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總共有119家新三板公司公告沖刺IPO的最新進展,其中4月和5月均有39家,步伐明顯快于今年前3個月。不過,目前這些新三板公司的“轉板”,其實是從新三板摘牌轉而通過IPO進入場內市場,嚴格說來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轉板。5月30日全國股轉公司總經理徐明出席2019金融街論壇年會時指出,將“積極推動轉板機制”。這是否意味著,推動新三板公司真正轉板的時機已經到來?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總共有119家新三板公司公告了闖關A股的最新進展。其中1月份有19家,2月份有9家,3月份有12家,4月和5月的數據則突飛猛進,均為39家??梢?,這兩個月新三板公司正在有條不紊地加快沖刺IPO的進度。
5月31日,德恩精工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目前已經實現三連板。數據統計同時顯示,今年以來已有12家新三板公司成功登陸A股市場,其中5月份“轉板”成功的有4家,除德恩精工外,還有三角防務、帝爾激光、有友食品。
上述新三板公司登陸A股市場通常被稱為“轉板”,但其實只是新三板摘牌轉而通過IPO進入場內市場,嚴格說來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轉板。嚴格意義上的轉板,是指新三板企業直接向交易所申請上市交易,交易所主要根據其是否符合上市條件,作出許可或不許可的決定,但這一制度一直未能落地。
“新三板公司真正的轉板遲遲不見落地,與新三板融資能力不強、監管方面沒有動力繼續推動等因素有關,從而阻礙了轉板制度的實施。因為數量眾多的新三板企業,進入創業板等場內市場發展,不但不利于新三板的發展,而且也影響了A股的長遠健康發展。未來,新三板融資功能與場內市場的差距縮小之后,轉板制度才有順利實施的可能性。”清暉智庫首席經濟學家宋清輝說。
2013年12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關問題的決定》,新三板正式擴容至全國,并提出“在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掛牌的公司,達到股票上市條件的,可以直接向證券交易所申請上市交易”的轉板規定。
不過,申萬宏源證券首席市場分析師桂浩明認為,雖然當時新三板的改革措施上有這么一條表述,但根本沒有辦法落實。以創業板上市的標準來說,要求最近兩年持續盈利且凈利潤累計超過一千萬元,或最近一年營業收入超過五千萬元,這個指標并不高,以這個指標來衡量,可以說有相當多新三板公司可以到創業板上市,那創業板市場能不能容納這么多新三板公司呢?
近期監管層頻頻對新三板未來的改革方向發聲,業界人士預測,有關新三板的改革舉措或將陸續出臺。其中全國股轉公司總經理徐明的演講干貨滿滿。他表示,全國股轉積極參與了《證券法》修改,積極推動制定新三板條例,《證券法》第三次審議稿確認新三板與證券交易所均為證券集中交易提供場所和設施,組織公開發行及非公開發行證券的交易,同時還表示將“積極推動轉板機制”。
對此,宋清輝的看法比較樂觀,其認為,相較于新三板,A股上市公司在市值管理、兼并重組和企業商譽等方面優勢明顯,投資人退出也很方便,這是一些新三板企業積極謀求轉板的重要原因。“現在新三板改革呼聲正濃,推動新三板公司真正轉板的時機已經到了。”
桂浩明則認為,目前來看新三板公司直接轉板還不具備可能性。一是考慮到市場的分工,創業板和新三板畢竟有差異,但各自標準有所重疊,如果有完整直接轉板機制的話,新三板就要重新定位,否則有點盈利的新三板公司都會走掉了。二是創業板本身也有它的容量,能否容納那么多新三板公司,這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三是從國際市場上看,轉板還要經過一定審核程序。