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監管部門持續“重拳出擊”,嚴懲中介機構違法違規行為。其中,券商股票質押業務成處罰“重災區”。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各地證監局網站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下半年以來,已有8家券商因股票質押業務展業或風控不規范被調查或處罰,分別是中郵證券、萬聯證券、財富證券、申港證券、南京證券、國盛證券和華寶證券。罰單合計11份。
折射券商股票質押業務現存問題
從處罰類型來看,主要有三大類:一是因股票質押業務部分項目融資用途管理不嚴格。例如,因未針對各項目具體質押率調整標準制定相應的內部制度,具體質押率估算隨意性較大,對客戶融資用途未進行跟蹤和核查,8月份,陜西證監局對中郵證券采取責令整改的監管處罰決定。9月20日,申港證券、華寶證券也因被上海證監局發現公司股票質押業務部分項目融資用途管理不嚴格的問題而分別收到罰單。
二是在開展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中,存在對融入方準入盡職調查不充分的問題。例如,今年8月份萬聯證券收到了廣東證監局出示的警示函。警示函指出萬聯證券在開展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中,對融入方盡職調查存在較大缺陷。財富證券也因此原因被開具監管警示函,今年9月份,湖南證監局認為,財富證券在開展股票質押業務中,待購回期間未能持續有效地對融入方經營、財務、對外擔保、訴訟等情況進行跟蹤,從而對財富證券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
三是在開展股票質押業務時,存在未嚴格執行公司的內部制度,未落實合規經營要求的問題。例如,9月23日,江西證監局對國盛證券采取出局警示函措施,發現國盛證券為客戶辦理股票質押業務的質押數為5750萬股,融資額為1億元,但質押完成后,標的股票市場整體質押比例為48.56%,超過了公司風險管理委員會制定的“單一A股股票市場整體質押數與其A股股本的比≤48%”的風險限額。江西證監局認為,國盛證券應健全并有效執行公司內部控制制度,加強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合規管理和風險防范,保持合規穩健經營。
綜合來看,上述三大問題類型已成為目前券商收到股票質押業務相關罰單的主要原因。
兩家券商收到紀律處分事先告知書
事實上,目前券商股票質押業務現存問題主要包括部分業務定位不清、風險意識不強、審核把控不嚴、盡職調查不完備和貸后風險管理流于形式等。對于該業務所存問題,監管部門已根據相關政策對券商股票質押業務依法從嚴處理。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因股票質押回購交易違規,下半年已連續有兩家券商收到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權限暫停3個月的紀律處分事先告知書。
10月16日,財富證券母公司湖南財信投資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發布公告稱,因股票質押回購交易違規,財富證券于10月8日收到上交所、深交所紀律處分意向書和紀律處分事先告知書。
公告內容顯示,財富證券在開展股票質押業務中,待購回期間未能持續有效地對融入方經營、財務、對外擔保、訴訟等情況進行跟蹤,財富證券涉嫌違反相關規定。上海證券交易所會員部擬提請上海證券交易所紀律處分委員會審核,對公司予以暫停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權限3個月的紀律處分。深圳證券交易所也表示,擬對財富證券作出暫停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權限3個月的處分。
南京證券也于同一時間收到相關擬暫停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權限3個月的紀律處分,并于10月10日對該事項進行公告披露。
事實上,早在今年上市券商半年報披露期,已有多家A股上市券商陸續收到交易所的半年報問詢函,這些問詢函中的問題均直指券商股票質押業務。不難看出,監管部門正通過多維度方式以維護券商股票質押業務良性發展。
監管部門對此強調,下一步,證監會機構部還將會同各地證監局繼續加強對證券公司場內股票質押業務的監管與現場檢查,存在問題將依法從嚴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