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農的收入有多高?紫鑫藥業的年報顯示,自2016年至2018年三年時間里,紫鑫藥業(股票代碼 002118)的農戶供應商中,有4人一年收入超5億元,而一年收入過億的則有10人,但中國網財經記者經過調查分析發現,其中或暗藏玄機。
4農戶年入超5億 中藥材收購是否存貓膩
巨量林下參存貨未披露詳細信息,上下游前五大客戶都用ABCDE表示,紫鑫藥業2018年年報顯示:公司對前五大供應商的采購金額為15.06億元,占比83.29%,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金額占比為38.12%,其中第一大客戶銷售金額為2億元,占比15.09%,上下游都比較集中(詳見本網5月24日報道《44億元林下參埋土里存貨周轉超5年 紫鑫藥業會是下一個康美嗎》)。
從3月份至今,深交所中小板公司管理部與紫鑫藥業已經展開三輪問詢與回復(包括但不限于年報內容)。中國網財經調閱歷年公司公告發現,自2014年紫鑫藥業因掩藏關聯交易、自買自賣、虛增收入和利潤受監管部門處罰之后,深交所每年均問詢公司年報,公司亦是經問詢后才披露其上下游客戶詳情。
6月10日紫鑫藥業公布了其最新《年報問詢函回復公告》,中國網財經記者統計分析了其最近三年的相關數據。其中2018年公司前五大供應商全部為農戶自然人,均為林下參采購,第一大供應商采購金額為5.45億元,占當期人參采購總額的比例為32%,第二、三、四大供應商采購金額分別為3.49億元、2.95億元、2.80億元,第五大供應商僅540萬元。
2017年公司對林下參的采購金額更高,第一、二、三、四、五大供應商采購金額分別為5.80億元、5.50億元、3.50億元、3.50億元、1.73億元,合計20.03億元。
2016年公司對林下參采購金額第一名為5.91億元,第二名為22.61萬元,第三名為撫松縣康順參業有限公司5.81萬元,這也是上述所有供應商中唯一的一家公司客戶,其余皆為自然人。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自然人并非收購中間商。林下參在交易的時候,在土地中處于生長狀態(詳見本網5月24日相關報道),所以采購林下參必須采用公司+農戶的形式進行,林下參采購屬于人參+土地打包轉讓。
每筆轉讓資金均對應不同數量和年份的林下參活體和栽培的土地。以2018年第一大供應商為例,5.45億元交易價款,對應的是被公司收購后命名為“集安8號”的種植基地,對應賬面價值5.45億元,種植年份8-15年,種植面積1012畝,林下參377萬株。
如此,每筆轉讓資金與對應的參苗和土地皆呈一一對應的關系。中國網財經統計發現:截至2018年末,公司持有林下參種植基地13個,合計17870.3畝(不含和龍1號),擁有林下參7176萬株。
上述4名一年內收入囊中超5億元現金的農戶轉讓給紫鑫藥業的林下參種植面積分別為1250畝、1900畝、570畝、1012畝。公司《年報問詢函回復公告》中亦稱:林下參主要來自吉林和遼寧的參農種植戶,采購計劃由上市公司統一制定,子公司紫鑫紅石種養殖公司承接。
一名自然人農戶,通過向一家客戶賣林下參,一年能夠收入超5億元,估計能顛覆不少人對農業和農村的認知。只是這樣的價格合理嗎,有沒有可能如康美藥業一樣,在中藥材收購中存在種種玄機呢?
種植年限類似 隔一年收購價格翻15倍
根據紫鑫藥業披露數據:林下參擁有約95%的保苗率(下一年還活著),因此每隔一年核算同一種植基地單顆參苗的成本應大致相同,單價略微上升5%左右。中國網財經統計了2016年至2018年紫鑫藥業公布的所有消耗性生產資料數據,核算了全部林下參種植基地按每畝地和單株苗所對應的平均成本,發現了其中巨大的差異。
以2018年數據為例,12個林下參種植基地(不含和龍1號,因其林下參與園參共同種植,未披露不同類型人參占地比例)對應的每畝成本,最低為敦化2號,3.14萬元/畝;最高為集安4號,700萬/畝元,差距懸殊。如果按照單株參苗核算成本,則最低也是敦化2號,6.76元/株,最高為集安5號,298.29元/株,同樣數據迥異。
由于不同年限的林下參對應的潛在商業價值差距非常之大,所以不宜盲目對比,應該尋找合適的標的互相參照。中國網財經發現敦化1號成本無論是按面積還是數量計算,都是第二低,僅次于敦化2號。
根據紫鑫藥業2016年相關數據,公司當年末持有的林下參種植基地僅有敦化1號、敦化2號、集安1號。公司于2015年開始規模收購林下參,2016年林下參第一大供應商交易金額為5.91億元,對應的是集安1號,當年第二大供應商交易金額僅22.61萬元,而敦化1號、敦化2號2016年末賬面價值分別為2.07億元、2.01億元,由此可見這兩個種植基地應收購于2015年。
根據2016年相關數據,林下參種植年份敦化1號為6-8年,敦化2號為5-10年,集安1號為6-10年,三者年限較為相似,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其收購時間相差一年,對應的成本差距又有多少呢?中國網財經記者統計發現,以上三個種植基地按面積計,每畝成本分別為5.07萬、3.14萬、46.57萬;按數量計,則差異更大,每株成本分別為9.24元、6.76元、138.46元。
也就是說相似的種植年限,隔一年收購價格高了15倍不止。2017年、2018年紫鑫藥業收購的其他林下參種植基地的平均價格也與2016年收購的集安一號趨同。
2015年之前與之后公司收購相似年限林下參的單價為何相差10倍不止?恐怕深交所還要繼續問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