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A股融資融券標的擴圍正式落地。日前,證監會指導滬深交易所修訂的《融資融券交易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正式出臺,擴大融資融券標的范圍,對融資融券交易機制作出較大幅度優化。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產業部副主任卞永祖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擴大兩融標的股票范圍可以讓更多股票具有做空機制,避免股價非理性上漲,有利于整個股市的健康發展。同時,擴大兩融標的股票范圍也讓股東多了融資渠道,在當前形勢下,對于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很有好處。
具體來看,《實施細則》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是取消了最低維持擔保比例不得低于130%的統一限制,改為由證券公司根據客戶資信、擔保品質量和公司風險承受能力,與客戶自主約定最低維持擔保比例。二是完善了維持擔保比例計算公式,除了現金、股票、債券外,客戶還可以證券公司認可的其他證券等資產作為補充擔保物,增強補充擔保的靈活性。三是將融資融券標的股票數量由950只擴大至1600只。標的擴編后,市場融資融券標的市值占總市值比重由約70%達到80%以上,中小板、創業板股票市值占比大幅提升。
從此次《實施細則》的特點來看,卞永祖表示,納入企業的范圍有所擴大,由于當前我國股市處于估值洼地,相當多的股票價格很低,更多的股票可以通過融資做多,將對這些股票構成利好。取消最低維持擔保比例不得低于130%的統一限制,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有利于減少質押股票的強行平倉,也有利于整個股市的穩定。
談及此次兩融業務松綁可以帶來多少增量資金,中信改革發展基金會研究員趙亞赟對記者表示,個人預計兩融余額短期內或增加20%的資金(約為1800億元)。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表示,《實施細則》的出臺有助于進一步增強市場流動性,激發市場活力,尤其是融資融券標的擴容之后,有助于穩步提高中小板、創業板股票的成交額與成交活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