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戰線再收縮 華潤萬家出售子公司
繼轉讓北京、山東多家門店后,華潤萬家再出售三家北京子公司。近日,天津華潤萬家生活超市有限公司的兩家子公司和華潤超級市場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
根據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公告披露顯示,掛牌轉讓的這三家公司近年來虧損嚴重。
2018年,北京華潤萬家生活超市有限公司營業利潤虧損1617.09萬元,凈利潤虧損1593.72萬元。樂購特易購商業(北京)有限公司營業利潤虧損2383.03萬元,凈利潤5478.39萬元。2019年上半年,北京華潤萬家生活超市有限公司營業利潤虧損897.5萬元,凈利潤虧損762.31萬元。樂購特易購商業(北京)有限公司營業利潤虧損1133.4萬元,凈利潤虧損324.33萬元。北京鮮物潤美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營業利潤虧損126.02萬元,凈利潤虧損125.98萬元。與此同時,上述華潤萬家公司還保持著較高的負債率。
根據公告,北京華潤萬家生活超市有限公司及樂購特易購商業(北京)有限公司的負債率在100%左右徘徊。截至2019年6月,以上兩家的負債率分別為97.25%和114.26%。
事實上,2019年上半年以來,華潤萬家已經將旗下北京、山東的大賣場門店或關閉或轉手他人。2019年3月,北京商報記者走訪發現,華潤萬家在北京的多家門店盡管標牌未換,但是門店內部已經變成物美超市,華潤萬家酒仙橋店、分鐘寺店、昌平萬科店等5家大賣場已經由物美接管運營。5月20日,華潤萬家則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項目產權網上,將山東華潤萬家生活超市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掛牌轉讓,徹底撤出了山東市場。
伴隨消費習慣變遷與電商沖擊等因素,大賣場業務已經成為不少零售商前進的“包袱”,尤其是對于跨區域經營的企業來說,經營成本很高。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華潤萬家早就有弱化大賣場業務的跡象。早在2015年,被華潤萬家收購的樂購超市北京部分門店就已經轉手物美。隨后華潤萬家又陸續關閉了多家華潤萬家大賣場,截至2015年6月,華潤萬家在北京有12家大賣場,但是經營并不理想,除去整合Tesco的影響,其大賣場業務在北京一直是虧損狀態。與此同時,華潤萬家在北京的發展重點放在Olé、blt精品超市等小業態上。
零售業專家胡春才表示,近幾年大賣場業態在中國市場的頹勢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過去,華潤萬家、家樂福等大賣場主要以品類齊全、價格低廉為優勢,而現在電商平臺在商品品類上更齊全、價格更為便宜,因此也對大賣場這一業態在客流、銷售額方面的沖擊最為明顯。另外,隨著大部分老門店的租約相繼到期,大賣場承擔的租金成本也越來越高,每平方米所能貢獻的銷售業績并不理想。對比來看,越來越多小業態超市備受青睞,這些超市不同于傳統大賣場,面積小、生鮮占比高、選址相對靈活,以更貼近消費者的姿態受到了廣泛認可,重點布局小業態成為更多零售商發展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