目標定為500億元。假設該目標能踩線完成,這意味著仁恒置地的銷售額同比漲幅超過65%,這一增長幅度在公布2019年業績目標的上市房企中排名首位。
財經評論員嚴躍進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仁恒置地以前做高端,利潤上做的比較好,但限價以后不好做,所以開始走做大規模的道路。
嚴躍進認為,仁恒置地今年500億元的目標實現起來還是有壓力的,因為今年市場確實降溫了,且降溫力度比前兩年都要大。克而瑞披露的數據顯示,1-11月,仁恒置地全口徑銷售金額為439.9億元,距離實現目標有約60億元的差距。
或許受銷售業績不及預期的影響,仁恒置地在今年的土拍市場中也顯得頗為保守。數據顯示,仁恒置地今年1-11月新增土地價值為53.2億元,比2018年同期的87.1億元下降了38.9%。對此,嚴躍進點評稱,這說明仁恒置地今年還是重心在銷售,但是不排除明后年還是會有拿地。在嚴躍進看來,仁恒置地明后年還是想去沖擊規模的。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曾經有多家與仁恒置地類似,以品質立足的房企在被規模誘惑后,在加快周轉追求規模的道路上讓曾經引以為傲的品質與服務快速滑坡。素來秉持“善待土地,用心造好房”建設理念的仁恒置地似乎也陷入了這個怪圈。
在人民網領導干部留言板上,有武漢仁恒公園世紀業主投訴稱,該樓盤存在變相捆綁軟裝包的現象。公開資料顯示,武漢仁恒公園世紀項目由武漢仁恒竹葉山置業有限公司開發建設,根據天眼查數據,仁恒置地間接持有該公司55%的股權。
無獨有偶,仁恒置地位于天津海教園的項目也遭到了客戶的投訴,客戶留言稱海教園仁恒海和院在未取得商住房銷售許可證的情況下,開盤前就以排卡的名義收取客戶3萬元的“意向金”,時間長達20天;且在推銷過程中欺瞞客戶,未充分告知不利因素。據了解,仁恒海和院的開發企業是天津仁恒和海置業有限公司,天眼查顯示,仁恒置地間接持有該公司60%的股權。
另據媒體公開報道,仁恒置地南京標桿項目仁恒江灣城曾因學區配套不兌現引發大規模業主維權,蘇州仁恒項目更被爆出“豪宅變鬧新房”,蘇州仁恒雙湖灣現“天崩地裂”,深圳仁恒巒山美地被指“偷天換日”,30多名業主拒收樓等等,這也讓仁恒置地深陷“誠信門”“維權門”漩渦,讓其多年鑄就的品質口碑遭受質疑。
對此嚴躍進指出,類似仁恒置地的企業現在肯定是要抓住全國其他省會城市的一些市場需求,積極來進行產品、土地項目和品牌的擴張,但這個時候也需要注意品質,如此前有些房企在規模化以后也有可能出現品質下降,這個時候會影響客戶對他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